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民国十大才女书法

(2017-03-19 11:24:48)
标签:

欣赏民国十大才女书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7f277480a0d04622bde0a2849bff7e92_th.jpeg

民国的舞台上,

活跃着一群美丽聪慧的精灵,

她们或是社交场上的明星,

或是倡导女权的教育家,

或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

或是杰出的诗人、画家……

她们有的如清泉般纯洁,

有的如烈火般激情,

她们就是那个时代最受瞩目的十大才女。

  她们的才华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而书法,让她们静雅嫣然,沉静内敛。且与年龄无关,与岁月无染。通过习练书法,使得她们在纤纤素毫幽幽墨香的潜移默化下,化浊俗为清雅,变奢华为朴素,令浮躁为安静平和。

  林徽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c5caade4cc7c4cb2962e4006e5d9ad37_th.jpeg

  在文学方面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被胡适誉为 “中国一代才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97b1c726b3874018b0ceeddb776a8c00.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dd0d886a82dd4a96a8e50c97342a6daa.jpeg

林徽因 清宵山空八言联

  可能是林徽因去遵义考察途中所书。此时,面临着国破家亡弟死,林徽因内心的哀伤是可想而知的。联语描写了南方深山冬季夜晚的肃杀空寂的景象,黄鹤时惊,白雁忽来,这或许就是林徽因当时心境的写照吧。

  林徽因时年39岁,尚在病中,因而笔力略显弱了一点,个别字有些笔划显得纤细飘忽。但这副楷书八言联整体舒淡雅致,笔划柔中含劲,虽多取弧势,而毫不俗媚,颇有几分丈夫气。全联无一字不飞动,亦无一字不规矩。通过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林徽因的临习之功和她的个人天分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4553a2ddb3e64f66bb785186a7c8ccca_th.jpeg

诗歌手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13e0d092986441d4aafaa822a9be699c_th.jpeg

林徽因教育其女儿梁再冰的手绘漫画图稿

  冯文凤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b7259c6f8da94b7f80cd7845bb47c7e8_th.jpeg

  民国时期的书画界,奇女子甚多,豪迈干练者,当数冯文凤。冯文凤,1902年生,名鹥,广东鹤山人。父亲是岭南书法名家冯师韩,由于精于隶书,与邓尔雅有“邓篆冯隶”之称。

  冯文凤幼承家学,13岁能对客挥毫,后经苦练,工篆、隶、真、行书风遒劲古朴,最擅长的是隶书。除了中国书画,冯文凤还懂油画、摄影、雕塑、音乐、骑术、游泳,可谓多才多艺。她曾留学意大利学习油画。也喜养名犬名猫。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通啊。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6f582a5ca5734226853ddc18ee3f4011_th.jpeg

民国 冯文凤 节书水经注

  节书《水经注》,一件小小的作品,文字来自《水经注》。署款“文凤”,钦印“文凤书印”。如许要强的女子,出手的却是“柔”意十足的隶书。或许只能若此,才能刚柔相济,书写出不同凡响的意味来。她的隶书是刚柔相映、风生水起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b16024a6a15e42f3a70835f7dfbe9b55_th.jpeg

民国 冯文凤 节临秦公簋

  节临《秦公簋铭》,设色纸成扇,民国廿三年(1934年)作于青峰山寺。该书字体方正饬严谨,微曲中求劲健,表现出强悍雄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6f2d33ebfcbb409780888f64a5fec305.jpeg

  陈小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173d3215af194d6681b617cc4834756f_th.jpeg

  陈小翠(1907-1968),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女,浙江杭县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后从杨士猷、冯超 然学画。擅长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格隽雅清丽,饶具风姿。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翠楼吟草》十三卷等。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7394dfa86ef846ce884edb1032c0ba8b_th.jpeg

民国 陈小翠 抱愁别集诗

  《抱愁别集诗》,纸本行楷扇面。款署“录抱愁别集诗,本龙先生正,小翠。”此扇行书行气疏朗,书风越唐而直追汉魏,隽雅灵动不失高古,实为难得的佳作。

  庄闲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0534c093e3a74f65ae586d8e473a5261.jpeg

  庄闲(1872-1956),字繁诗,别署慧闻室主人。女,江苏武进人。晚年出家,法名“妙道”。解放后,1953年庄闲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庄闲自幼 笃信佛教,据说11岁便能画观音像,因此她大多数书法作品有强烈的佛教色彩。其书习北魏碑帖,崇北碑之大气,作品沉雄高古,刚健苍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e1ed5581002b4323b0309cea6901f6cf_th.jpeg

民国 庄闲 禅诗手稿

  《禅诗手稿》,梅笺尺牍,为庄闲出家后之参悟禅诗手稿。钤印朱文两方:“蘩诗”“慧闻室”。庄闲晚岁书法,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追求书法 “复真”,追求“内美”;通过碑、贴的“外齐之美”蜕变为无法至法的“内齐之美”,从外化之行迹回归内美之书写,极为重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051907ff037940c18c6166176f6f3675_th.jpeg

民国 庄闲 白公张祐七言联

  《白公张祐七言联》,书于1945年,庄闲时年七十有四。联语为“白公睡阁幽如画,张祐书碑妙入神”。款识:“乙酉夏日庄闲,时年七十有四”。钦印二方。该书隶楷兼收,力蕴千钧,端庄大度,为庄闲晚年精品之作。

  吕碧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70769e7e65ee4610960937b67b84456a_th.jpeg

  吕碧城(1883-1943),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后又改为圣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 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b056a48ab6d84e83a2b2fb41bd01df42_th.jpeg

民国 吕碧城 扇面日内即绘成奉寄手札

  《扇面日内即绘成奉寄》手札,行书尺牍,1通2页,此系尾页局部。此犊纸本,每页纵22.5厘米,横14厘米。款识“姊碧城拜手”。其书内蕴唐书行、楷笔法,下笔轻重无矩自然,列成行而横无齐,可谓无意于佳乃佳也!

  张默君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68e4b693cc1a42bea3ca3d4151b55998_th.jpeg

  张默君(1883-1965)女,原名昭汉,字漱芳,英文名莎非亚,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中华民国教育家,记者。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99048bf8f52242d982ff3225e18590c0.jpeg

民国 张默君 山居八章之一

  《山居八章之一》,近人李培洁说:“她(张默君)的书法,流利浑厚,毫无女子纤弱之气。”后人评价她的书法作品苍劲古朴,有气势、有变化、有聚有散,尤其是她的草书在当时女性作品中罕有其匹。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c3868127cb27496a953e504cb8813e5c.jpeg

民国著名女诗人 教育家 书法家 张默君 草书 真迹

  张默君平生兼擅诗书,喜好收藏古玉。她的诗作甚多,古体、律诗、绝句都有佳品,著有《白华草堂诗集》、《默君诗草》二卷。诗作体现了南社诗人的风格和时代女 儿的气息。张默君书法四体皆能,尤长章草、篆书。以草书传世居多,书法汇汉魏晋唐碑体,草书有索靖、宋仲温之风貌,仪态古雅拙重,行书秀雅脱俗。

  谈月色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afe1f07f30914ad3927085c71f90f123.jpeg

  谈月色(1891 ~1976),原名古溶,又名溶溶,晏殊诗有“梨花院落溶溶月”句,遂字月色,以字行,晚号珠江老人;因行十,又称谈十娘。斋名梨花院落、茶四妙亭、旧时 月色楼、汉玉鸳鸯池馆。广东顺德龙潭乡人。擅长工诗善书画,篆刻、瘦金书、画梅驰誉海内外,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11de3d8e08ca46619f788b35f1d1c180_th.jpeg

民国 谈月色 瘦金书五言联

  《蔡守碑文》、《寒琼遗稿》,以小楷瘦金书写,秀美精丽,端庄方正,雍容大度,倾注了先生的思想感情。五十年代的作品笔画丰满,用笔更加老辣苍劲,洒脱超逸, 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所向披靡的坚强意念,取势更为迅疾,力透纸背。八十三岁时,心脏病初愈,但角膜生翳,连折格痕迹也看不清,只是信手书来,却更恣情肆 意,结字险绝,笔笔有法度,布白错落有致,已是人书俱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37b6dd728b36423ba6ea10130a8f9e47_th.jpeg

  谈月色仿汉印或雄浑朴茂,或遒劲隽美,圆朱文最为见长,线条细若游丝,婀娜妩媚,布白精丽巧思,方圆并用,疏密得体,优美典雅,秀逸清新。

  游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db218f708cce4dc693da8ce76d909020.jpeg

  游寿(1906~1994),字介眉、戒微,汉族。福建省霞浦县人。著名教育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和书法家。原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553e842a9b51403c8ede04267a313bb9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4f572ce9f7774d028698cacc5542c6a5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c82b92846e0f45b681de480787a886a3_th.jpeg

  游寿先生书法艺术亦臻炉火纯青之境。熔篆、隶、真、草于一炉,汇数法而归一家,编众工以成己妙。点画于瘦劲生涩之中,偶用丰腴之笔。刚柔相济,燥润间出,瘦 处如铁,腴处如玉。结字、章法浑然天成,大巧若拙。格调高古醇厚,风骨凛然,显出儒雅学者风度和浩然磊落之气,耐人寻味,时人誉为“秦风汉骨”。

  历国香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6c9adb850877433f9290e5815fb82d11_th.jpeg

  厉国香 (1914-2003),名瑞兰,字墨华,号国香,以号行。1932年被送到县立女中读书,开始自习书画,先后师从张大千、赵叔孺、顾坤伯、李健、李肖白、 唐云、陈秋草等名家学习诗书回。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5f869b73889a4c9fb8a1f7fb75185538_th.jpeg

历国香扇面书法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a865f6d1113c4d6b9d8ebcd0092e0460_th.jpeg

历国香扇面书法

  1938年迁居上海,研习诗文书画几十载,擅长楷行隶,兼工山水花卉,翎毛俱妙,被誉为中国当代女书画家中之怪杰,她的传 记被收入《美术年鉴》、《书画名人辞典》、《名人传记》。

  萧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fde4b65f7f4449bd8d16e70c850a7d81_th.jpeg

  萧娴(1902—1997),中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萧娴幼承庭训,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乡里,1964年被吸收为江苏文史馆馆员。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99cb13592c174b148a4afe618daf0e9f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3bd8b2d402c442e18a7833458448b0c1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3c21905dbc13410a951a3c5274e85dcd_th.jpeg

  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为胜,受康有为书法影响极深。其书法作品以“三石一盘”(篆书《散氏盘》、《石鼓文》、隶书《石门颂》、楷书《石门铭》)为宗。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f37eb659f06c4730a31e0e09862c00ae.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18/d3fc5b5573ee4f7ead32ed9f9a158954.jpeg

  受康有为影响,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与现在一般入从楷书开始不一样。她认为,“楷书是从篆隶而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