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中有一群人,专门以拍马屁为生

(2017-01-17 10:20:07)
标签:

红楼梦中有一群人专门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15/3cf1300ff46a48d0877d6793a5d0a750_th.jpg

  红楼中有一群人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们虽不是贾府之人,但可以经常出入贾府,且还能受到贾政的礼遇,这群人有个称呼叫“清客”或“门客”。

  所谓清客,就是指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教授吹弹歌唱的艺人。他们依托豪门贵族生存,靠着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察颜观色,当差办事,以此获得主人青目,挣些银两维持生活。

  关于门客,古代最有名的当属战国四公子了,战国时期的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四公子皆喜养士,门下号称有食客三千人,这个数量不可谓不壮观。

  当然,这些清客并不都是有智有识之人,也并非都是酒囊饭袋,他们有的有真才实学,是可以替主人办事跑腿的,但更多的都是一些徒有虚名、骗吃骗喝之人,但这类人在关键时刻也是必不可少的。

  红楼之中说的贾政的门下清客也有不少,今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嘴脸。

  原文第八回,宝玉要去看偶染微恙的宝钗,本来要绕过贾政的书房,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一见了宝玉,便都笑着赶上来,一个抱住腰,一个携了手,都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作了好梦了呢,好容易得遇见了你。”说着,请了安又问了好,劳叨了半日,方才走开。

  首先是这两个清客的名字有意思,一个是詹光,一个是单聘仁,甲戌本侧批分别为:妙,盖沾光之意;更妙,盖善于骗人之意。从两个人的名字可以练成一句话,就是喜欢蹭贾府的光,专门骗吃骗喝,而这即是清客最擅长的。

  再来看两个人见了宝玉的反应,动作是“一个抱住腰,一个携了手”想想那个抱住腰的清客,我忍不住要笑,好像生怕一松手宝玉就飞了一样。还有那句““我的菩萨哥儿!”的话,这里有一句脂批:没理没伦,口气毕肖。这两个人是贾政的清客,按理长宝玉一辈,但见了宝玉却一副媚骨行止,可见脂批所批不谬。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15/b0f048705e2a465689431fb388be9ea0_th.jpg

  当然,这些清客除了溜须拍马,也是能在关键时刻缓和紧张气氛的解围之人。

  原文第九回宝玉入私塾前去给贾政请安,被一本正经的贾政给奚落了一番。这时候众清客相公们都立起身来笑道:“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可以显身求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天也将饭时了,世兄快请罢。”说着,竟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的手,走出去了。

  这一段话就体现了清客的作用,贾政训宝玉,倘若没有这些清客在场,估计不会那么早结束,且父子之间的气氛会更紧张更尴尬,而这些清客的存在,就像润滑剂一样,在宝玉和贾政之间起了一个缓冲作用。

  别以为这样两边讨好的人很好做,不能够对主人察颜观色,完全了解主人的一言一行以及心理活动,很难做到在恰当的时候说出恰当的话,做出恰当的举动。

  所以,做请客是需要情商的,别小看这些清客的几句话,仔细分析这段话,它一方面既解了宝玉的围,一方面又拍了贾政的马屁,可以说是一拍两边,不是拉个人就能做到的,这是需要经验的。

  当然这都是小菜,这些清客大放异彩的篇章在原文第十七回。这一回大观园初竣工,贾政带着众清客游园拟题匾额,半路遇见宝玉,就勒令他跟着。就这一跟,众清客什么反应呢?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也就是说,这些清客看到贾政让宝玉跟着,就已经明白了贾政之意是要考宝玉,所以每到一处,贾政问众人如何题方妙的时候,众人就很聪明地只说一些俗句,为的是烘托宝玉之才。由此可见这些清客的眼色如何。

  他们到了假山上,要给一块镜面白石题名时,众清客都说了些“叠翠”“锦嶂”“赛香炉”“小终南”这些大俗之词,等宝玉说出“曲径通幽处”后,众人听了都赞道:“极是!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估计这些清客早就卯足了劲等着宝玉一出口,然后各种夸赞就砸过来了。

  这话很明显是取悦贾政的,虽然宝玉有真才实学不假,但没有这些清客的抬举,想必贾政不会有笑,更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宝玉被众清客一夸,在贾政面前长了脸,心里也是得意的不行。这一对父子,被这一群清客捧的云里雾里去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15/08e2ab4c3748449cb184e2ca745c2549_th.jpg

  后面,贾政带一干人又到了一处亭子,众清客有说“翼然”的,有说“泻玉”的,贾政都不甚满意,后来宝玉起了个“沁芳”二字。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宝玉又作了一副七言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众人咸称赞不已。

  宝玉每题匾额后,几乎清客们都是异口同声的夸赞之语,把个贾政心里乐开了花,宝玉也有些得意忘形。有关众清客的反应还有这些:众人都哄然叫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道“妙!”等,这些都是众清客为了取悦主人贾政而抬举宝玉的话,贾政听了自然受用。

  对于贾政来说,作为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豪门贵族的男主人,养清客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他的虚荣心。与众清客讲学的时候,有人捧他。试自己儿子才学的时候,众清客又通过宝玉来取悦他。有些事情他不方便或不得空办的时候,清客会代办。对贾政来说,这些清客不是下人,不是奴才,就像帮手,他总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说出好听的话,办成漂亮的事,以此向你邀功谄媚,很能满足人的那颗虚荣的心。

  不仅对宝玉,众清客对大观园的称赞也是赞不绝口,动辄都是“好山,好山!”“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好精致想头!难为怎么想来。”“更妙!更妙!”“神妙之极。”

  仔细读这些奉承之语,简直把汉语中的最高级都用尽了。可见,想做清客,一是情商要过关,懂得察颜观色,溜须拍马,办事麻利;二是口才要过关,不能够做到舌灿莲花,出口就赞,肚里没有点子真功夫,是做不了清客的。

  这些好听的奉承话,对于这些依托贾府生存的清客来说,简直信手拈来,主人说什么好,他们便赞什么好,能赞到把你捧上天。主人说什么不好,他们就能立马列举出不好的理由,能把你贬入深渊。

  从清客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是不容易,可能当年考场失利,或屡考不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能或屈身做豪门大族的门客,或做王公贵族之家的幕僚,再或者进入贵族之家的私塾,授业解惑,以此挣得散碎银两,维持生活。

  无论是溜须拍马的口才,察颜观色的眼力,还是出力跑腿的体力,出谋划策的智力,仔细想想,这些清客也是不容易啊。

  (作者:夕四少,转载请索取授权,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