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2016-11-13 10:10:45)
标签:

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

http://img.91ddcc.com/14776476155943.jpg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http://img.91ddcc.com/14777394695085.jpg

谈及古代音乐,印象最深的便是钱起的这首《湘灵鼓瑟》,古往今来不乏写乐舞的诗词,但我独爱这首诗里的意象。据说这首诗在唐代三百年间的省试诗中名气也是颇望。

http://img.91ddcc.com/14777394924999.jpg

音乐在我国的起源非常早,古代音乐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音乐和舞蹈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是人类语言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有些劳动用具甚至可以看作是某些乐器的前身。当然,随着时代的更替,很多东西都逐渐改变了,音乐也是一样。

http://img.91ddcc.com/14776479937455.jpg

发源于福建泉州的南音,又叫“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之一,因此也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据传,南音起源于前秦,兴于唐,形于宋。其实关于南音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到底是唐代、宋代,还是元代、明代?关于起源地也有源于中原、南洋、西域等几种说法。

据学者研究考证,从南音的曲牌名称、格调韵味和所用乐器的制造特点、演奏姿势等方面看,都足以说明南音与唐宋大曲、法曲、宋词、元散曲有着密切关系,“是一部立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它保留着唐宋古典曲牌,有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间或融入某种异域情调。

泉州南音有着独特的乐器及演奏方法,其主导乐器琵琶,依然是保持着保持着唐代形制的曲项琵琶,弹奏上也是延续着横抱拨弹的方式。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http://img.91ddcc.com/14776482129881.jpg

不仅如此,泉州南音还有着别具一格的记谱法,称为“工乂谱”(“乂”为“尺”字的俗写),它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正声为基础,与全国统一的七声音阶的工尺谱并不相同,让人容易联想到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宫商角徵羽”五声乐谱。泉州南音工乂谱由谱字、“指骨”(表示时值和琵琶弹奏记号)、撩拍三部分组成,是记录泉州南音音乐语言的汉字化表意乐谱,蕴含了历史悠久的古代乐学理论。

同时,南音在演奏时的规则和礼仪也是非常严谨的。

泉州南音演奏者衣着讲究,行为举止皆有礼法。古时南音演唱、演奏者皆为男性,需着长袍马褂上台,坐太师椅,举止有度。现时亦有穿背心、短裤、拖鞋者不能上台的规矩。

http://img.91ddcc.com/14776482348990.jpg

音乐是有灵气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尽在它的掌控之下。在古人的智慧创作下,曾有不少名篇问世。在古代,“诗歌”是不分家的,例如《诗经》中的文字其实在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传唱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许多唐宋著名诗篇也是可以唱的。

南音至今仍保留着“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演唱形式。以传统的方式,延续着质朴的乐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