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峰会西湖巨型彩扇惊艳全球之后 扒一扒中国扇背后的故事

标签:
杭州峰会西湖巨型彩扇 |
http://img.91ddcc.com/14735737474368.jpg扒一扒中国扇背后的故事" TITLE="杭州峰会西湖巨型彩扇惊艳全球之后
9月4日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西子湖畔上演,演出美轮美奂、诗情画意。在西湖上“开屏”的巨型彩扇,配合舞蹈演员优美的舞姿,成为晚会中的一大亮点。这把扇子也纷纷被网友们称赞:美哭了。
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隽美,堪称中华一绝。扇子别名凉友,宋陶谷《青异录·器具》:“商山馆中窗颊上有八句诗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是帚与扇明矣。”
http://img.91ddcc.com/14735737483433.jpg扒一扒中国扇背后的故事" TITLE="杭州峰会西湖巨型彩扇惊艳全球之后
中国扇博物馆藏品
我国的扇子大约有500余种,异彩纷呈,广东的溪蒲葵扇、火画扇,杭州的绢扇、黑纸折扇,绍兴的全棕折扇,岳州的小套扇,肇庆的牛骨扇,四川自贡的竹丝扇,湖北洪湖的纸折扇,福建的印花纸扇,平江的白玉纸折扇,黔江的蟠桃扇等,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我国的扇子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完善改进,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但总的归纳为二大类:一平扇(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叠;二折扇,可自如敞开收叠。
扇面书画: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http://img.91ddcc.com/14735737482683.jpg扒一扒中国扇背后的故事" TITLE="杭州峰会西湖巨型彩扇惊艳全球之后
宋·朱绍宗《菊丛飞蝶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我国的扇子之所以受人喜爱,除了因为可以扇风纳凉之外,还因为扇同诗画艺术分不开。历代著名的书画家都喜爱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抒情言志,形成了独特的书画艺术中的“扇子文化”。明代沈周、文徵明、仇英、唐寅,清代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石涛、朱耷、髡残、弘仁,近现代的任伯年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题扇画扇的艺术大师。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有时一把普通的扇子,一经名家题诗作画便身价百倍。
http://img.91ddcc.com/14735737486302.jpg扒一扒中国扇背后的故事" TITLE="杭州峰会西湖巨型彩扇惊艳全球之后
沈周 《蕉荫琴思》
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扇面书画务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艺术意蕴。扇子作为艺术收藏品由来已久,据传藏扇的风气始于魏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平生热衷于收藏书画扇,几十年来,他集得扇子有数百把,其中有明、清和现代书画家题诗作画的扇子,亦有戏剧界名流的书画扇。作家郑逸梅先生爱扇成癖,视扇为“书画皆绝的珍品”。
http://img.91ddcc.com/14735737483283.jpg扒一扒中国扇背后的故事" TITLE="杭州峰会西湖巨型彩扇惊艳全球之后
仇英《松阁远眺图》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书六角扇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他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位老妇人,拿着六角竹扇在卖。王羲之在她卖的每把扇子上各题写了五个字。老妇人起初有点生气。于是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就可以卖到几百钱了。”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果真人人都争着买扇子。
凉友趣闻:表身份地位的绝佳道具
http://img.91ddcc.com/14735737492017.jpg扒一扒中国扇背后的故事" TITLE="杭州峰会西湖巨型彩扇惊艳全球之后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一把小小的扇子,不但已成为融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还拥有很多扇子故事、传说和趣闻轶事。以扇为名或以扇为媒的"扇戏"有《桃花扇》、《沉香扇》、《芭蕉扇》,扇子作舞台上的道具用扇动作来表达舞台上的人物性格。
http://img.91ddcc.com/14735737497495.jpg扒一扒中国扇背后的故事" TITLE="杭州峰会西湖巨型彩扇惊艳全球之后
清·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是我国扇子的大发展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之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工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更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社会角色的道具。不仅是夏天,就是在天气凉爽的季节,手执一扇,打开收拢,或配挂在身,或藏于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绪交流之意。
http://img.91ddcc.com/14735737498246.jpg扒一扒中国扇背后的故事" TITLE="杭州峰会西湖巨型彩扇惊艳全球之后
清·竹股烫花素面折扇
故宫博物院藏
扇子还被古人用以表现某种心理状态。苏东坡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描写周瑜潇洒倜傥的风度。杜牧则以“轻罗小扇扑流萤”描写少女们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唐人王建的《调笑令》“四扇,四扇,美人并来遮面”,以诙谐的情绪描写了美人以扇遮面的悲切心理。而“夏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的民谣,则借助一把扇子,把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可憎面目,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扇子也常常被古人用于“暗示”的功能。诸葛亮扇不离手,其扇子寓意着大智大慧。济公手摇的扇子,代表着救世济人的无边法力。孔尚任《桃花扇》里的“宫扇一柄”,则显然是情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