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大国粹之围棋、中国象棋

标签:
中国20大国粹之围棋、 |
http://img.wang1314.com/uploadfile/2014/2014-04-02/1396454018534u_135_uw_690_wh_449_hl_110507_l.jpg
围棋、中国象棋
http://pic38.nipic.com/20140219/17572324_095821710000_2.jpg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轮到走棋的一方,要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http://www.hanban.org/image/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21/0023ae71ee1d12b50e2d42.jpg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深受群众喜爱,而且流传国外。
1、先秦六簙戏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洪兴祖补注引鲍宏《博经》:“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http://ugc.qpic.cn/baikepic2/20749/20151109110722-1466367742.jpg/300象棋2、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相传战国时已有之。汉刘向《说宛·善说》:“燕则鬭象棋而舞郑女。”其后北周武帝制《象经》,集百僚讲说。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隋书·经籍志》兵家著录《象经》一卷,题周武帝撰,书亦不传。宋·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与今象棋不同。
http://img.ahptc.cn/upload/images/2012-05-22/1337658853407.jpg
3、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牛僧孺所制。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两人对弈,红方以帅统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象棋的棋子设置受到古代两军作战形式的影响,周朝时军队的基本编制“伍”是由5名步兵组成的,作战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5种为一组配合使用。这就是棋阵双方各有5个小卒的缘由。
http://www.gzb.ac.cn/xwzx/tpxw/201408/W020140806585752185456.jpg
根据出古文物与文献,恰图兰卡在波斯库思老一世时发展成沙特兰兹,经丝路传入中国成北周象戏、在唐代成为宝应象棋,最后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的中国象棋。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试图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但后来证实比吉夫此说错误,因为印度文献记载与出土实物三世纪前就有最早的象棋游戏恰图兰卡。晏殊的《类要》记载象棋是在三国魏黄初年间传入中国。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国际仍以印度起源说为主。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
围棋象棋与中国文化
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而在中国的棋林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它们以棋盘和棋子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其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由颜色不同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详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构成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既无大小,又无分工,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不必须至少有两口“气眼”。
“气眼”指空目,意即活动空间,且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体现着一个思路: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地盘,用当今流行语言称之,就是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有城池作为依托。
http://sfj.datian.gov.cn/u/cms/default/image/201512/1450754522679023393.jpg
孤立的棋子“人”单力薄,作用有限,极易被消灭。成片棋子虽“人”多势众,但若无气眼,也绝难存活。个体棋子形单影只,不足挂齿,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察,之前的产物,群体力量大于个体,个体联合起来就产生力量。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帅)、士(仕)、象(相)、马、车、炮、兵(卒)等7种。功能各异,贵贱不一。其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即使全军覆没,亦不为输;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败。其余各子也因功能不同而地位不一、价值大有区别。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由此衍生出诸子地位悬殊,不可等同。
http://i03.pic.sogou.com/10f8b44b227f26ea
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发球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甚至被杀光吃尽,就在所不惜。其余各子也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只要不是为最高领袖,决不可失。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残局中,则马大胜于炮。最为悲惨者就是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即使不被干掉或有意喂吃,或因保其他棋子而被牺牲(如“丢卒保车”等),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在这个等级森严、竞争残酷的游戏中,每个棋子的命运因人为规定的功能和作用不一而命运各异。车是何等风光,横扫千车,如入无人之境;或被对方干掉,不啻割肉抽筋,疼痛至极,为保其性命,不惜以牺牲其他多个棋子为代价。马、炮也算是不枉活一世,拼杀苦战,效力沙场,丢掉也令人扼腕叹息。最悲惨者乃兵卒之辈,冲锋在前,挨炮打,遭马踏,往往中途夭折,甚至未曾起步,便呜呼哀哉;即使福星高照,幸运万分,自强不息,拱到最后,却变成废子一般,蟹行蠕动于底线,着实可悲可怜。这是下层人民在传统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贱视苍生的生动体现。
对比之下,国际象棋中虽然也有兵卒若干,但本领较之中国象棋之同类为大,一旦冲到底线,则摇身变“后”,法力无边,给予下层人士以安慰和希望。联想到中国战俘归国后的悲惨命运和西方战俘归国时的鲜花人潮,两种文化之间理念的差异不言自明。
就产生时间而言,围棋必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其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
http://i03.pic.sogou.com/6196dc90ed51ba7a
就弈者而论,弈围棋专利申请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其不必为保全先已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则着实可悲,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只是为了那个无能的统帅之安危。将一人之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奇缺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影。
http://www.qhyhxh.org/UploadFile/2010611153821892.jpg
从游戏法则角度言之,二者恰恰相反。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则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甚至仅剩光杆司令,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象棋布阵直观固定,局面一目了然,故而就初学者而言,较为浅显易懂。弈之者众,因而臭手众多。围棋则难以揣度,深奥莫测,表面平静似水,骤然而起杀机。故而非智商较高者不得为之,不然往往徒招其辱,毫无乐趣可言。
http://photocdn.sohu.com/20080527/Img257113750.jpg
总而言之,围棋和象棋反映中国文化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至少还存在异议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象棋则表现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围棋和象棋就是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