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票上的考古与文物:敦煌壁画与汉代画像砖

(2015-11-02 15:30:40)
标签:

邮票上的考古与文物:

敦煌壁画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51026/85/11915228676029366841.jpg

  第一枚“狩猎 魏”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51026/9/15871496818694927229.jpg

  猎杀牦牛壁画

 

  为了使中华文明灿烂的文化遗产得到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52年7月1日发行了《伟大的祖国(第一组)—敦煌壁画》邮票一套,共4枚,均取材于敦煌石窟壁画,主题分别为“狩猎”、“供养人”“飞天”和“龙”,这也是敦煌壁画首次出现在邮票上。此套邮票由孙传哲设计、孔绍惠雕刻,票面图案采用白描勾线法,突出画面主体,舍弃原壁画中复杂、模糊的背景,将壁画上丰富、生动的内容简洁细腻的体现于邮票之上。

  第一枚“狩猎 魏”,此猎杀牦牛壁画位于莫高窟西魏时期第285窟, 窟顶东披。壁画描绘了一只身形硕大的牦牛被猎人追杀,猎人拉满弓准备放箭,适逢绝壁无路可退的牦牛只好向山上竭力攀登的场景。从牦牛形体看,很可能是先勾勒轮廓,然后直接以浓重的土红色平涂而成,其效果类似于没骨画。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51026/76/11291649308247247872.jpg

  第二枚“供养人 隋”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51026/33/2339776921042020169.jpg

  隋390窟供養人临摹图 图片来源:大明衣冠论坛

  第二枚“供养人 隋”,此壁画原型位于第390窟。 供养人一般指提供资金、物品开凿洞窟的功德主、施主等,因此供养人壁画也是敦煌石窟艺术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研究洞窟营建时代及窟主一手资料,同时也为研究古代服饰提供了重要依据。壁画上的女供养人高腰系带,外加长披,裙裾长垂曳地,并且身后伴随小童。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51026/38/12606729529663205338.jpg

  “飞天 唐”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51026/94/4231446897404008478.jpg

  阿弥陀经变壁画

  第三枚“飞天 唐”,此阿弥陀经变壁画位于320窟南壁,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在莫高窟壁画长期发展中,按照民族传统的审美要求和想象创造了仅凭借两条长 巾轻而易举在天空中散花歌舞的双飞天形象。壁画上的两对飞天采用对称形式,并表现出相互追逐、逗引、前呼后应的姿态。壁画色彩艳丽,以祥云为背景内容饱满 丰富,邮票票面则将图案简化,重点突出了飞天的与优美姿态。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51026/40/14232757589791666300.jpg

  第四枚“龙 唐”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51026/59/7546658974563244995.jpg

  乘虎仙人图

  第四枚“龙 唐”,邮票命名为龙,实则应为乘虎仙人图。此壁画位于329窟(初唐)龛顶,仙人着汉装,跪于虎背,左手执虎耳,右手似持缰绳,虎口吐出长舌,奔腾于天空之中。据资料介绍,这只虎原为白色,铅白变质后为棕色。

                                         汉代画像砖

1956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东汉画像砖》特种邮票一 套,共4枚,由孙传哲设计、孔绍惠雕刻。票面图案均取材于四川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砖拓片,主题分别为“井盐生产”、“住宅建筑”、“射猎农作”和“车马过 桥”。此套邮票原设想列入“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中。与“敦煌壁画”、“古代发明”、“古代文物”等邮票配套,后因发行计划的变动使这套邮票成了单独的一 个系列。

  第一枚“井盐生产•东汉”,此画像砖出土于 四川省郫县,高40厘米、宽46厘米,现藏于四川省郫县文管所。画面以山林为背景,林中可见各种飞禽走兽,还有人张弓射箭的狩猎场景。制盐这一场景主要出 现在画面的下半部分,盐井位于左下角,井上有两层高架。辘轳置于第二层,绳两端各系一吊桶。上下交替汲卤,高架旁有一盛卤槽,并用一竹笕经过山峪将卤引入 右侧的长形(容器内)灶上。灶上有五釜,灶的左端是火门,门前一人架柴煽火,中间二人背负柴火负责运输。

           井盐生产•东汉
                                             井盐生产•东汉
           井盐生产•东汉
                                         井盐生产•东汉

  第二枚“住宅建筑•东汉”,该庭院画像砖高40.5厘米、宽48厘米,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郊蒐集 现存于四川省成都市博物馆。画面为一幅形如田字的四合庭院俯视图,四墙由长廊形的五脊平房连接而成。前院中有两只雄鸡正昂颈相斗,后院中有两双展翅的鹤。 堂上有二人相对而坐似是在饮酒对话。该砖为研究汉代居民习俗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住宅建筑•东汉
                                          住宅建筑•东汉
          住宅建筑•东汉
                                               住宅建筑•东汉

  第三枚“射猎农作•东汉”,此收获弋射画像砖高39.6厘米、宽45.6厘米,1972年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乡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画面由上下 两部分组成。上图“弋射”以莲花莲叶池塘作为背景,水下有大鱼数条,左侧树下隐蔽二人正张弓欲射,射着身旁搁置一架,架内有四“磻”,磻—以石箸隿缴也。 古代称这种射猎方法为方法缴射和弋射。下图“收获”,共有五人在稻田里干活,最左侧一人担着禾担,像是送饭的样子。

           射猎农作•东汉
                                           射猎农作•东汉
           射猎农作•东汉
                                           射猎农作•东汉

  第四枚“车马过桥•东汉”,车马过桥画像砖高40厘米、宽45.5厘米,1956年四川省成都市跳蹬河出土,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画面为一座有栏杆的平板木桥,桥板横竖交铺。下有桥柱四排。双马挽一四维有盖轺车,车上乘坐二人,后一骑相随。

            车马过桥•东汉
                                          车马过桥•东汉
             车马过桥•东汉
                                             车马过桥•东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