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大利籍清朝宫廷画师郎世宁的传奇一生

(2015-03-12 15:50:32)
标签:

意大利籍清朝宫廷画师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0943000164413382014.jpg

三朝宫廷画师

意大利人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1715年以天主教修道士身份来中国传教,受到康熙皇帝礼遇,入宫成为宫廷画家,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郎世宁觐见康熙时,康熙虽不赞成郎世宁信仰的宗教,却将之视为艺术家,郎世宁由此开启了自己长达50余年的中国宫廷画师生涯。在这期间,郎世宁几乎什么都画,人物、风景、战争、历史、花鸟、年节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记录皇帝的活动。郎世宁在康熙时的绘画,虽无档案记录可查,但从雍正元年开始,直到乾隆31年,几乎每年都有郎世宁绘画活动的详细记录。郎世宁的作品,有中国水墨画,也有油画、水彩画和珐琅画,其画风亦中亦西中西合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宫廷画风格。为迎合各个皇帝的喜好,郎世宁总在调整自己的画技。康熙不喜欢油画,更无法接受西画中的透视法。为此,郎世宁学习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高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能修改润饰,笔法稍有踌躇,便前功尽弃。为不在画上留有透视法中的阴影,郎世宁便在同一幅画中对山水或庭园采用不同的视点与角度。正是这种戴着镣铐的舞蹈,让郎世宁的画作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独特的存在。为了纠正绘画的平面视觉,郎世宁向康熙建议办一所绘画学校,康熙没同意。这种境况直到1722年雍正继位后有所改善。在雍正被欧洲油画的魅力感染后,郎世宁相继创作了《聚瑞图》(1723年)、《松献英芝图》(1724年)和《百骏图》(1728年)等画作,这些具有鲜明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的作品,显示了郎世宁的写实功底。1724年,雍正帝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郎世宁长时间留居该园,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作品,其中既有欧洲风格的油画,也有在平面上表现纵深效果的透视画。雍正帝对于这位洋画师的作品十分赞赏,曾对一幅人物画图稿赞道:“此样画得好!”

除忙碌于宫廷创作,郎世宁还和雍正帝的弟弟们多有交往,曾为怡亲王允祥、果亲王允礼、慎郡王允禧等作画,流传下来的《果亲王允礼像册》、《八骏图卷》、《马图册》等就是此类作品。可见,在当时的贵族世家圈子,玩赏欧洲风艺术品已成为一种时尚。从现存郎世宁作品看,爱好艺术的乾隆帝在继位前就与郎世宁多有交往。24岁继位后,乾隆几乎每天必去画室看郎世宁作画。

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郎世宁用他的画笔记录了很多重要人物和事件,如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归顺的少数民族头领等。郎世宁更将乾隆一生的大事,诸如战争、狩猎、宴会等场面尽皆入画,最好的作品之一《哈萨克贡马图》,画面生动逼真,挥洒自如。郎世宁还奉命绘制过一幅著名的帝后和11名妃嫔在一起的图像《心写治平》。据说乾隆也只看过该画三次,然后将画封存,降旨说如有人偷看该画,必凌迟处死。

影响清代审美

1747年,乾隆开始修建圆明园为夏宫,并令郎世宁负责设计监造西洋楼。在此期间,郎世宁还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官职为正三品。聂崇正认为,曾被英法联军掠走又被购回的大水法12生肖的部分兽头,很可能出自郎世宁之手,因为很多地方都呈现明显的“郎式风格”。

郎世宁获得的荣耀,虽让众多宫廷画家难望其项背,但郎世宁为中国皇帝工作,条件却十分艰苦。另一位欧洲宫廷画家王臻诚曾在信中描写他们的作画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热。视为属民,皇上恩遇之隆,过于其他传教士,但终日供奉内廷,无异囚禁……作画时颇受掣肘,不能随意发挥。”

郎世宁以臣子身份滞留中国,甚至没有中途回国的权利,在皇权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努力学习中国画技巧。为调和中西画法的不同,一些画作甚至采用“合笔画”形式,即写真处由郎世宁主笔,而背景、风光,则由中国画师创作。乾隆皇帝本人很可能与郎世宁画过“合笔画”。如此中西合璧之作,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郎世宁在宫廷画师中的尊崇地位,也让他与众多画家有过多样合作,很多大型绘画,基本上都由他起草画稿,或绘制画中主要人物的肖像,再分与他的画友或弟子完成。他与弟子们绘制了很多画作,因而博得了皇帝的青睐和欢心。

虽然郎世宁的绘画并不能代表那时欧洲绘画的最高水平,但他融中国工笔绘法和西洋画三维要领为一体,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画风。文献记载,郎世宁的画法被称作“线画法”,代表了当时宫廷的主流画派。郎世宁将自己摸索成功的新体画,传授给传教士画家王臻诚、艾启蒙等人,同时将欧洲油画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国画师,为清朝宫廷培养了众多兼通中西画艺又各有专长的宫廷画家。郎世宁先后有十几位徒弟,在乾隆帝时形成了实力雄厚的郎世宁新体画集团,为清代中国与欧洲文化艺术融通作出了重要和积极的贡献。从一些宗室后裔的画作中,也可以看到郎世宁绘画的影响力,皇室后裔溥伒的画马作品就是一个案例。溥伒马画作,无论是造型还是笔墨,都注重于形状的准确和皮毛质感的表达,一望便知是从郎世宁借鉴而来。

郎世宁在中国度过了51年时光,直至1766年去世。由于大半生都在中国生活,郎世宁的作品内容也都是中国的人和事。聂崇正认为,虽然郎世宁的绘画看上去中西合璧,实际主要画法还是西方的,只是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光线上做了调整。比如中国人不喜欢“阴阳脸”,郎世宁便让人脸接受正面光,同时加重人物的鼻翼、鼻下、脖子下,这样五官就显得立体清晰。雍正时期,大名鼎鼎的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曾出版中国最早介绍西方透视法的著作《视学》,序言中特别说明该书是和“郎学士”多次交谈、探讨才写成。乾隆帝在位60年,“乾隆工”成为该时期精美玉器的代名词,宫廷画家也参与了玉雕创作,郎世宁的一些画稿也被制成玉器。而雍乾两朝官窑粉彩瓷器的构图布局和绘画主题,也多得益于郎世宁的绘画。乾隆时期,由郎世宁与王臻诚、艾启蒙、安得意等创作的《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则是中国最早的铜版画作品。可以说,郎世宁代表了清中期的宫廷艺术品位。1766年,78岁郎世宁去世,丧礼备极哀荣,乾隆还亲撰墓志铭,以示对这位高士的尊崇。但在总计536卷的《清史稿》中,对郎世宁的全部记述只有这短短几句:“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文字来源:《华夏时报》)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0957000008606188208.jpg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1000000427088879920.jpg

郎世宁《雍正读书图》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1006000037750683873.jpg
郎世宁《嵩献英芝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1013000297093589685.jpg
郎世宁《百骏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作分别藏于大都会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1015000437130162785.jpg
郎世宁《孔雀开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1021000263967835699.jpg
郎世宁《聚瑞图》上海博物馆藏。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1025000098536307429.jpg
郎世宁《高宗皇帝帝后像·高帝》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1029000291515430367.jpg
郎世宁《高宗皇帝帝后像·皇后》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1045000373718561347.jpg
郎世宁《锦春图》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1047000322143982863.jpg
郎世宁花鸟图册。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5/0312/MAIN201503121050000537738002570.jpg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2
《宫廷画师朗世宁》剧照


  在许多清宫影视剧中,都会看到一位身穿朝服的西洋人,他就是郎世宁,曾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职务,官正三品。他有何德何能,竟能居清廷庙堂?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
《雍正读书图》


  郎世宁在宫廷内作画,获得了许多荣耀,不但超过了其他欧洲传教士画家,而且令众多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也无法望其项背。代表作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4
《嵩献英芝图》 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康熙时代:


  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


  郎世宁的作画题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须画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画阴影,人们以为像上的阴影“好似脸上的斑点瑕疵”。他与大家一起,在一所坐落于庭院与御花园之间的画室内作画,直到下午五时为止。这间屋子夏天炎热,冬天严寒,画师必须把一缸缸颜料放在小炭炉上烘着以免凝结,除绘画外他们还得修习汉文与满文。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5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6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7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百骏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郎世宁的代表作一。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原作分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它生物间的和谐关系。在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充分展现了欧洲明暗画法的特色,马匹的立体感十分强,用笔细腻,注重于动物皮毛质感的表现。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8

《孔雀开屏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9
《平安春信图》 故宫博物院藏


二、雍正时代:


  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开始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这为郎世宁提供了发挥其创作才能的极好机会。他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这座东方名园内,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绘画作品。其中既有欧洲风格的油画,还有在平面上表现纵深立体效果的欧洲焦点透视画。雍正皇帝对于这位洋画师的作品十分赞赏,曾经对一幅人物画的图稿做了如下评语:“此样画得好!”


郎世宁——清朝皇帝行乐图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2
《宫廷画师朗世宁》剧照


  在许多清宫影视剧中,都会看到一位身穿朝服的西洋人,他就是郎世宁,曾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职务,官正三品。他有何德何能,竟能居清廷庙堂?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
《雍正读书图》


  郎世宁在宫廷内作画,获得了许多荣耀,不但超过了其他欧洲传教士画家,而且令众多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也无法望其项背。代表作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4
《嵩献英芝图》 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康熙时代:


  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


  郎世宁的作画题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须画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画阴影,人们以为像上的阴影“好似脸上的斑点瑕疵”。他与大家一起,在一所坐落于庭院与御花园之间的画室内作画,直到下午五时为止。这间屋子夏天炎热,冬天严寒,画师必须把一缸缸颜料放在小炭炉上烘着以免凝结,除绘画外他们还得修习汉文与满文。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5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6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7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百骏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郎世宁的代表作一。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原作分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它生物间的和谐关系。在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充分展现了欧洲明暗画法的特色,马匹的立体感十分强,用笔细腻,注重于动物皮毛质感的表现。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8

《孔雀开屏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9
《平安春信图》 故宫博物院藏


二、雍正时代:


  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开始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这为郎世宁提供了发挥其创作才能的极好机会。他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这座东方名园内,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绘画作品。其中既有欧洲风格的油画,还有在平面上表现纵深立体效果的欧洲焦点透视画。雍正皇帝对于这位洋画师的作品十分赞赏,曾经对一幅人物画的图稿做了如下评语:“此样画得好!”


郎世宁——清朝皇帝行乐图


郎世宁——《聚瑞图》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22


  这幅画于雍正元年(1723年),藏于上海博物馆,是现存郎世宁最早的记年作品。整幅作品淡化了光的明暗变化,以颜色的深浅来体现层次感和空间感,表面上有如西洋的静物写生,其内容却显示著中国宫廷对于祥瑞的庆贺态度。郎世宁一共画了两幅《聚瑞图》,另外一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乾隆时代:


  雍正在位13年,由乾隆继承大统。乾隆皇帝雅好书画诗文,在位期间重视宫廷绘画的发展,所以从康熙时就入宫的画家郎世宁仍然得到重用,成为宫廷画家中的佼佼者。乾隆登基时年24岁,每日必去画室看郎世宁作画。


  郎世宁身为宫廷画师,将乾隆一生中的大事都一一入画——战争的场面,壮观的狩猎,喜庆宴会等。他最好的作品之一为“哈萨克贡马图”,整个绢卷轴中笔触挥洒自如,景色生动逼真。


郎世宁——高宗帝后像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23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24

高帝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25

皇后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26

贵妃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27

纯妃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28

嘉妃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29

令妃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0

舒妃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1

庆嫔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2

颖嫔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3

忻嫔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4

淳妃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5

顺妃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6

循妃


  原存圆明园的“乾隆及后妃图卷”,为郎世宁等宫廷画家所绘。画卷上所绘的13位人像,均为头戴冬吉服冠、身着冬季龙袍的半身肖像,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乾隆皇帝、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大幅全身朝服像,如出一人手笔。尽管服饰稍有变动,而面庞神态则一模一样,从绘画技巧及设色风格着眼,应均出自宫廷画师郎世宁之手笔。据了解,乾隆帝后及11位妃嫔肖像画卷,系专供乾隆皇帝玩赏,而不是画给外人看的。


郎世宁——《十犬图》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7
十犬图之一 苍水虬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8
十犬图之二 斑锦彪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39
十犬图之三 苍猊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40
十犬图之四 金翅猃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41
十犬图之五 蓦空鹊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42
十犬图之六 墨玉璃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43
十犬图之七 茹黄豹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44
十犬图之八 睒星狼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45
十犬图之九 霜花鹞

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121/51044583_46
十犬图之十 雪爪卢


  郎世宁的《十犬图》轴十幅,画了十条品种高贵的名犬,这些名犬大都是当时周边部落首领进献给皇帝的,均为郎世宁对着真犬写生而成。由于他深谙动物的解剖结构,所以其笔下的名犬形象非常准确,且富于立体感。在笔法上,他以细碎的小笔触来表现动物皮毛的质感,使得入画的名犬栩栩如生

http://mmbiz.qpic.cn/mmbiz/Y1TicvCeL1sA1oJUcEQQMubrZs5TEW2UlgmPzoWx6NPiaA3ZXWJ3gczveEiciadddnlwWNukiaLjZ6cs8VhNQLHDcRA/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