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二)中国古琴艺术

(2014-12-17 14:48:20)
标签:

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

http://www.chinaguqin.org/upFiles/infoImg/2013050138939013.jpg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关于它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http://p3.so.qhimg.com/t0130bf29bcfe7691c3.jpg

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11/131410341.jp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2003年11月7日在巴黎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艺术与世界其他27个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获此殊荣。这也是继2001年5月我国昆曲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首批19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
古琴起源    古琴发展    琴论著作   古琴流派    古琴名家    古琴琴谱    历代名琴
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311/131410412.jpg
  古琴——拔奏弦鸣乐器。是中国古老的拔弦乐器,亦称瑶琴,玉琴,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现代称为古琴、七弦琴。我国最早的弦乐器, 只有两种:一种叫“琴”,一种叫“瑟”,他们最初可能是大奴隶主所用乐队中原始乐器之一种。也许是广大人民特别爱好“琴”的缘故,从两千年前秦汉时起,“琴”就流传到了民间而得到一定的发展。
  从汉代或最晚从汉代末年起,古琴的形状就和我们现时的古琴是一个样子的了。它是一个四尺来长、前面六七寸宽、后面四五寸宽、一寸多厚,漆了退光漆的乐器,一共是七条弦,它的全身是一整面指板,琴面的外侧,嵌有十三个螺蚌做的徽,表示着每条弦的五个高八度,四个五度, 四个三度泛音的位置。弹的时候通常是横置在桌上,若盘脚坐在地上,就横置在膝上,用右手弹,左手按。
  古代的人一提到人的艺术活动,时常回说出“琴、棋、书、画”,他们他“琴”放在艺术活动中第一位,也即是把它看作是艺术中最高的形式。不只是戏剧和小说里要用许多关于古琴的故事作点缀,就是像《春秋》《史记》这样隆重的文献,也记录着不少关于古琴的神话。这正说明了古时的人对于古琴是十分爱好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在其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6-10/22/xinsrc_431003220941093259347.jpg http://web.huain.com/data/news/87/122536032412512223241.jpg
古琴是中国最早出现且极具人文内涵的弹拔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活的音乐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乐器之一。古琴原称“琴”或“七弦琴”,名列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近代为区别西方传入的诸多乐器,始以“古琴”名之。古琴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传说是伏羲、神农、尧、舜等中华民族的先祖圣王所创制,并以之教化天下。
http://p3.so.qhimg.com/t019e9a3b3cd937c1dd.jpg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http://p0.so.qhimg.com/t010dd3264c8f1e8a7f.jpg
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
http://p2.so.qhimg.com/t0148225a2e01304107.jpg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二)中国古琴艺术
古琴的主要演奏形式有琴歌弹唱、与其它器乐合奏、独奏三种。关于以琴为声乐伴奏的形式,早在《尚书》中,已有:“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周代,多用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即唐宋以来所谓的琴歌。从汉代蔡邕所著《琴操》中,有歌诗五曲,即周之弦歌,其中的"十二操"、"九引"以及"河间杂歌",都是援琴而歌的。
http://a2.att.hudong.com/38/16/01300000278602122536160286957.jpg
关于古琴与其它乐器的合奏也有很多存见于古画之中,在历史上,南朝宋、齐时清商乐的平、清、瑟三调和隋、唐九、十部乐的清乐中,都是琴、笙与琵琶并用;唐代还有《琴阮二弄谱》,五代周文矩的名画《宫中图》表现的是琴、阮合奏。
http://img1.gtimg.com/sh/pics/hv1/132/222/1143/74380317.jpg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如伯牙弹琴钟子期善听的传说。当时有名的琴师有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囊等; 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均已载人史册。孔子不但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著名古琴演奏家,古琴的推崇者,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于三百篇“皆弦歌之”,他虚心认真学琴故事,成为后代的美谈和榜样。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古琴最经典的三种传统样式中就有以孔子命名的“仲尼式”。

 http://img.kgoldh.com/hj-gj/201109/20110924_130951.jpg
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除在《相和歌》、《清商乐》中作伴奏乐器外,还以"但曲"演奏形式出现。如器乐曲《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反映出古琴作为器乐演奏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http://web.huain.com/data/news/87/122536032412512223241.jpg
唐代诗人李峤、李颀、李白、韩愈、白居易、张祜、元稹等,都为古琴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薛易简在他著的《琴诀》中总结了古琴音乐的作用是:“可以观风教、摄心魂、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并提出演奏者必须“定神绝虑,情意专注”,为后世琴家所重视,从而引伸出许多弹琴的规范。
http://www.hwjyw.com/zhwh/content/2010/04/13/U120P26T1D5458F33DT20100413162625.jpg
晚唐曹柔鉴于文字谱"其文极繁",使用不便,而创造了减字谱。即在文字谱字的基础上对汉字谱字加以减笔而成的一种谱式,近似演奏符号,是古琴减字谱的早期形式。
http://www.chinese.cn/music/image/attachement/jpg/site2/20091023/0023aeaa687b0c4bc9a428.jpg
宋朝的古琴一方面出现怀旧的复古主义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古琴在《相和歌》、《清商乐》演奏中的长期实践,与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联系,以及琴曲"楚汉旧声"的历史传统,使古琴音乐在复古主义倾向中并没有被湮没,而是有起有伏曲折地发展着。
http://www.cnr.cn/newscenter/gnxw/201105/W020110531715856616954.jpg
明、清时期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大量琴谱得到刊刻流传,见于记载的琴谱有一百四十多种,从中可知仅明代创作的琴曲就有三百多首。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是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使很多面临失传的琴谱重现于世;而明初琴家冷谦的《琴声十六法》,是对古琴的美学思想、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提出的理论。
http://p3.so.qhimg.com/t010ae874fb74b62588.jpg
清末与民国年间由于战乱和社会变迁,特别是古琴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古琴音乐濒于绝灭。
http://p0.so.qhimg.com/t0186a33b322a3930e5.jpg
建国后,古琴音乐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抢救,调查、收集、整理了流失于民间中的各种传谱,并录制了一批音响;发掘一批失传的琴曲,如管平湖先生率先打谱和演奏的《广陵散》、《幽兰》等;培养了一批古琴音乐人材,为今后古琴音乐的整理、研究、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当时著名的琴家有管平湖、吴景略、查阜西、张子谦等。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70605/00080287d09807cf5d5701.jpg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航行者”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http://ent.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6/05/F200906051105471998116097.jpg
中国古琴于2003年11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http://www.hlj.xinhuanet.com/xw/2006-12/19/xin_461203191616437108824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