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悲鸿与古画《八十七神仙卷》

(2014-09-28 14:39:23)
标签:

徐悲鸿与古画《八十七

 http://img.jiaodong.net/pic/0/10/26/21/10262136_475789.jpg

 

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我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堪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比肩。http://a0.att.hudong.com/77/30/01300000821754126673302883724.jpg

吴道子一生作画极多,但大多数已湮灭,幸存的《八十七神仙卷》便成为屈指可数的中国古代重要艺术巨作中的一件。这一长卷之所以能穿越千年重现世人面前,美术大师徐悲鸿的功不可没。徐悲鸿与这件国宝的故事曲折传奇,失而复得,将其视作是自己的生命,甚至为筹集购此画的资金累得住了院。

http://image.99114.com/2010/11/29/9ba85b6518ad47f1bffbba4386d5521f.jpg

1936 年,徐悲鸿应邀前往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他在好友、时任香港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许地山夫妇的家宴上获知一个信息:一位德籍马丁夫人藏有满满四箱中国古书画,而且正在待价而沽寻找买主。徐悲鸿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http://a2.att.hudong.com/82/28/01300000821754126673282219546_s.gif

  在许地山的联络与引荐下,徐悲鸿前往拜访马丁夫人。马丁夫人十分热情,不仅告知她所藏四箱中国古书画是其旅居中国多年的父亲所遗留的,而且一股脑儿将古书画全部搬出摆放在徐悲鸿的面前,并一一打开供这位内行买家任意选购。不料,徐悲鸿在翻检了两箱之后,似乎并没有表露出想从中选购的意思,这不由得使马丁夫人颇感意外。

http://p1.so.qhimg.com/t01407786ca1bc8b631.jpg

  就在马丁夫人满腹狐疑之际,徐悲鸿的目光突然被第三箱古书画中一件没有任何署款的白描人物长卷所吸引,徐悲鸿急促而高声地喊道:“下面的不看了,我就要这一件!”随即,徐悲鸿提出用随身所带的1 万余元现金购买这件古画。

http://p1.so.qhimg.com/t01038d9b5bf40a09e1.jpg

  精明的马丁夫人见徐悲鸿如此中意这件白描人物长卷,似乎明白了这件古画绝非一般画作所能比,心中顿时产生了一种不舍之意。后经许地山从中协调,她终于答应由徐悲鸿再拿出七件精品画作作为交换,才最终使买卖双方都心满意足地顺利成交。

http://p3.so.qhimg.com/t01ea98a9081b8d5fe8.jpg

  众所周知,以徐悲鸿当时在中外画坛之名望,他的七幅精品画作可谓是价值不菲,而他竟干脆利落、毫不迟疑地交换了,那么,这到底是怎样一幅惊世画作?

http://www.rbw.org.cn/images/upPic/12539632-127697307.jpg

  这是一幅长292 厘米、宽30 厘米的白描人物手卷,在深褐色的绢面上描绘了多达87 位正在列队行进中的神仙。整幅画作虽然没有施以任何颜色,但给人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虽然这幅白描人物长卷上没有任何款识,但是徐悲鸿凭借着多年来鉴定古书画的丰富经验,仅看一眼就认定这是非唐代名家之手而不能为的一件艺术绝品,其线条特点明显地具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吴家样”风范,即使不是吴道子本人之手笔,也必是唐代名家临摹吴道子的粉本。

http://www.yueyaa.com/uploads/imgzt/CEC2E604CBAC919C.jpg

  激动万分的徐悲鸿日夜揣摩这幅意境缥缈的画面,并根据所绘神仙数量将其命名为“八十七神仙卷”,随后还精心刻制了一方“悲鸿生命”的印章钤在其上,由此可见其对这幅画作的珍视程度。

http://imgmall.artxun.com/thumb_imgs/201201/09/gallery_829169_400_650.jpg

  南洋惊梦

  香港画展结束之后,徐悲鸿急切地返回内地开始对《八十七神仙卷》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证鉴定工作,并于1937 年在南京邀请张大千与谢稚柳等人鉴赏。

http://www.botao188.com/uploadfile/2012/1231/20121231051701969.jpg

  当张大千一打开《八十七神仙卷》时,不由得大吃一惊,顿时就呆愣在原地,“叹为观止”。他给予了一番纵横恣肆的赏评:《八十七神仙卷》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都非宋代绘画样本所能比拟,即便与北宋武宗元传世的《朝元仙杖图》巨作相比照,虽然两者的构图与人数相同,但是其笔力与气势明显逊色于这幅《八十七神仙卷》,因此可知这幅《八十七神仙卷》很可能是唐武宗会昌年间的作品,或者说至少是“吴家样”的摹本,与画圣吴道子有着密切关联。

http://www.fowg.cn/fjys2/UploadFiles_3603/200910/2009101921233977.jpg

  谢稚柳更是从绘画技法上对《八十七神仙卷》加以分析说:此卷画法极具隋唐壁画的典型特征,比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更接近于唐风神韵,因此此卷非吴道子之手笔莫属。

http://a1.att.hudong.com/58/58/01300000759054128356581453472.jpg

  对于张大千和谢稚柳的这番评价,徐悲鸿在表示认可与赞同的同时,也在跋文中写道:《八十七神仙卷》之艺术价值“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可与希腊班尔堆依神庙雕刻这一世界美术史上第一流的作品相提并论。

http://www.aiimg.com/uploads/userup/0905/130923412T1.jpg

  1939 年春,徐悲鸿在新加坡举办了个人画展,大获成功并筹集到了大量捐助抗战的款项,可是他的心中却始终惦念着存放在香港银行里的《八十七神仙卷》,而且总是在梦中梦见这稀世古画遭遇不测之厄运,随即他派人返回香港将古画取回后带在身边才算睡踏实了。就在徐悲鸿在新加坡精心筹备赴美画展之际,太平洋战争爆发了。随即,中国香港与新加坡等地迅速被日军占领,而滞留在新加坡的徐悲鸿,最担心的则是藏在自己身边的《八十七神仙卷》这件国之瑰宝。再三考虑之后,徐悲鸿决定取道缅甸返回中国。

徐悲鸿与古画《八十七神仙卷》

  昆明失盗

  1942 年,徐悲鸿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就任已迁往云南昆明的国立中央大学(时为西南联大一部分)艺术系教授。当时,云南昆明虽未沦陷敌手,但是敌机轰炸极为频繁与疯狂,徐悲鸿等西南联大师生们为了躲避敌机轰炸,一天之中要多次躲藏进防空洞内。

http://attachment.cnssssl.com/forum/201107/26/080954b7tjnhd7q1inh7di.jpg

  这年5 月10 日,当空袭警报再次响起时,徐悲鸿像往常一样放下手边事务与大家一道匆忙跑进防空洞,当警报解除回到办公室时,他突然发现办公室内的箱子竟然全被撬开了,自己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和其他30 余幅画作不翼而飞。徐悲鸿顿时面色煞白、头晕目眩,一下子昏倒在地……

http://img.ph.126.net/WwOaM92skfYN1Oj9_5zJcw==/3117898317040860880.jpg

  国宝失窃,震惊世人。国民党云南省政府接到徐悲鸿的报案后,立即派员侦察并严令限期破案,然而《八十七神仙卷》犹如翩然飞去的黄鹤一般,竟杳无踪迹。三天三夜寝食不安的徐悲鸿,在忧心如焚中血压急剧上升,病倒在床上,从此种下了高血压的严重病根。一向极为注重仪表的徐悲鸿,头发蓬松,胡须杂乱,日益消瘦,竟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http://pic6.nipic.com/20100410/227133_144242016918_2.jpg

  完璧归赵

  1944 年仲春时节,徐悲鸿偕新婚妻子廖静文告别伤心之地——昆明,来到国民党陪都重庆,暂住在中国文艺社。

http://www.ntshys.com/upload/2013_11/13112917453763.jpg

  这年夏天,徐悲鸿突然接到已经搬迁到四川成都的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女学生卢荫寰的来信,她在信中告诉徐悲鸿一个惊人的消息,她在跟随丈夫到新结识的一位友人家中拜访时,竟然发现了那幅《八十七神仙卷》!由于卢荫寰曾参照老师徐悲鸿提供的《八十七神仙卷》照片做过精心临摹,所以她肯定就是《八十七神仙卷》的原作。

http://file2.gucn.com/file2/CurioPicfile/201101/Gucn_2011010268615151525Pic7.jpg

  获此惊天喜讯,徐悲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即决定连夜前往成都。而当他将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又取消了这一决定。原来,他担心如果亲自前往成都索画的消息一旦泄露,藏画者一定会因为惧怕招惹祸端而销赃灭迹,这岂不是要留下永久的遗憾?

http://img15.artxun.com/sdc/oldimg/ab99/ab997d1e991d5cb2a2f3f06dd32a3fa9.jpg

  就在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焦灼不安、左右为难之际,徐悲鸿在新加坡举办画展时结识的一位自称刘将军的人突然登门拜访,他在得知徐悲鸿正在为是否亲自前往成都索画而拿不定主意后,自告奋勇地表示他愿意替徐悲鸿前往成都交涉此事。

http://img25.artxun.com/sdd/oldimg/6f9b/6f9be80ec43d80594daff680d923a6f9.jpg

  闻听此言,徐悲鸿夫妇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到达成都后不久,这位极为仗义的刘将军给徐悲鸿打来电话说,他已经见到了那位藏有《八十七神仙卷》之人,但是藏画人声言非以20 万元现金不肯交出古画。

http://www.5tu.cn/attachments/month_1103/11032510173eeba74017a5708c.jpg

  获此信息,盼画心切的徐悲鸿不再计较赎金之多少,抱病日夜作画筹款,待到终于筹齐20 万元现金后,刘将军又告知说那位藏画人提出再追加徐悲鸿10 幅画作为条件。于是徐悲鸿又紧急绘制了10 幅画作如数交付,这时那位刘将军才终于将徐悲鸿朝思暮想的《八十七神仙卷》带回。

http://pica.nipic.com/2007-11-30/2007113019521417_2.jpg

  重获瑰宝,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都非常激动,他们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打开画卷,只见87位神仙安然无恙地出现在眼前,他们的神情仍然是那么安详、肃穆,体态依旧那么优美、飘逸,仿佛并没有遭受过任何惊扰似的,殊不知其主人徐悲鸿为了他们已经变得身体羸弱了。

http://www.sdgw.com/upload/col_20111201/132340127174.jpg

  经仔细辨别,徐悲鸿发现除了原先钤在《八十七神仙卷》上的那方“悲鸿生命”的印记,以及自己精心装裱时所作题跋等已被挖割而去之外,可以说毫发无损、完璧归赵了。徐悲鸿抑制不住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当即挥毫赋诗一首:

  得见神仙一面难,况与伴侣尽情看。

  人生总是葑菲味,换到金丹凡骨安。

http://img.bimg.126.net/photo/rYaZ7xQxfVP3Q2o-ho6OeA==/5792192070752311801.jpg

  从此,这87 位神仙又回到了徐悲鸿的身边,虽然他已经得知失窃之真相,即那位自称刘将军的刘汉钧自编自导的一幕欺天骗局,但是徐悲鸿不仅没有对这个应该遭受世人唾弃的大骗子进行声讨谴责,反而心存感激地说他毕竟没有将这幅古画彻底毁坏。

http://www.artx.cn/uploadpic/20068/20068544036157.jpg

  1953 年9 月,徐悲鸿因为积劳成疾而突发脑溢血,不幸辞世。就在徐悲鸿辞世当天,廖静文遵照丈夫的嘱托,宣布将徐悲鸿所留下的1000 余件作品、1000 余件藏品及1 万余部图书资料全部献给国家,其中当然也包括与徐悲鸿演绎过一段生死奇缘的价值连城的国之瑰宝——《八十七神仙卷》。

http://img245.ph.126.net/OOMreD9Vay62YlgkTJJudQ==/2110780850354872741.jpg

八十七神仙卷》本名《朝元仙仗图》是一幅以卷轴画形式保存下来的壁画稿本,亦称《八十七神仙卷》或《八十八神仙卷》。画中描述了五方帝君中的三个帝君,前往朝拜天上的玄元皇帝老子。队仗中共八十八神仙,头上有光环的是三帝,身着武装的是神将,另有十名男仙,六十七名女仙。画中按道教的神仙理想,以不同的比例表现人物重要程度,如其中帝君都略高大于其他神仙。他是至今存世屈指可数的中国古代重要艺术瑰宝,代表了中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原作纵30厘米,横292厘米。画面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贡品、乐器等,簇拥着帝君从右至左浩荡行进。队伍里,帝君、神仙形象端庄,神将威风凛凛,众多仙女轻盈秀丽。

http://img4.ph.126.net/L9pod4ClaACzvBFgnXsh0w==/2519763991531795544.jpg
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众神仙脚踏祥云,御风而行,令观者顿生虔敬之心。那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 “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加上亭台曲桥、流水行云等的点缀,画面优美,宛若仙境,赏画间似有仙乐在耳畔飘荡,使整幅作品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全幅作品没有着任何颜色,却有着强烈渲染效果。
http://www.zghlt.com/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203/1203162158951a51ca6dce60f9.jpg

《吴道子(约685-758),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是盛唐时期的杰出画家,擅画佛教人物、山水,在画史上久负盛名,有“百氏画圣”之称,被民间画工奉为“祖师”。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他的作品以宗教题材为最多,在长安、洛阳两京寺观所作壁画就有三百余间,卷轴画亦不少,被称为“吴家样”,但早已失传,而摹本很多,北宋米芾说,“伪吴生见三百本,余白首止见四轴,直笔也”,分别为苏轼、王防、周种和赵令穰所藏。今天,我们只能依据现有摹本和史料及流派传衍,对“吴家样”进行研究。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三位艺术家被戴上“圣”的桂冠:一位是晋代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誉为诗圣,还有一位被誉为画圣,那就是唐代的吴道子。“吴道子屏风一扇值金二万,为当时最高者”。《八十七神仙卷》人物动态、神情各异,活灵活现,堪称“以形写神”和离时于空的一大杰作。

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305/7/377734_1367892022JwPW.jpg
历千年之久而依然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唐代名画《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描人物长卷,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而被历代画家艺术家奉为圭臬。现保存在徐悲鸿纪念馆,并为镇馆之宝。

http://img.bimg.126.net/photo/wRdfb2p8mwcpyCu2r8OFNA==/5792192070752311810.jpg
《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堪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认为此卷 “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 。它栉千年之风,沐五朝之雨,送给今人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实在是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建国50多年来,因其物华天宝的无双地位,一直深藏闺中,从未全身露面,然能窥其全貌者实为寥寥。

http://www.127tv.com/images/upload/Image/2(909).jpg

http://www.aiimg.com/uploads/userup/0905/130923412t1.jpg

http://img.xiaba.cvimage.cn/4cbc61df1de5c7a43e3a0200.jpg

http://img7.ph.126.net/ikSRVonp5Kl-WFUNMxTWGA==/6597711881446988047.jpg

http://img1.jqw.com/2011/09/22/390938/product/b201207071008567967.JPG

http://p3.so.qhimg.com/t01bd300c9679789af3.jpg

http://file5.gucn.com/file2/CurioPicfile/20120505/Gucn_20120505169131162454Pic4.jpg

http://blogcache1.artron.net/201305/7/377734_1367892141fy5x.jpg

http://img25.artxun.com/sdd/oldimg/6f9b/6f9be80ec43d80594daff680d923a6f9.jpg

http://img15.artxun.com/sdd/oldimg/da63/da6346e3a20ef04c02a0bfd821eabc0b.jpg

http://img.tvsou.com/NewImages/20100419/20100419150243_0107.gif

http://www.zghlt.com/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203/12031621599a566c2e2b329ecf.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