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ome.fjdh.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305/14/172653un4mh3h334qll33l.gif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创始人释迦牟尼获得觉悟后称佛而得名。古印度佛教(英Buddhism 梵 Buddha-s/āsana 或 Buddhānus/āsana,巴利名 Buddha-sāsana。注:/代表s上面一小撇。):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智度论二曰:“父母名字悉达多(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法,是名为佛”;佛姓新称乔答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摩尼,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
http://a1.att.hudong.com/43/60/01300000241358124202607464330.jpg
公元3世纪绿色页岩《佛陀诞生浮雕》,极具感染力的艺术珍品。几个人物的主次呼应经过精心地布置,人物的神情体态生动传神。
摩耶夫人怀孕后,按照当地习俗回娘家待产,途中在蓝毘尼园小憩时,释迦牟尼降生。夫人斜靠在身侧侍女身上,一手扶住无忧树。释迦牟尼从夫人右胁出生,左侧侍从在旁边接住婴儿。
释迦牟尼生前反对个人崇拜,所以早期佛教并无佛像。多用佛足、法轮、佛塔等来表现对佛陀的思念。
信徒将佛的足掌印刻在石头上面,用以礼拜。即便到了佛造像大行其道以后,佛足依然常见。北京和呼和浩特的金刚宝座塔上都有佛足。
佛足石,公元1-2世纪

缅甸木雕立佛,13世纪:
缅甸木雕坐佛,19世纪:
特点跟咱们常见的佛像差别很大。
公元17世纪鎏金十一面观音铜像:
公元19世纪,时轮金刚坛城。
时轮金刚坛城是密教无上瑜伽部曼陀罗总集。相传释迦牟尼成佛一年后,应香巴拉国王月善之请而传金刚乘无上瑜伽大法。
宗喀巴在闭关修成圆满次第时,亲见时轮金刚。时轮金刚四面、十二臂、头顶金刚杵、下穿虎皮衣,与佛母交抱立于莲花座上,足踩代表贪、啧的大自在天与天母。
贝叶经源于古代印度,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多为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现存以西藏地区为最多。
西藏经过六年多的收集保护,已初步确认西藏迄今珍藏有梵文贝叶经写本(包括部分纸质梵文、藏文转写本)共一千多个函(种),近六万叶。
下面的介绍也是直接抄自展览文介:
制作贝叶经匣专用的两片木匣,长约一市尺半,宽约四寸。距木匣两端约半市尺处各钻一个小孔,把一片片晒干压平经过透风处理的贝叶紧紧夹在两片木匣中间,两头用绳子绑紧,再用专门的钉子沿木匣两边的小孔将贝叶钻通,穿上搓好的线绳,按五百至六百片贝叶订为一匣。订好后用刀轻轻将贝叶匣修光滑,并用专制的墨线弓,按照刻写格式,把墨线轻轻打在贝叶上,留待以后刻写。
藏传佛教的佛经以上下木制的护经板保护分页的佛经。佛经通常绘有插图,而护经板通常以浮雕或是彩绘的佛菩萨像或佛教图像来装饰。
公元12世纪的护经板。中央浮雕为转轮圣王七宝,即主藏宝、轮宝、女宝、财宝天王(珠宝)、主兵臣宝、象宝和马宝。
公元13世纪的护经板。以高浮雕刻有无量寿佛、释迦牟尼佛、明王三尊佛菩萨,四周围绕不同的佛、菩萨、天王和护法。
普巴杵,以前在汉传寺院也曾见过,但并不解其意。
接着抄吧:“普巴”是藏传佛教空性与智慧结合成一体的表示,传说大力鬼神危害众生,噶玛黑鲁嘎(金刚萨埵的忿怒相)化身为“普巴金刚”,将大力鬼神及一切魔众摧伏。
此件明代的铜鎏金普巴杵最上面为三钴金刚杵,其次为现忿怒像、头戴五窟窿冠的三位护法,护法的下方为两个装饰有精致的纹饰及藏文的莲花座,两个莲花座之间有一个纹饰精美的菱形四面体,四面体饰有密教神袛及藏文,莲花座的下方为三猛兽各衔一刀刃,刀刃上饰有双蛇交身朝下,最下面的部分则为相当少见的普巴杵底座。
骨衣是藏传佛教在重要节庆祭典、宗教法事,或是修密法必着饰品。由于人骨质地密度高,可以在厚度有限的骨片上,雕琢出复杂丰富的神像、纹样图饰。骨衣在过去的藏传佛教里面经常使用,现在已经少见。
本组一套八件:佛冠、头饰、臂钏、缨络、衣裙以及可能穿戴在腕或踝部的饰物等,为相当完整的骨衣收藏。
边上还有一串念珠也是人骨制成,这种物件也就出于好奇一看吧,心里还是觉得过于妖异,接受不了。
关于展览的其它部分,对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兴趣不大。感兴趣的道教部分,展品又多为现代物品,看过未拍。
真正还有些老物件的是神道教。这是某国的东东,略过不看不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