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2014-07-27 11:04:53)
标签: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

http://www.cangci.cn/userfiles/image/20130923/23110842f015e36efd0996.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北齐金饰

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们追溯那古老的岁月,去大致了解一下它的发展轨迹吧。
小巧简约的商周金银器


    商周金银器:小巧简约
    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发现过这一时期的金器。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如果将商王朝统治区与周边地区出土的金器进行对照,就会发现,它们似乎是分别在几条互不干扰的并行线上发展起来的。在形制和偶有发现的纹饰上,地区文化的特点十分鲜明。商王朝统治区的黄金制品,大多为金箔、金叶和金片,主要用于器物装饰。在商王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金饰品,主要是人身佩戴的黄金首饰。这个时期所发现的金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别具一格。其中颇为独特的金面罩、金杖和各种金饰件,也都是商文化及其它地区文化所未见的。金银器早期的发展情况,也反映出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不平衡性。这是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和自然条件复杂所决定的。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它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它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最迟在西周时期,金银平脱工艺就出现了。

http://www.ce.cn/kjwh/scpm/tzjb/zhbss/zhbxt/200508/24/W020050824516283683493.gif

    战国,公元1972年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冠高7.3厘米,冠带长30厘米,周长60厘米,共重1394克。冠顶呈半球形,上面饰有四狼噬四羊的浮雕图案。顶部傲立一只雄鹰,呈展翅向下俯视状。其身与尾部系用薄金片打制成型,体内空。身上压印有羽状纹,喙部突出,呈钩状。头和颈部镶嵌有绿松石,头颈及尾部皆以金丝与鹰体相连,可摇摆活动。金冠带由三条半圆形金带组成。冠带前部有两条上下相接,未端用榫铆相连。带的中段均作辫纹,两端或作卧虎形,或作盘角羊形,或为马形。此金冠顶和金冠带为战国时期匈奴王的遗物,弥足珍贵。其构思独特,制作精美,造型生动。具有北方草原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同时代表了当时匈奴地区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春秋战国金银器:清新活泼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出土地点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金银器的形制种类增多。其中金银器皿的出现,及相当一部分银器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从金银器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看,南北方差异较大,风格迥异。北方匈奴墓出土的大量金银器及其金细工艺的高度发展,尤令人瞠目。
  这个时期,在中原地区的墓葬遗址中,以陜西宝鸡益门村2号秦国墓葬、河南洛阳金村古墓、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金银器最有代表性。此时南方地区出土的金银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十分引人注目。最为重要的发现,当属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批金器。中原和南方地区的金银器,大体看来,与北方匈奴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形制风格截然不同,多为器皿、带钩等,或是与铜、铁、漆、玉等相结合的制品,其制作技法仍大多来自青铜工艺。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aaee8c71c9ea15ce41eee00186023a25/765e02e93901213f11dbac2854e736d12e2e952d.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汉代 发簪

 秦汉金银器:繁荣发展
   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极为少见。曾在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陪葬器物中,发现一件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银盘。制作精细,装饰讲究。这种在银器花纹处鎏金的作法,唐代以后十分盛行,金花银盘亦为唐代金银器中很有特色的主要品种。
   根据对这些金银配件的研究已能证明,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法、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
   

http://www.ce.cn/kjwh/scpm/tzjb/zhbss/zhbxt/200508/24/W020050824516717022451.gif

    东汉,公元1969年河北省定县北陵头村43号东汉墓出土。残长42厘米。龙首细长,吻部似鳄鱼,用掐丝法制成。上面焊有掐丝制成的口、鼻、眼,额部用粗金丝焊作龙角,角上又缠以细金丝。龙体以金片卷作圆筒状,嵌于龙颈下,镂空作鳞纹,并焊缀有细小的金珠。但下部已残缺。此金饰作工极为精巧。加之红、绿等色料石的镶嵌与配色,更显华美富丽。它反映了东汉时期金银钿工所具有的高超技艺。现藏河北省定县博物馆。

汉王朝是充满蓬勃朝气的大一统封建帝国,国力十分强盛。在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器,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抑或是制作工艺,都远远超过了先秦时代。总体上说,金银器中最为常见的仍是饰品,金银器皿不多,金质容器更少见,可能因为这个时期鎏金的作法盛行,遂以鎏金器充代之故。迄今考古发掘中所见汉代金银器皿,大多为银制,银质的碗、盘、壶、匜盒等,在各地均有发现。一般器形较简洁,多为素面。
   汉代金银制品,除继续用包、镶、镀、错等方法用于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最为重要的是,汉代金细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汉代金钿工艺的成熟,使金银的形制,纹饰以及色彩更加精巧玲珑,富丽多姿,并为以后金银器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汉代金银器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南、广西、广东、陜西、甘肃、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等地均有发现。除大量金银饰品外,主要还有车马器、带钩、器皿、金印和金银医针等,涉及面较为广泛。在吉林省通榆的北方鲜卑族墓葬、西北新疆乌孙墓葬、车师国故地、焉耆古城等遗址,以及云南晋宁石寨山滇族墓地也发现了金银器,大多为金银饰品,如牌饰、金花、首饰、带扣等,具有较浓厚的民族色彩。

   魏晋南北朝金银器:独具异域风采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经济亦遭受破坏。然而另一方面,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这些在金银器的形制纹样发展中,都曾打上了明显的烙印。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这个时期的金银器数量较多。金银器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制作技术更加娴熟,器形、图案也不断创新。较为常见的金银器仍为饰品。


   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常可以看到民族间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迹象。辽宁北票冯素弗墓中出土了“范阳公章”龟纽金印、金冠饰、人物纹山形金饰,镂空山形金饰片等,这些金银器既有汉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特点。
   这个时期的金银器皿仍不多见,且所见大都带有外来色彩。如山西大同小站村封和突墓中出土的鎏金银盘,银高足杯和银耳杯等,除耳杯外,鎏金银盘和银高足杯均为波斯萨珊朝制品。
   同时,随着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这个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和功能亦颇受影响。江苏镇江东晋墓出土一件金佛像牌,呈长方形,正面线刻有裸体全身佛像,头顶灵光,面带稚气,应为释迦出土童像。这种用于佛教奉献的金银制品在唐宋以后极为常见。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bbd307bad2a20cf44690fed746094b0c/0c5b48d98d1001e9db509432ba0e7bec54e79733.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蓝色水晶坠饰——唐代

长4、宽2.6、厚1.2cm。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固原博物馆藏。形状不规则,上嵌水晶。水晶泛蓝,表面鼓起,上有几处凹痕。水晶之下为一鎏金底托,下部稍翘,上有一短柄,柄环已残
    唐代金银器:绚丽多彩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03912fc7d3c8a786be2a4a065708c9c7/30aaccdcd100baa1eb9fc8864510b912c9fc2ef7.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唐 石榴花纹玉簪饰——长10、宽2.8、厚0.1-0.15厘米。白玉,青白色,薄片状,两面花纹相同,雕一束繁茂的枝叶,三朵盛开的海棠,顶部雕出石榴,花束枝茎上有细镂孔,下端枝茎上钻一细孔,在很薄的玉片上要雕琢不同层次的花卉枝叶,需要高超的技巧。
   唐代,金银器制作有了重大发展。近几十年来的几次大宗发现,金光闪闪,银光熠熠的金银器,又成了显示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之一。不是吗?当你看到那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可以说:中国古代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而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而金银器皿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金银器从器物种类来说,可以分为食器、饮器、容器、药具、日用杂器、装饰品及宗教用器。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3306130c4e086e066aa83f4332097b5a/5d44632c11dfa9ec018cd92a60d0f703908fc181.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唐 玉梳背两件——上:海棠花纹玉梳背,长6.3、宽2.2、厚0.3厘米,白玉质,弓背形,直边一侧有榫头状子口,两面分别雕琢牡丹花叶和海棠花纹。下:鸿雁纹玉梳背,长15、高5.1、厚0.15厘米,青玉质,底边呈长条形子口,可装梳齿,两面均雕琢鸿雁和祥云纹。图文来源:撷芳殿洒扫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8b948fe811dfa9ecfd2e561f52d1f754/10b6194c510fd9f9ae6db89d252dd42a2934a49f.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唐代 金凤冠

  唐代金银器纹样丰富多彩,这些纹饰与器形一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它们,我们确实可以感到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ec509354f603738dde4a0c2a831ab073/ea91aaec8a13632737812ec7918fa0ec09fac7a1.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唐代 银鎏金双龙头冠

   唐时历时近300年,金银器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初唐到唐高宗时期(公元618—683年),器类品种不多,有碗、盘、杯、壶、铛等。其装饰特点是划分出许多区段来配置图纹,装饰区间多在9瓣以上,甚至于有14瓣的,这些区间瓣多錾刻成U形或S形。棱形器物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
   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公元684—755年),器形种类增多,上一期12瓣以上的装饰区间手法已被淘汰,大量采用六等分、八等分来装饰配置纹样,装饰瓣多为莲瓣形且多为双层迭瓣,U形瓣已极少见,S形瓣不再出现。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f77af8fbb80e7bec23da03e91f2fb9fa/f26dde54564e92581f726a1a9c82d158cdbf4e4b.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唐 鎏金银钗
1956年陕西西安南郊惠家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银质,通体鎏金。钗头像两扇蝶翅,上镂空成飞蝶、鱼尾兽头的动物或菊花形图案花纹。钗头下连粗银丝两根,盘钮后又绕成对称的两个环,然后用银套束紧,两银丝通过银套后,并列下伸,成为钗尾。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1fc32dc7918fa0ec7fc764051696594a/de63d72a2834349b7e288171c9ea15ce37d3bee3.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唐 金凤饰件
1971年西安市郭家滩唐墓出土,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长6.7厘米,高6.6厘米。双翼平展,两足蹬地,作欲飞状,在胸、腹、双翼处原嵌绿松石已脱落。原是镶嵌在器物上的装饰件,自然生动,把欲飞的刹那间的动作刻划得淋漓尽致。

   总之可以说:从唐初到玄宗时期金银器皿受西方的影响较大,但同时也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外来因素逐渐减少和消失。如高足杯、带把杯、折棱碗、五曲以上的多曲器物和器身呈凸凹变化的器物很流行。纹饰有忍冬纹、葡萄纹、连珠纹、宝相花纹、禽兽纹和狩猎纹。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38b1fcdb95cad1c8d0bbfc2f4f3c67c4/4db35166d0160924a3e74eefd40735fae4cd34d6.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唐代双凤含枝银饰

   肃宗到宪宗时期(公元756—820年),装饰手法多采用多重结构为主的六等分法,盘类多附三足,出现仿生器形,即仿照动物等的造型。已不见高足杯,带把杯和多曲长杯等。
   穆宗到唐末(公元821—907年),器形种类繁多,盒、碗类器物出现高圈足,仿生器形更多一些,流行四等分、五等分的装饰手法。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bc4969c5a586c91708035231f93c70c6/574be500baa1cd115b08ff1dbb12c8fcc2ce2dec.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长16.4、簪首径3.1cm,南京幕府山出土。金质,簪体呈圆锥形,中空,有“梁四郎□团造”六字,簪首中间作龙纹,龙身蟠曲,四周缀六枚灵芝,簪身上部镂空作六列卷草纹。整个金簪采用了锤揲、錾刻、镂雕、焊接等工艺。有制作者铭文是宋代金银器特点

    宋元金银器:清丽典雅
    宋代随着封建城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金银器制作行业十分兴盛。有铭款的金银器显著增多,亦为宋代金银器的一大特点,并对元、明、清的金银器制作产生重要影响。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cp=tieba,10,473;ap=%EF%BF%BD%EF%BF%BD%EF%BF%BD%D9%A4%EF%BF%BD%DE%B0%EF%BF%BD,90,481/sign=300bcecba5efce1bea2bc8c29f6a90ae/e0dd14a4462309f730b6202f700e0cf3d6cad64e.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玉鱼水晶珠串饰——南宋

珠直径1cm、鱼长4.6cm,江西上饶茶山寺赵仲湮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水晶珠:无色,形态匀称,共64颗,其中有两颗稍大,一为玛瑙珠,有三通穿,一为水晶珠,有四通穿。青玉鱼:随形而制,阳纹眼,有较规则的斜方格纹鳞


   宋代金银器是在唐代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崭新风貌。虽不及唐代金银器那样丰满富丽,然而却具有典雅秀美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与宋代艺术的总体风格是一致的。有人认为,宋代艺术没有唐代的宏放魄力,但是其民族风格却更为完美。与唐代相比,宋代金银器的造型玲珑奇巧,新颖雅致,多姿多彩。相比之下,唐代金银器皿显得气势博大,而宋代则以轻薄精巧而别具一格。宋代金银器在造型上极为讲究,可谓花式繁多。

  五花头凤鸟纹金簪(宋代出品)

  重60.5g,在江阴夏港出土。这支簪子在《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一书中也有介绍:正面看来,簪梁上一溜儿五枚造型略如展开之摺叠扇的花头。装饰了穿花的凤和凰,还有牡丹和菊花。

   宋代金银器的纹饰总的说来,以清素典雅为特色。虽没有唐代纹饰那样细腻华美,然而其洗炼精纯亦非唐所及。素面者,讲究造型,光泽悦目;纹饰者则以花鸟为大宗,并使丰富多采的装饰纹样,与变化多姿的器物造型巧妙结合,达到合谐统一。比之唐代,宋代纹饰的题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其表现内容更为广阔,亦更为世俗化,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从宋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看,自秦以来流行的掐丝镶嵌、焊缀金珠的技法几乎无见。而较多运用锤鍱、錾刻、镂雕、铸造、焊接等技法。具有厚重艺术效果的夹层技法,为宋代以前金银器制作中所未见。镂雕工艺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精进。最有特色的是,宋代金银器采用了立雕装饰和浮雕型凸花工艺。
   宋代金银器在其本身的纵向发展中,还出现了大量横向结合的作品。金银与漆、木等其它材料合壁,金银用于服饰、书画等。
   两宋时期的辽、西夏、金、大理等国的金银器也有较多发现。大体上看,其作工和形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唐宋金银器制作的影响,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展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

  福禄寿三星银果盒(元代出品)

  重430g。1980年江阴申港张家店元墓出土。


   元代金银器在宋代的基础上,其形制、品种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时代风格。与宋代和明代相比,迄今为止见到的元代金银器为数不甚多。然而从文献材料上看,当时的金银器饰并不稀见。
    从总体上看,元代金银器与宋代相近似。银器数量多。金银器品种除日用器皿和饰品外,陈设品增多,如瓶、盒、樽、奁、架等。元代大多数金银器均刻有铭款,这对研究元代金银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从造型纹饰看,元代金银器仍讲究造型,素面者较多,纹饰者大多比较洗练,或只于局部点缀装饰。然而,元代某些金银器亦表现出一种纹饰华丽繁复的趋向。这种趋向对明以后金银器风格的转变,显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13df350f58afa40f3cc6ced59b64038c/00544d310a55b3198beb004841a98226cffc1710.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左图:明《唐白云夫人像》中的金丝狄髻与头面(首饰),安徽博物院藏;右图:明成化 嵌宝石宝相花金簪,重76.8克,北京右安门外明墓出土,首都博物馆藏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7a2d17395b82b2b7a79f39cc01adcb0a/03381adda3cc7cd95679bbe43b01213fb90e91cb.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明神宗定陵出土四顶凤冠,两顶为皇后礼服(翟衣)冠,两顶为皇后燕居(常服)冠,分属孝端显皇后与孝靖皇后(礼服冠、燕居冠各一)。其中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为礼服冠,六龙三凤冠、三龙二凤冠为燕居冠。两种冠明显的区别是:燕居冠两侧有金龙所衔两串珍珠挑牌,礼服冠没有
    明清金银器:华丽繁缛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3ad3f2d2abec8a13141a57e8c7029157/feaa129759ee3d6d380451f641166d224e4ade61.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明万历 鎏金累丝嵌玉石人物纹银簪

北京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长12.8厘米,宽3厘米,重13.7克。银簪扁锥形,顶部为仙人骑凤,凤昂首展翅,翅上嵌红宝石一块。尾羽高高翅起,形成背托。仙人骑在凤背上,两颊微鼓,笑容可掬,双手持如意。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65b02d3072cf3bc7e800cde4e101babd/e8878d12c8fcc3cec144180e9045d688d53f209a.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明万历 金环玉兔耳坠

定陵地宫出土,为孝靖皇后之物。通长5.8厘米,兔高2.4厘米,圆形金耳环下,系一嵌红宝石的玉兔耳坠,玉色青白细润。兔竖耳、红睛、直立,抱杵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71119/000802e406ec08ab936a0c.jpg

万历孝靖后嵌珠宝点翠凤冠

    图片所示为顶九龙九凤凤冠,是专属于孝靖皇后王氏的凤冠,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凤冠高27厘米,口径23.7厘米,重2320克(大约4斤6两),全冠共镶大小红蓝宝石100多粒,珍珠5000余粒,样式上基本承袭了宋代皇后用金银镶嵌珠宝的凤冠制度。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发展的总势趋于保守。其金银器制作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风格,而越来越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如果你从中国金银器的历史长廊中浏览而过,那么当你信步走到这里时,便会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那器形的雍容华贵,宝石镶嵌的色彩斑斓,特别是那满目皆是的龙凤图案,象征着不可企及的高贵与权势。这一切都和明清两代整个宫廷装饰艺术的总体风格相和谐一致,但是却和贴进世俗生活的宋元金银器迥然有别。然而,明清两代的金银器,其发展轨迹可谓明晰可见,但其分野之界亦是如此鲜明。大体上说,明代金银器仍未脱尽生动古朴,而清代金银器却极为工整华丽。在工艺技巧上,清代金银器那种细腻精工,也是明代所不可及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244d57f39b25bc312b5d01906ede8de7/a6b4e954564e9258d8b104d39e82d158cdbf4e99.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嵌蓝宝石金戒指——明正统四年(1439年),直径1.9、宽0.6cm,南京中华门外将军山沐晟墓出土。戒指为金质,圆形,戒面突起椭圆形金托,内嵌蓝宝石。四周饰连珠纹,两侧錾刻如意云纹。(来源:撷芳殿洒扫


   在明代金银器的纹饰中,龙凤形象或图案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一变化到了清代,更加推向极致。与宋元相比,明代金银器中素面者少见,大多纹饰结构趋向繁密,花纹组织通常布满器物周身,除细线錾刻外,亦有不少浮雕型装饰,对以后清代的金银器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1eadb158b119ebc4c0787691b227cf79/16967e90f603738dceeb821fb11bb051f919ec86.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镶珠宝玉花蝶金簪】

明神宗定陵出土,插戴于孝端显皇后“棕帽”(属狄髻类)上,一对,其中一件通长15.6、簪首长7、宽2.7厘米,重28克,簪体上部镂刻古钱形花纹,正面中部浅刻流云纹,簪首缀白玉花卉、绿玉蝴蝶、红玉花,并嵌有红蓝宝石及珍珠。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7392deca9d3df8dca63d8f99fd1172bf/676bf7cec3fdfc0391183385d63f8794a5c226c6.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明万历 镶宝玉花金钗

定陵地宫出土,它的下部呈双叉形,上部为花丝编制的叶形金托,中心镶白玉花,玉花的四周有金叶形饰,下部及两侧各有一只金制的小蜜蜂,在花心及叶子上镶嵌着红、黄、蓝宝石,金钗装饰华丽,制作精细,是难得的佳品。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bfc7df0c233fb80e0cd161df06d12ffb/e055e1628535e5dd593f76e274c6a7efce1b6210.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明万历 珠石网坠白玉环花卧龙点翠金簪

定陵地宫出土,是同类首饰中的精品.簪身呈半圆弧锥形,顶部有一直立花朵和金托相连,金托上又置亚腰形白玉镂空缠枝牡丹花托,周围系有珍珠,宝石编缀成菱形格网状的网坠,玉托上装饰分上、下两层,下层以白玉牡丹花嵌宝石,其间插置有花丝制作的花卉、翠云等,共同组成底座。上层置一蹲龙,昂首翘尾,上系宝石滴,额部及二目嵌猫睛石及红宝石,龙的旁边置一绿玉描金火珠,火珠中心系一珍珠,整个簪顶组成优美的龙戏珠立体造型,全簪共嵌宝石八十一块,珍珠一百零七颗,簪造型独特,装饰富丽。
(孝靖皇后棺内出土)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代金银器保留下来的极多,大部分为传世品。从风格上看,清代金银器既有传统风格的继承,也有其它艺术、宗教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正是在这种继承吸收古今中外多重文化营养因素的基础上,清代金银器工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洋洋大观和多姿多彩。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代金银器的器型和纹饰也变化很大,已全无古朴之意,同时反映了宫廷金银艺术品所特有的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的倾向。其造型随着器物功能的多样化而更加绚丽多彩,纹饰则以繁密瑰丽为特征。或格调高雅,或富丽堂皇,再加上加工精致的各色宝石的点缀搭配,整个器物更是色彩缤纷、金碧辉煌。清代金银器的加工特点,可以用精、细二字概括。在器物的造型、纹饰、色彩调配上,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继宋、元、明以来,清代的复合工艺亦很发达。金银器与珐琅、珠玉、宝石等结合,相映成辉,更增添了器物的高贵与华美。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代传世品中,亦保留了不少各少数民族的金银器。这些金银器反映了当时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与爱好,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清)宫廷珠宝首饰

金镶宝石蜻蜓簪

(清)宫廷珠宝首饰

碧玺珠翠手串

(清)宫廷珠宝首饰

银镀金嵌珠宝蝴蝶簪

(清)宫廷珠宝首饰

翠镶金里扳指

(清)宫廷珠宝首饰

祖母绿戒指

 

(清)宫廷珠宝首饰

铜镀金累丝点翠嵌珠石凤钿

(清)宫廷珠宝首饰

金镶珠石点翠簪

(清)宫廷珠宝首饰

点翠钿子

(清)宫廷珠宝首饰

金镶青金石领约

(清)宫廷珠宝首饰

金镶青金石金约

(清)宫廷珠宝首饰

碧玺雕松鼠葡萄佩

(清)宫廷珠宝首饰

翠嵌珠宝蜂纹耳环

(清)宫廷珠宝首饰

金镶珠宝二龙戏珠钿口

(清)宫廷珠宝首饰

金嵌珠宝圆花

(清)宫廷珠宝首饰

金累丝九凤钿口

(清)宫廷珠宝首饰

白玉嵌莲荷纹扁方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清)宫廷珠宝首饰 

 

 

 

   总之,清代的金银器丰富多采,技艺精湛。其制作工艺包括了范铸、锤鍱、炸珠、焊接、镌镂、掐丝、镶嵌、点翠等,并综合了起突、隐起、阴线、阳线、镂空等各种手法。应该说,清代金银工艺的繁荣,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工艺技法而又有所发展,并且为今天金银工艺的发展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清)宫廷珠宝首饰

    结语  
   纵观金银器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是那个时代审美意识的反映,亦能展示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从历史长河的纵向发展看,金银器的发展有其历史传承性,而在同一时代中,金银器的发展也会受到来自其它文化艺术领域的横向渗透和影响。金银器是在中国丰富多采的文化土壤上产生并发展的,它从其它文化艺术领域中汲取营养,并形成了自身独具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条浩荡壮阔的大江,而每一支汇入其中的细流,都使她更加博大而辉煌,都使她得以更加色彩斑斓、仪态万方的面貌呈现;那么,具有神奇瑰丽色彩的金银器,不也是为中国文化这一巨大实体注入活力和风采的一支涓涓细流吗?

花丝镶嵌工艺产品是珠宝奢侈品的一种,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在古代,算是为皇室贵族所喜爱的珠宝首饰工艺品所进行的“高级定制”。

http://stimgcn4.s-msn.com/portal2/luxury/2011/06/29/9e661e67-b1f6-405d-b236-8b23d64de00a.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花丝镶嵌在古代只为皇家定制

昭仪翠屋原案仿制的花丝镶嵌历史典藏:凤冠

  花丝镶嵌:传承千年的皇家御用工艺

  花丝镶嵌技艺属燕京八绝之一,据说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此技艺,而最早的历史记录出现在唐代,到明代技艺达到最高峰,由于用料珍奇,价值昂贵,一向是皇家御用之物。纯金丝制成的首饰、陈设以及一些实用器物在宫廷都很常见。1958年,北京定陵出土了万历皇帝的金冠。金冠重826克,完全由518根直径0.2厘米的金丝编织而成,孔眼匀称,外表光亮,没有任何接头痕迹。冠上镶嵌二龙戏珠,姿态生动,龙身细鳞也是金丝掐成。这个金冠是花丝镶嵌的经典之作。清朝时成立了造办处,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手工艺人,当时花丝匠人主要服务于宫廷,这门技艺也被视为皇家工艺。清亡后,这些艺人散落于北京前门、花市一带。

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2/luxury/2011/06/29/e0cbdd06-21d2-420a-9883-0ddef65bc8ad.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精美的花丝摆件《丹凤呈祥》

  花丝镶嵌

  花丝工艺由于完全由金银丝制成,所以也被称为“细金工艺”。它是“花丝”和“镶嵌”两种金属制作工艺的合称。是把金、银等贵金属拉成细丝,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造型,制成各种工艺品和首饰。镶嵌是指采用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是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出花纹图案,再镶上珠玉宝石制成工艺品和饰物。花丝工艺品和首饰上往往镶有各种宝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故此人们将这两种工艺合称花丝镶嵌。

  花丝工艺的细腻相对于当今时代的浮躁是一种沉淀,在当今的社会,还有一群执着的艺人固守着一份坚持和执着。

http://stimgcn2.s-msn.com/portal2/luxury/2011/06/29/d2766f49-a776-4479-b45a-a0ae9bb178f8.jpg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TITLE="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发展历史 古代珠宝首饰欣赏" />
工作室技师正在制作白银花丝首饰

  花丝工艺的基础是花丝。花丝是指用柔韧性好、延展性强且色泽美观的金属拨出粗细不同的丝,经过搓、编、扎等工序制出带有花纹的或圆或扁的金属丝,最常用的金属有黄金、白银、铜,现代花丝也使用铂金。  

  花丝工艺的第一道工序是拉制花丝,也叫拔丝。先将金属条放在轧条机上反复压制,直到成为粗细合适的方条状后,开始正式拉丝。专用的手工拉丝工具称为拉丝板,上面由粗到细排列着四五十个不同直径的眼孔。眼孔一般用合金和钻石制成,最小的孔比头发丝还要细。在将粗丝拉细的过程中,必须由大到小依次通过每个眼孔,不能跳过,有时需要经过十几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细丝。最初拉制的银丝表面粗糙,要费很大力气,经过几次拉制后才逐渐变得光滑。  

  从拉丝板中拉出来的单根丝表面是光滑的,这在行内被称为“素丝”。素丝还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搓制成为各种带花纹的丝才可以使用,“花丝”之名由此而来。最常见的花丝是由两三根素丝搓成的,这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样式。更复杂的还有拱线、竹节丝、螺丝、码丝、麦穗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种,分别应用于各类产品的创作。  

花丝镶嵌金饰 

  精巧工艺令人乍舌

  这一根根金属花丝,还要经过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序,才能制出各种造型生动的工艺品和精美雅致的首饰。而其中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单以工序的繁琐程度而论,花丝镶嵌在燕京八绝中位居前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