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藏家的古玩藏品秀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2014-07-02 18:27:51)
标签:

看藏家的古玩藏品秀感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04/3/18168019271069164323.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清乾隆官造鎏金如意财神

1、清乾隆官造鎏金如意财神 该尊如意财神的鎏金造像高约2.3米,重达200公斤,财神面目祥和,端庄大方。整体黄铜铸造,材质厚重,肉身鎏以泥金,金层浑厚,至今依然光可鉴人。 其造型比例结构精准,铸造工艺精湛,装饰技法娴熟,与典型的清代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所铸作品同出一辙,故其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极高,并且保存如此完好的大型造像,在国内十分罕见。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04/9/11543540180738498749.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羊脂白玉如意罗汉

  2、羊脂白玉如意罗汉 这是一尊躺卧着的罗汉,宽约32厘米,高约26厘米,30公斤左右。 该器物属于清代中期全手工雕刻的如意罗汉,整体造型寓意着福禄寿喜,整个罗汉由上等完整的羊脂白玉打磨雕刻而成,属于难得的精品。 据分析,这是当年大户人家的摆设器物,祈福的同时,以显示其显赫的身份。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04/51/3081714485095329683.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元青花釉里红睡观音

  3、元青花釉里红睡观音 由于观音像的造型普遍都是站立或正襟危坐型,这款睡观音的躺卧造型又使得它有另一个名字:自在观音。 它高约25厘米,长约51厘米,属于元代作品,画工尤其精致,因此这款睡观音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工艺来说,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04/62/8200088872168188082.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元瑞兽盖青花釉里红凤执壶

  4、元瑞兽盖青花釉里红凤执壶 这是典型的官窑瓷器,整个壶身由上等工艺的青花釉里红着色,青花釉里红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青花和以铜为发色剂的釉里红两种工艺结合烧制而成。 此青花釉里红执壶为典型的元代作品。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04/13/5251141342552023241.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明铁锈花广口梅瓶

  5、明铁锈花广口梅瓶 这是一款明代宣德年间的容器,造型和工艺都凸显出明代风格。 “梅瓶”是自宋代以来在陶瓷造型方面比较常见的器物,但这一器物在明代时得到了广泛生产制造,工艺也再创新高。 该款梅瓶的价值主要在于:在当时的生产工艺中,小口瓶居多,而广口瓶较少,这使得其具有了独树一帜的典藏价值。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04/36/13302950625267671812.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元青花香炉

  6、元青花香炉 这款香炉高约36厘米,口径19.5厘米,出土痕迹明显,瓶身上的青花印记清晰饱满,属于元代的典型作品。 在元代一朝,薰香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如同喝茶一样,是非常雅致的生活享受,而在元代能用上好香的都是富贵人家,这件藏品的原主人也因此耐人寻味。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40404/48/1537683473861644320.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景泰蓝香炉

  中国自古有香炉焚香之习俗,古人焚香很多,所以香炉的用途很广,除了礼仪环境所需要用的熏衣外,还是书斋里便于诵阅、有益于理解及记忆的文玩清供。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40702/83/1033494661324905575.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汉代褐釉瓷博山炉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40702/57/5928025795939409913.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宋代磁州窖行炉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40702/15/15614545404531019991.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唐代滑石熏炉

近些年来,随着养生熏香活动的兴起,香文化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商家对香料的大肆宣传推销外,历代香薰炉、香铲、香粉盒等香具的收藏,也日益成为热门话题。

就香薰炉收藏来说,2010年以前,宋代以前的香薰炉收藏,一直是个冷门。多年来,明清香薰炉收藏,特别是以仿品为主的“大明宣德炉”市场交易火爆。

对香薰炉的认识和正确的使用,也是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社会上对香薰炉的收藏,主要是从实用出发,基本上是用于香席的手炉和用于礼佛的供炉。绝大多数“有炉一族”,还不大清楚香薰炉的文化内涵—茶席上用茶炉,书案上用文炉,琴桌上用琴炉等等。许多香文化“爱好者”专注于香料的味道和养生的感悟,忽视了那些出香香具的性质和特点,以至于书案、琴桌上摆放祭炉。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40529/93/16593905119525331257.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长沙收藏市场上销售的宣德炉

从材料工艺史角度看,战汉时期是青铜器主流时代,因此汉代香薰炉以青铜香薰炉为代表,尤其皇家、贵族使用居多。同时,战汉时期是我国陶器时代末期,大量陶制香薰炉依然流行。魏晋南北朝,中国进入到了瓷器时代,特别是南方,各个窑口纷纷兴起,配合着熏香活动由王宫(博客,微博)贵族流向土豪士族,社会对香薰炉的需求量大增,这个时期大量瓷质香薰炉令人耳目一新。隋唐时期,社会由大动荡进入大一统,李唐王朝的开明统治使得国力大增,熏香活动也进一步普及。前代各种材质的香薰炉在唐代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有创新。特别是唐代进入到金银器时代,大量的金银质香薰炉开始在皇宫贵族中使用,乃至赠送或赐予僧家使用。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宋代的瓷质香薰炉以其质量高、数量大而在香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宋代还是香薰炉造型结构创新方面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此后历代的香薰炉再无划时代的创新了。元明清时代,香文化已经完全走进寻常百姓家了,香薰炉也随着在熏香活动“大普及”的同时,而进入到了“大普通”阶段。当然,大明宣德炉和大清皇家炉不乏精品,但是总的评价这两代的香薰炉,从造型、纹饰到表现出的气韵,已逐渐失去了前代简约、浑厚的大格局,进入到繁缛、精细的小格局中了。而这时期仿前朝的炉,更是仿其形不得其神了。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40306/12/6186705086387199004.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清康熙青花莲纹寿字香炉

香薰炉这些时代风格,与使用者的审美取向和经济力量不无关系。因香料是奢侈品(驱虫疫的草木类除外),宋代以前参与熏香活动的,社会地位最低的也要是“小文人”、“小土豪金”。宋代以后,熏香活动逐渐普及至寻常百姓之家,因此存世的普通香薰炉多。明清香熏炉在制作工艺方面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除了明清皇家贵族传下了许多选材精良、制作精细的精品香熏炉外,明清两代还是香熏炉的集大成时期。一方面是屡仿前代并屡有创新;另一方面,除瓷质和铜质外,大量宝玉石类材料也用于制炉,甚至竹木牙角等畏火材料也拿来用于制作香熏炉了。

当代香薰炉制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香薰炉,以瓷质和铜质仿明清香薰炉为主,大量的仿宣德炉就属于此类。另一类是创新香薰炉,从古代香薰炉造型、纹饰中提取艺术元素,制作出了样式新颖的香薰炉,以瓷质的为主。

http://www.people.com.cn/h/pic/20131029/85/8557454096317813005.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因当今大陆香文化主要是从日本和台湾“回流”的,对宋代以前传统香文化的深入了解不多。而且目前的香文化往往搞成了对香料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开发,忽视了其文化属性,因而对宋代以前的香薰炉等香具的研究、收藏还是薄弱的环节,以至于日常用香薰炉、影视作品中的香薰炉,甚至个别专业香文化活动中用的香薰炉,都是谬误百出。不过,民间“炉友”中还是不乏爱炉、藏炉、鉴炉高手的,只可惜的是,他们的视野往往局限在明清宣德炉这个范畴。

http://photocdn.sohu.com/20130527/Img377104964.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2

 

http://photocdn.sohu.com/20130527/Img377104965.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2

现代的香熏炉和古代的香熏炉,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古代是人们按照香文化仪轨制炉、用炉;现代人们主要是为了闻闻沉香的味道而制炉、用炉。古代香熏炉的价值表现在礼教、宗教、养心等等精神层面上,现代香熏炉的价值往往表现在实现沉香出香的工具层面上。古代的香熏炉,立足于香文化的精神内涵要求上;现在的香熏炉,立足于买卖沉香的商业炒作上。很显然,现代香熏炉性质和功能被异化了。看看那些所谓以传播“香文化”为己任的香道师家里摆放的那些称之为香熏炉的东西,就知道了香熏炉乃至香文化发展的扭曲状况。

收藏之精品:拙朴质雅宣德炉
                    收藏之精品:拙朴质雅宣德炉

归纳一下,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影响了香薰炉的使用和制作的风格。从主流风格角度来说,汉晋时代的香薰炉多山林之气,隋唐时代的香薰炉多庙堂之气,宋明时代的香薰炉多士夫之气,清朝时代的香薰炉多匠作之气,民国时代的香薰炉多市井之气,当下时代的香薰炉多莫名之气。 因此,香熏炉的审美和价值的落脚点,即真正有价值的香熏炉是,既能认同于古人,又能认同于今人,还能认同于后人的香熏炉。相信文化大发展中逐渐回归传统的香文化爱好者们,面对时下不伦不类的“四不像”香熏炉,是会做出选择的。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3/0815/MAIN201308151547000224861790405.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http://art.people.com.cn/NMediaFile/2013/0815/MAIN201308151547000370984148275.jpg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明宣德官窑青花人物纹高足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径15.5cm,足径4.5cm。

  碗撇口,下腹内收,下承以高足。碗内口绘青花双线,内底中央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碗外壁绘仕女赏月图,一童子侍于侧,辅以山水树石,并绘有云气纹。足柄上绘松竹梅纹。

  明宣德青花使用进口青料,此种高铁低锰料在烧成过程中青料易晕散,故所绘纹饰不够清晰。此碗青色较为淡雅,纹饰比较清晰,实为难得。其云气纹用粗、细线勾画轮廓,此画法对后世瓷器纹饰亦有影响。明宣德时陶瓷器物中以人物纹为题材者较为少见,故此碗为宣德时期人物纹器物的代表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