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木雕艺术蜚声海内外,古今享有盛名。北京、西安皇家园林建筑,昆明、大理、丽江、建水著名古建筑,皆出自剑川木雕艺人之手。
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主要产品有木雕家具,建筑雕饰,花鸟人物、山水、佛像、壁画等工艺品,达数百种。

剑川木匠到处有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县,素有木雕之乡的美称,木匠人数之多匠师技艺之高,均为云南之冠。滇西一带流传有“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足以说明这一事实。

剑川木雕历史悠久,保存在剑川沙溪南神庙的木雕屏,其刀法、其风格,均与毗邻的刻于唐代的石钟山石窟相近,石木二雕历来相辅相成,由此可知其历史之悠久以及其技艺之水平。明清以来,剑川木雕技艺有了显着的发展和提高,剑川木匠遍及云南各地,云南省内一些着名的木雕和建筑,如昆明的金马碧鸡坊、保山的飞来寺、洱海的八角亭以及鸡足山寺庙的木工部分,相传均出自剑川木匠之手。

剑川木雕嫁天下
剑川木雕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房屋建筑,主要有白族民居中常使用的格子门拱斗翘角的各式楼、台、亭、阁、榭等。格子门多为浮雕,图案有花、鸟、虫、鱼、龙、凤、狮、象、渔、耕、樵、读,如“喜鹊登海”、“鸳鸯戏水”、“狮子滚绣球”等。二是家具,主要有桌、椅、茶几、屏风、衣柜、写字台等,而用青皮木为原料制制作的云木大理石家具,堪称家具中之上乘,这类家具专供出口和观列,包括坐椅、茶几、花几、横桌等二十多个品种。
剑川家具多采用维细密、韧性较强、木纹美观的云木(即青皮木)做成,雕刻多为透漏式,做工精细,琳麋剔透。图案既叁照传统,又揉合当代技巧,在传统中显现出新意。现在,这种既耐久实用又富有观赏人垢传统工艺品,已进入国际市场,销往美国、加拿大、德国、马里、扎伊尔、新加坡、马来亚、日本和港澳地区,深受国内外朋友的喜爱。
剑川木匠巧夺天工

剑川木匠巧夺天工,他们将一部《白国因由》的故事雕在大理喜洲圣源寺的中堂门上,将大理全景雕在大理大慈寺的殿门上,还有鸡足山建筑群的门窗雕刻也是出自他们的手艺,均用透雕法刻出一层层的人物花鸟,风格奇异。久负盛名的剑川木匠们还叁加了北京故宫和圆明园的建造,手艺遍传川黔等省。

(来源:中华文化信息网)

在云南剑川周边的县市(小)城市(镇)开发、建设、维护中,剑川木雕发挥了
举足轻重的作用,象丽江古城的保护和维护中木雕部分全部都是剑川木雕。


↑ 1P
剑川木雕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剑川雕刻艺术家就创造了与敦煌石窟相媲美的石钟山石窟(又称剑川石窟、石宝山石窟)。据史料记载,剑川木雕始于公元十世纪,从唐朝天宝年起,就已经远近闻名。其考究的用料、精细的做工、独具匠心的设计,一度让剑川木雕光辉灿烂。元明清时期,剑川木雕就传遍全国,蜚声海内外。在滇西北地区流传着一句古谣:“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北京故宫和承德避署山庄的木雕装饰,昆明金马碧鸡坊、官渡古镇、建水孔庙、丽江木府、大理杜文秀帅府、保山飞来寺、香格里拉归化寺等几乎云南著名建筑的木雕部分都出自剑川工匠之手。剑川木雕造形美观大方,高雅别致,产品集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实用价值、收藏价值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民族特色。
剑川木雕的雕刻手法粗犷,没有浙江、福建木雕产品细腻。但剑川木雕技艺及作品特点体现在镂空技艺上。在工艺与手法上,作品采用三、四层镂空技术很常见,一些木雕大师,甚至可以做到七八层的镂空,层次感非常强。而镂空技术,也是目前剑川有别于浙江、福建木雕产品的地方。
剑川木雕以大理白族的民族图案与汉族传统图案为主线进行雕刻和创作。如二龙戏珠、暗八仙、鹿享金钟、竹报平安、岁寒三友、福禄寿喜、松鹤延年等,而体现民族特色的有白族三弦、傣族孔雀舞、东巴文壁画等。剑川木雕就是把吸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些吉祥图案作为雕刻的重点,且越来越精美。特别是对木雕创作中,花鸟龙凤等吉祥图案比浙江、福建木雕作品更有优势。
这些有着美好寓意的木雕产品,经常被云南的一些政府部门、公司以及少部分个人家庭购买和收藏。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剑川木雕的影子。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人出来对传统图案的喜好之外,增加少量近现代图案。而剑川木雕依旧以传统的白族图案及汉族文化为基础,没有吸收近现代图案,这对作品的销售是一个冲击。在木雕大师中,能够同时雕刻传统图案与现代图案的木雕师傅很少。
目前,全县有木器木雕专业生产企业超过10家,个体经营户1500多户,从业人员1万多人,拥有各种资质技术人员1千多人,其中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师2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州确认的工艺美术师21人,木雕产品有六大类2000多个品种。
1996年,剑川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
2008年11月,因白族木雕,剑川县被文化部名为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09年12月4日,中国家具协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云南省家具协会、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经贸合作发展联合会、西南林学院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大理州人民政府、剑川县人民政府等八单位代表齐聚剑川举行“共建中国民族木雕家具产业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
2011年6月,剑川木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早在2009年8月,剑川木雕就入选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9月,云南省评选出首批1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剑川县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成为大理州唯一列入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
狮河村位于剑川剑湖的东岸,是远近闻名的木雕专业村。全村600多户人家,就有400多户从事木雕的生产和加工。农忙时节,村里的人下田耕作,农闲时,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就会响起叮叮当当的斧凿声。狮河村的传统产品是云南民居上常见的隔子门。这里生产的隔子门,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都十分突出,图案有四景花卉翎毛、春夏秋冬、八仙过海以及马鹿、狮子、麒麟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动物。由于狮河村生产的隔子门质量高,规格全,到剑川进货的商人,点名要狮河村的隔子门。除了隔子门以外,建筑木雕和摆设小件,也是狮河村的传统产品。

↑ 2P
木雕花纹的装饰,既有明显的中原文化的影响,也有浓厚的大理白族文化的传承,特别是白族群众喜爱的狮子、凤凰等装饰图案,在隔子门上更是多见。

↑ 3P

↑ 4P
建筑类木雕是剑川木雕历史最长的种类。古建筑上的建筑构件,如木雕门扇、廊柱、斗拱等,都是剑川木匠施展手艺的地方。与中原地区的民居不同,大理一带的白族民居讲究是三坊一照壁。三坊,是三座两层的楼房围成三面,与另外的一个大照壁组成一个院落。白族民居的房门,一般由六扇木门组成,当地人称为隔子门。隔子门也用到祠堂、寺庙上。每扇隔子门上刻有四幅精美的木雕画,六扇门就要有24幅木雕图画。木雕的图案,一般有鸟兽花卉和历史传说人物,也有表列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理教内容的图案,如《三国演义故事图》和《三十四孝图》等。这些图案一般采用镂空的雕刻技法。这个镂空雕跟其它地方中原的不同,镂空的程度比较深,立体感很强,都是几层的镂空,有三层的,四层的,五层的,玲珑剔透,工艺上难度比较高。

↑ 5P

↑ 6P

↑ 7P

↑ 8P

↑ 9P

↑ 10P

↑ 11P

↑ 12P

↑ 13P

↑ 14P

↑ 15P

↑ 16P

↑ 17P

↑ 18P
如今,许多浉河村木雕坊用上了电锯、电刨、雕花机,在初雕刻阶段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

↑ 19P

↑ 20P

↑ 21P

时间:2012年3月11日;
地点:云南大理剑川县甸南镇天马街。

↑ 1P
关于剑川木雕的介绍请关注《华夏艺术:剑川木雕(一)》

↑ 2P

↑ 3P

↑ 4P

↑ 5P

↑ 6P

↑ 7P

↑ 8P

↑ 9P

↑ 10P

↑ 11P

↑ 12P

↑ 13P

↑ 14P

↑ 15P

↑ 16P

↑ 17P

↑ 18P
)
延续千年的剑川木雕
2011年6月9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11〕14号),国务院共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剑川木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木雕项目。到目前为止,我县一共有石宝山歌会和剑川木雕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剑川木雕艺术蜚声海内外,古今享有盛名。北京、西安皇家园林建筑,昆明、大理、丽江、建水著名古建筑,皆出自剑川木雕艺人之手,全国各地的文物修复与古建筑修建都需要剑川的木雕和木匠。由于精湛的木雕技艺,剑川拥有"中国木雕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剑川还是“中国民族木雕家具产业基地”,剑川木雕主要产品有木雕家具,建筑雕饰,花鸟人物、山水、佛像、壁画等工艺品,达数百种。延续千年的木雕工艺在剑川代代相传。
http://www.cdchmw.com/uploadfile/ewebeditor/IMG_0239.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