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集齐”中华艺术文化
标签:
鼻烟壶--“集齐”中华 |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607/86/842670259524593454.jpg
清乾隆乾隆款御制铜胎画珐琅彩欧式仕女图鼻烟壶。
方寸之间“集齐”中国艺术文化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原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欧洲传入中国后,加工转化后成为粉末状药材,吸闻之后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
虽然是“外来物种”,吸食鼻烟却迅速风行,连带盛鼻烟的容器鼻烟壶也开始盛行。而在几百年的发展史中,鼻烟壶逐渐成为“形式大于内容”的典型,鼻烟如今已几乎绝迹,鼻烟壶则因为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中国艺术文化,而成为经久不衰的收藏门类。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607/0/6314862259489563824.jpg
清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花篮式”鼻烟壶。
鼻烟壶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多高?甬上名家吴慈曾在《烟壶赞歌》一文中有详尽的描述:“鼻烟壶是中国文物之集大成者,是华夏艺术文化的一朵奇葩,它高约3~8厘米,集各种材质于一壶之内,汇中外文化于方寸之中,有玻璃、陶瓷、金银、铜锡、玉石、紫砂、砗磲、珊瑚、琥珀、蜜蜡、玛瑙、玳瑁、犀角、象牙、葫芦、核桃、木豆、竹木等,无不应有尽有;又集书画、诗赋、模印、琢磨、雕刻、洒金、搅色、嵌镶、堆塑、火烫、鎏金等手段,无不用其极;更有人物、龙凤、动物、山水、瓜果、菜蔬、花鸟、鱼虫等万物齐备;又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八角形、环形、胆形、菱形、钟形、扇形、葫芦形、瓜棱形等无形不备;又以透明、不透明、半透明、红、黄、兰、白、黑、绿、紫、窑变等,纳百色于其中……”
乾隆松石绿釉兽面衔环耳鼻烟壶
乾隆炉钧釉双联葫芦形鼻烟壶

康熙青花缠枝菊花纹鼻烟壶
http://www.people.com.cn/h/pic/20120904/15/15671519234520848775.jpg
鼻烟壶
鼻烟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舶来品,但鼻烟壶却是地道的国粹。自清康熙年间官产伊始,中国工匠的才艺便在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已成为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热门。在香港邦瀚斯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玻璃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以2530万港元的价格刷新了中国鼻烟壶拍卖的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贵的鼻烟壶。
http://imgditan2011.mycollect.net/201110/18/2011101814500732672115.JPG
清代鼻烟壶十分流行,制作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烟壶,是鼻烟壶的繁荣时期。从康熙朝开始一直到光绪朝从没有停止生产过,其中尤以乾隆朝的烟壶最为精美、漂亮,质量高,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达到了高峰。这与当时皇帝喜爱和重视有很大关系。同时,市民阶层中吸闻鼻烟的嗜好也十分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鼻烟壶的发展。
http://imgditan2012.mycollect.net/201202/29/2012022918262294050575.JPG
清代鼻烟壶种类丰富,作品各有千秋,质料也不同,除了常见的瓷器品种外,还有玻璃胎珐琅彩、金属胎珐琅彩、匏制、玛瑙、玉、翡翠、水晶烟壶等。壶盖有玉、珍珠、珊瑚、宝石、铜镀金、瓷、木雕等。小小烟壶既可以供欣赏、日常使用,也可以拿在手里把玩。
http://imgditan2012.mycollect.net/201202/29/2012022918263169273587.JPG
瓷器类鼻烟壶在整个鼻烟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数量多、流传范围广,它制作精巧,品种齐备,优秀作品很多,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雍、乾鼻烟壶为数不少,官、民窑均有,官窑多是清宫旧藏,由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从清宫内务府贡档中,就可以看到不少有关宫中瓷鼻烟壶烧造的具体记载。
http://imgditan2012.mycollect.net/201202/29/2012022918265053182663.JPG
一、康熙朝鼻烟壶
器型变化不大,时代特征鲜明。富有个性,一般多呈圆筒状,又称爆竹形,近底微外撇,小唇口,上下比例匀称。器型轮廓线十分清晰、严谨,大多数都缺盖,少量带珊瑚盖。胎质坚硬,拿在手里感觉略显厚重,瓷化程度较好,釉面莹润。品种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加紫、红彩等。从数量上看青花和釉里红这两个品种烧制最多,青花使用的是国产料,表现形式上,一种是清新淡雅,花纹既有勾勒也有渲染,山水比较注重深浅浓淡的层次变化。另一种是浓重鲜艳,明显看出是在模仿明代永、宣青花苏麻离青料的艺术风格。釉里红发色稳定,纯正艳丽,说明当时高温铜红釉配制和烧造技术均已相当成熟。圈足普遍较浅,足内主要写有“成化年制”四字行书借款。字体相对潦草不是很漂亮,字与字之间有的距离不够紧凑,没有画双圈和书写本朝官款,也有一部分在足内并不写款,只施一层白釉。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缠枝菊花、勾莲纹、折枝花、寒江独钓图(颇有唐代柳宗元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携琴访友图、山水人物图、柳荫憩马图、山间驴行图、高士图等。整体特点突出,花卉图案排列满密,山水、人物画面布局疏朗,山水图幽静典雅,与同时期其他器物的风格是相一致的。康熙鼻烟壶基本还属于初创阶段,民窑产品所占比例很大,官窑作品很少。社会上流传的多是光绪及民国仿品,有的工艺水平不是很高。康熙烟壶形体简洁大方,高度概括的纹饰朴素高雅,用笔绘画自然随意,布局疏朗、明快,构图简洁、大方,远山近景,讲究意境。人物描画既写实又生动,外貌特征虽勾画简略,但神情毕现,形与神达到和谐的统一。可以说康熙鼻烟壶为以后各朝烟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雍正朝鼻烟壶
烟壶烧造在康熙朝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发展和提高,制作技术水平日趋成熟。虽然传世品不是很多,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器型大小不一,个别沿袭康熙式样,局部加以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式样,主要有筒形、圆形、罐形、四方形和扁圆形等。釉面光洁细腻。品种有青花、天青釉和珐琅彩,后两种十分少见。足内多写有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四字款少,字体清晰,笔道遒劲有力,排列工整。民窑烟壶笔法草率,多不写款。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缠枝牡丹、锦纹、宝相花纹、勾莲纹、梅花纹、婴戏图、夔龙纹等。整体特点,青花烟壶占主流,器型秀雅,小巧玲珑,突出一个精。青花色调分青翠和浓重两种,浓重的一般是仿明代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的艺术效果,往往带有晕散和黑色结晶斑。但釉层较薄,青花蓝色浮于表面,纹饰布局讲究上下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另外,雍正皇帝的爱好和直接参与,也促使鼻烟壶的造型和装饰风格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及较高的艺术成就。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四年(1726)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持出雨过天青双夔龙大烟壶一个,奉旨,鼻烟壶款式照此,花纹颜色不拘,再作二件,钦此。”雍正八年(1730),郎中海望所进呈的飞鸣食宿雁珐琅鼻烟壶一对,纹饰是由造办处谭荣所画。因烟壶烧得好,对一些优秀工匠和名画家不惜重金酬赏,以资鼓励,从中不难看出雍正帝对烟壶制作的重视程度。雍正元年、二年、四年、五年间(1723-1727)先后把造办处制作的鼻烟壶赐给浙江巡抚李馥、福建巡抚黄国材、山东巡抚黄炳、云贵总督高其倬、河南巡抚田文镜、江西巡抚迈柱、苏州巡抚陈时夏、河南总督稽曾筠等。其中有瓷烟壶,也有玛瑙烟壶及玉烟壶等。从中也不难看出,精巧的烟壶在宫中地位非同一般。保存至今的雍正鼻烟壶在社会上流传极少,青花鼻烟壶在清代晚期道光年间就开始有仿制,如道光仿雍正青花婴戏图鼻烟壶、仿雍正青花司马光砸缸图烟壶,从造型、花纹上看,十分相近。同样足内也是写青花六字雍正楷书款,但是仔细观察,画面人物还是略显呆板,不够生动活泼和精练,笔力不足,尚欠艺术魅力。
三、乾隆朝鼻烟壶
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十分繁荣,亦可谓清代的全盛时期。鼻烟壶传世很多,其制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高度成熟时期,技艺很考究,一丝不苟,可谓炉火纯青。仅乾隆三十年以前就烧制出大批精湛之作,造型、纹饰构思奇巧、千奇百态、精美绝伦,堪称清代瓷鼻烟壶之冠。
乾隆烟壶与康熙、雍正相比,无论造型、纹饰、色彩都有着显著不同。出现了许多新奇式样,造型比例适度,变化有致,有较好的整体效果,主要以扁瓶式样为主,其次还有圆形、椭圆形、瓶形、四方形、长方形、罐形、瓶形凸雕,还出现了许多新奇式样,如仿像生的:葫芦形、双连葫芦形、青果形、花瓣形、荷包形等,像生瓷式样复杂、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但烧制都十分逼真,惟妙惟肖。这些小烟壶多数有盖,保存完好,盖多为瓷质,少量铜镀金盖,盖下连有铜镀金小勺,也有的是象牙勺。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较轻,胎壁薄。装饰风格出现转变,作品主要以粉彩为饰,分白地粉彩和色地粉彩两种。极少见青花与釉里红等品种,色地粉彩有很多的变化,包括黄地、粉地、青花地、绿地、金地、蓝地、紫地、墨地等。色彩极为丰富,还有松石釉、绿釉、炉钧釉等颜色釉烟壶,所占数量不多。许多粉彩鼻烟壶采用当时流行的色地轧道做装饰,即在器物两侧或整体色地上刻划出纤细的花纹,然后于其上加绘各种花卉图案。金彩在当时也使用较多,多是用于穿插点缀。壶口部一般施酱黄色釉,上面再涂一层金彩,个别在口里及足内施豆绿釉。绝大部分带有款识,多见器足内和底部用红彩书写“乾隆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以四字篆书款居多,字体极为工整,结构严谨。个别烟壶有用黑彩和金彩书写款识,往往都是根据器型变化来安排书款形式,有横款,也有印章式,有的加单方框,极少是双方框,单色釉的烟壶多数不写款。
乾隆鼻烟壶的题材丰富多样,传世数量多,风格上由雍正朝的简明疏朗而渐趋繁密、华丽,图案较满,花纹讲究对称、均衡的装饰效果。反映出当时帝王审美趣味的变化。主要有:四季花卉、勾莲纹、缠枝莲纹、菊花牡丹图、折枝葫芦、玉兰牡丹图、花鸟图、安居图、西洋人物图(西方人物和中国的山水交融描绘在一起,但人物比例不是很协调)、婴戏图、山水人物图、博古图等。在壶身的一面书写御题诗也是乾隆鼻烟壶的特色之一,诗、书、画融为一体,更突出了艺术性和观赏性。整体特点,造型端巧秀美,形体比例适度,线条变化柔和,曲直有致,匀称而俊雅,表现了设计与成形工艺无所不能的高度水平。色彩富丽堂皇、华美之至。较雍正烟壶更胜一筹。纹饰勾勒、填色、渲染和谐统一,规矩中富于变化,妍而不媚、雅逸清新。画面用笔细腻纤巧,趋于纸画,平远深秀,花卉中既有淡雅柔丽的菊花,也有浓重鲜艳的牡丹花。有的写实,有的追求夸张、变形,突出强调图案装饰性。擅于运用开光手法(圆形、海棠形、方形)也是当时的装饰技巧之一,表现得非常成功。在绘画技法上也是多种多样,大胆采用了西洋画中的表现方法,即透视法,起到了与我国传统装饰技法迥然有别的艺术效果。当时更为广泛地运用吉祥纹样,取其寓意、比拟和谐音的手法,其中牡丹、石榴、鸳鸯、鹭鸶、鹌鹑以及荷花等为主要题材。另外,乾隆皇帝对鼻烟壶的喜爱实在不亚于雍正。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录颇多,乾隆八年(1743)御窑厂奉命烧造洋彩各类形制纹样的烟壶四十件,以后每年只烧五十件进呈。乾隆九年、二十三年,乾隆皇帝又多次下御旨,指示当时的景德镇督陶官就烟壶烧造的品种、造型变化、修改尺寸大小及数量和花纹颜色等提出要求。上有所好,下必趋之,督陶官唐英根据旨意,挑选最优秀的工匠,不计成本高低,在御窑厂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所烧出的鼻烟壶件件都是最高水平的。
可以看出康、雍、乾这三朝瓷鼻烟壶是各具特色,康、雍烟壶典雅古朴,富有情趣,乾隆烟壶以景德镇官窑为代表,侧重华丽鲜艳,造型与装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富观赏性,充分展示了当时瓷匠们高超的烧瓷技巧、绘画功力和艺术才华。
中国民间精品鼻烟壶鉴赏
玛瑙鼻烟壶
鼻烟壶造型各式各样,小巧玲珑,它以艺术完美和工艺精巧著称,既便于收藏,又便于把玩,鼻烟壶很受藏家爱好者们的青睐。
由于王公贵族对鼻烟壶的喜爱,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品种和工艺质地均进入全新的境界,产品制作细致规整,选材精良,不惜工本,金、银、石、玉、翡翠、珊瑚、玛瑙、象牙、水晶、玻璃、瓷器、骨雕、牛角等等,应有尽有。这种以珍贵材料制成的小瓶,很快就成为众人炫耀身份与财富的象征,成为受人喜爱的馈赠礼品。据记载,皇帝每年赠予宾客、赏赐大臣及其他属下的精美鼻烟壶数以千计。
在各类鼻烟壶中,以玻璃、瓷质、玛瑙制的最为普遍,多在民间使用。
玻璃烟壶,俗称“料壶",有单色玻璃仿白玉烟壶、仿翡翠烟壶,有金星玻璃、描金玻璃,有单彩套料、多彩套料。常见的套料烟壶品种繁多,最佳的应属于多彩套料鼻烟壶。清末是玻璃内画鼻烟壶的兴盛期。像闻名匠师周乐元、叶仲山、马少宣等人,创作了大量精美的作品。绘画有写意,有山水、有人物。像书画那样有题字、题诗并有落款和印章的内画鼻烟壶,更为人们争相收藏。
白地套红料双龙纹鼻烟壶
清中期
高6.6厘米
估 价:RMB 12000~18000
成交价:RMB 38500
扁圆形鼻烟壶,红白两色双套,口部雕蕉叶纹,壶身雕云龙与海水龙两组图案,底刻“怡水”款。略有微伤。
清康熙青花加紫携杖出行图鼻烟壶8.7cm
玛瑙质地鼻烟壶,它色泽丰富多彩,以俏色、巧雕,或以天然纹理而著称。"千种玛瑙万种玉"。常见的以红、白、绿、黄、黑烟壶较多,其次为藻草玛瑙,通常也叫水草玛瑙、缠丝玛瑙、俏色玛瑙。最珍贵的要数“水上飘"玛瑙鼻烟壶,就是把玛瑙削磨到如纸一般的薄,透亮,然后加盖,放在水里,烟壶能飘浮在水面上,不下沉,俗称“水上飘"。其次为俏色,俏色是利用玛瑙质地的自然分层,由工艺大师巧妙地安排,凭着巧夺天工的技艺琢制出来的鼻烟壶,使其各部位自然呈现不同颜色,更富有情趣,又称为“巧做",俏色或巧雕,多见于动物和小鸟之类,形象生动、逼真。
用藻草玛瑙打磨制作的绿色鼻烟壶,壶体饱满,油脂滑润,绿色裹体,就像海底世界一般,百看不厌。
清早期一套完整的鼻烟壶,壶盖以壶而配,有玛瑙、珊瑚、碧玺、,大都用银包制。壶盖下面配的是根细银丝,或铁丝,是用它来搅拌壶内结固住的鼻烟。清晚期,内装是由银、铁、象牙、竹、木等配制的各种小勺。
现在市场上的仿品很多,有水晶、玻璃内画鼻烟壶,还有铜胎、瓷胎鼻烟壶,要辨别也不难。古今的差别比较大,新做的烟壶盖大都是用海绵、塑料泡沫和胶粘一小木勺,就露出原形,更不要说从绘画风格到铜胎、瓷质的差别了。收藏具有保值与升值的潜能。近年来,北京翰海、天津蓝天、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每年都有一二件鼻烟壶拍出上百万元的价格。
http://www.people.com.cn/h/pic/20121026/79/14685924068727416267.jpg
内画鼻烟壶
清朝鼻烟成风尚 鼻烟壶康乾极盛
汉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明末鼻烟进口甚少,仅广东一地有人吸闻。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吸鼻烟渐成风尚。西方诸国相率进贡鼻烟和玻璃制的鼻烟瓶,先是葡萄牙,接着是英国、法国等国家。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袭,渐渐地吸鼻烟成为社会时尚。
鼻烟壶是专门盛装鼻烟用的,为了便于携带,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烟。从存世遗物中,顺治程荣章造的铜雕云龙鼻烟壶二十余件鼻烟壶,是最早的鼻烟壶。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鼻烟壶艺术在乾隆一朝达到极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都用在了鼻烟壶上。乾隆时鼻烟壶成了斗富显示身份的东西。
鼻烟壶式样丰富 内画工艺最精湛
内蒙以银器等金属工艺鼻烟壶为主;辽宁盛产玛瑙,以玛瑙鼻烟壶为主;西藏亦以金属工艺鼻烟壶为主。 能够制作鼻烟壶的材料很多,有金、铜、银、瓷、料、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翡翠、水晶、木、竹根、木变石、漆器、葫芦、果核等,人们可以根据各自所好广泛选择。鼻烟壶的造型除了扁瓶式外,还有知了、象、狮、荷花、钟、人物、鱼、鸡、灵芝、茄子、蜡烛等形状。鼻烟壶的纹饰有山水草木、花鸟虫鱼、瑞禽珍兽、亭台楼榭、喜鹊报春、凤穿牡丹、马上平安、榴开百子、鲤鱼龙门、猫蝶连年等。另外壶面上的文字也寓有吉祥之意,如"福禄寿"、"喜"、"事无不可向人言"、"风去在掌中"等。鼻烟壶体积微小,乃为掌中之物,便于携带,可以随时地取出把玩欣赏,令人爱不释手。
而内画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径得到办理。由于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也没有进行贿赂,尽管等了很长时间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钱粮耗尽,无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庙里,他嗜好鼻烟成癖,当玻璃鼻烟壶中的鼻烟用尽时,他便用烟签去掏挖壶壁上粘有的鼻烟,在内壁上形成许多的划痕,这个鼻烟壶让一个有心机和尚看见,这和尚通过实验,用竹签烤弯削出尖头,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烟壶的内壁上画上图画,这种奇特的画就诞生了
国外非常重视鼻烟壶中的“内画壶”文化。收藏鼻烟壶,除了讲究物料本身的上佳品质外,还得注意其造型是否悦目、优美及匀称。有人比喻鼻烟壶的上方两边为美人肩,就是强调线条的优美,才具有迷人之处。一般来说,金银质的鼻烟壶存世量少,铜的相对多一些,且多以画珐琅的工艺形式出现,收藏价值较高;玉石类鼻烟壶的价值更因质地不同而千差万别,材料越稀少越珍贵;竹和角类鼻烟壶极为少见;牙雕鼻烟壶的市场价值居中;料壶和瓷壶最为常见,收藏价值不高。另外,工艺水准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鼻烟壶的收藏价值。比如漆器鼻烟壶的材质很普通,但因存世太少,而制作工艺又很精美,所以价值也相对较高
鼻烟壶惊艳拍场 升值空间无限量
在众多不同材质、形制的鼻烟壶中,以金属胎画珐琅、料胎画珐琅的鼻烟壶最为精致,多为宫廷制作。这类鼻烟壶以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制作最为精美。在乾隆一朝,中外交往日盛,工艺品中画西洋的题材增多,画珐琅人物烟壶尤其如此。在历代鼻烟壶成交价格排行榜前十位中,不仅前三名都是铜胎画珐琅烟壶,另外有多达7件都属此类。其中价格最高的就是2011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以782万元成交的乾隆款御制铜胎画珐琅彩欧式仕女图鼻烟壶。排名第二的是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以616万元成交的铜鎏金花嵌画珐琅西洋人物烟壶,此烟壶所绘人物带有明显的法国洛可可艺术风格。
在2012年春拍中,各大拍卖公司采取收缩战略,纷纷减少拍品和场次,但是仍有不少公司保留了鼻烟壶专场。例如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歌德等。更有众多公司在古代工艺品专场中推出大批鼻烟壶。但是各个公司成交额及成交率相差较大。中国嘉德鼻烟壶专场推出拍品113件,总成交额286.12万元,成交率仅为17.7%,与2011年秋拍成交总额过千万的成绩相差甚远。北京保利专场推出129件拍品,总成交额1055.309万元,成交率59.69%,其中价格最高的是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龙纹鼻烟壶,以138万元成交。北京歌德专场推出拍品123件,总成交额1103.08万元,成交率82.11%。在这个专场延续了2011年秋拍鼻烟壶100%成交的“白手套”专场的热度,其中清乾隆御制翡翠雕饕餮纹鼻烟壶、清乾隆御制涅白地套蓝料、涅白地套粉红料花卉鼻烟壶(一对)、清乾隆铜胎画珐琅“龙女牧羊图”鼻烟壶,分别以253万元、173万元和71万元成交。整场拍卖竞价之声此起彼伏,高潮迭起,场面热烈,不断刷新出更高的价格。
http://www.people.com.cn/h/pic/20120914/59/16939024017042615803.jpg
清 料胎珐琅彩人物图鼻烟壶
鼻烟是一种无需点燃,经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烟草制品,明代万历年间从意大利传入中国。鼻烟壶是盛放鼻烟的容器,是伴随鼻烟自欧洲传入中国后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的工艺美术品。制作鼻烟壶的材质种类繁多,有玻璃、瓷、玉、翡翠、水晶、玛瑙、琥珀、竹黄、象牙等等,融会了中国书画、雕刻、镶嵌等多种传统工艺,因此鼻烟壶又被誉为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全的袖珍艺术品。
鼻烟壶盛行于清康熙年间,乾隆时期达到了巅峰。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料胎、铜胎画珐琅鼻烟壶更是开辟了一项工艺美术的新门类,其中料胎画珐琅鼻烟壶是烧制难度最大的品种。料胎珐琅彩鼻烟壶传世品数量十分有限,据统计,从康熙时期始烧至乾隆时期,烧制成品仅二三百件,故极其珍贵。天津博物馆藏清乾隆款料胎珐琅彩人物图鼻烟壶,胎质洁白细腻,绘画精细入微,是一件玻璃与珐琅彩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该鼻烟壶高7.1厘米,腹宽2.8厘米,用珐琅彩在料胎上作画,正反面所绘仕女,一为渔妇,一为农妇,融入了西洋绘画技法,画法精细,色彩典雅华丽,底部蓝料楷书款“乾隆年制”,是清代宫廷造办处承制的珐琅彩鼻烟壶精品。
料胎珐琅彩是一种复合工艺,料即玻璃,玻璃本身并不名贵,但料胎珐琅彩贵在做工。这种工艺有两大难点,一是绘画难。料胎珐琅彩是用珐琅料在玻璃上绘制图案,珐琅料在玻璃质地上不易起笔上色,名为画,其实是一点一点地堆出来的。其中以白色玻璃洁白如纸,艺术效果最好,但绘制难度也相对要大,对画工有极高的要求。二是烧制难。因为珐琅料的熔点与玻璃的熔点接近,烧成的玻璃胎通过画师的绘画二次入窑烧珐琅料的过程中,温度低了,珐琅釉不能充分融化导致珐琅颜色呈色不好,颜色不亮;若是温度过高,胎体则开始软化变形,故极难烧制成功。此件鼻烟壶,色彩艳丽,工艺高超,是清宫造办处制作珐琅彩鼻烟壶的代表作,西洋人物的纹饰图案又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