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

标签: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15928838_s.jpg
圖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普陀山(南海觀音菩薩)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觀音菩薩道場),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跡的小島,在我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普陀山位於浙江省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約12.5平方公里。
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論在哪一個景區、景點,都使人感到海闊天空。雖有海風怒號,濁浪排空,卻並不使人有驚濤駭浪之感,只覺得這些異景奇觀使人振奮。普陀山作為佛教勝地,最盛時有82座寺庵,128處茅篷,僧尼達4000餘人。來此旅遊的人,在島上的小徑間漫步,經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麗的自然風景和濃郁的佛教氣氛,使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而這種色彩,也正是它對遊人有較強吸引力的所在。
普陀山既以海天壯闊取勝,又以山深邃見長。登山攬勝,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島浮在海面上,點點白帆行駛其間,景色極為動人。前人對普陀山作了這樣高的評價:“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把普陀與人間天堂西湖相比,應該說,這個評語是客觀的。
普陀山的風景名勝、遊覽點很多,主要有: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三大寺,這是現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濟禪寺始建於宋,為山中供奉觀音的主剎,建築總面積約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禪寺始建於明,依山憑險,層層疊建,周圍古木參天,極為幽靜。慧濟禪寺建於佛頂山上,又名佛頂山寺。奇巖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龜聽法石、海天佛國石等二十餘處。在山海相接之處有許多石洞勝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21251200_s.jpg
圖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普陀山(潮音洞)
潮音洞位於島東南紫竹林庵前,龍灣之麓,不肯去觀音院下人海處。洞半浸海中,縱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約10餘米,洞內怪石交錯,犬齒森然,不可容足。此處海岸曲折往復,巉巖峭壁,怪石層層疊疊。洞底通海,頂有兩處縫隙,稱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書“潮音洞”刻於洞壁。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2559892.jpg
圖片:佛教聖地-普陀山(南天門)
在普陀山的南山上,與短姑道頭對峙。南天門孤懸入海,處於普陀山最南端,與本島一水相隔,架有石橋,橋身似龍,名環龍橋。此地巨石森立,危巖高聳,中有兩石如門,故名南天門。闕門飛簷起角,中間書有“南天門”三字,旁有龍眼井,崖上有石鼓,闕左上方有獅子石。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2617624.jpg
圖片:佛教聖地-普陀山(海印池及多寶塔)
普濟禪寺內的海印池建於明代,池水為山泉所積,清瑩如玉,池中荷葉田田,蓮花亭亭,景色迷人。盛夏傍晚,朗月映池,荷香襲人,正是到此欣賞“蓮池夜月”的最佳時機。
海印是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現一切之法。海印池原名“放生池”,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後植蓮花(荷花),所以又稱“蓮花池”。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2631627.jpg
圖片:佛教聖地-普陀山(洛迦山妙堪塔)
洛迦山妙湛塔又名“五百羅漢塔”,坐落在普陀洛迦山中部,以舊妙湛庵舊址新建,1993年6月建成。數百噸青石皆從溫嶺海運而至,用人工肩負扛抬上山,耗工二萬餘,雕工精細,塔呈四方形,高27.6米,基座邊長16.3米。塔身三層,形似多寶塔,但比多寶塔高大雄偉,堪稱海天佛國一大工程。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2813700.jpg
圖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海岸牌坊)
普陀山海岸牌坊建於1919年。四柱三門,翠瓦飛簷,上有“南海聖境”、“同登彼岸”、“寶伐迷津”、“金繩覺路”、“回頭是岸”匾額五重,為北洋政府黎元洪、徐世昌、馮國璋等人所題。門柱上刻有楹聯;“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無機不被,萬里無雲萬里天”,“聖跡著迦山,萬國生靈皆樂育;佛光騰海島,千年潮汐靜波濤”,“一日二度潮,可聽其自來自去;千山萬重石,莫笑他無覺無知”,“到這山來,未謁普門當先淨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須早回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21318527_s.jpg
圖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21329703.jpg
圖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普陀山(南海觀音菩薩)
普陀山南海觀世音菩薩銅像是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觀,海天佛國的象徵。坐落於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此處勢隨峰起,秀林蔥鬱,氣順脈暢,碧波蕩漾。蓮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衛;雙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頻傳。立像台座三層,總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蓮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積為5500平方米。佛像頂現彌陀,左手托法輪,右手施無畏印,妙狀、慈祥,體現了觀音菩薩“慧眼視眾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採用新型仿金銅精鑄。觀音立像工程浩大,為普陀開山以來之空前大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南海觀音”題詞,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觀,成為海天佛國的象徵。“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眾的信仰核心。“南海觀音慈被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1426107_s.jpg
圖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普陀山(二龜聽法石)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144435_s.jpg
圖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普陀山(海天佛國石)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1607281_s.jpg
圖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普陀山(磐陀石)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2448989.jpg
圖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普陀山(梵音洞)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2520967.jpg
圖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普陀山(潮音洞)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21126332_s.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濟寺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21154259_s.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濟寺(海印池-蓮花池)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21211138_s.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濟寺(海印池-放生池)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2123023_s.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濟寺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2938645.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濟寺(地藏殿)
普陀山三大寺之普濟寺介紹(前寺)
普濟寺又名前寺,座落於靈鷲山麓。i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它的前身是“不肯去觀音院”。唐大中年間(847-859年),日僧慧鍔請五台山觀音像歸國,因風阻上岸與山民張氏在潮音洞上共建此院供奉觀音。後梁末帝貞明年間(915-920年),由“不肯去觀音院”擴大為寺,後遷到現在這個地方的(一說最早的不肯去觀音院即建於此地)。宋代先後改名為“五台圓光寺’’與“寶陀觀音寺”,香火始盛。宋嘉定七年(1214年),皇帝御書“圓通寶殿”匾額,定為專供觀音的寺院。明洪武十九年(1421年)實行海禁,命湯和進山燒殿毀佛,並將僧人遷到明州棲心寺(今寧波七塔寺),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明孝宗嘉靖年間(1522一1566年),普陀山的寺廟被毀,寶陀觀音寺也未能倖免。明神宗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派太監張千來山擴建寶陀觀音寺於靈鷲峰下,並賜額“護國永壽普陀禪寺”,寺廟規模宏大,一時甲於東南。康熙八年(1669年),荷蘭殖民者入侵普陀,該寺除大殿未毀外,其餘均蕩然無存。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修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並賜額“普濟群靈”,始稱“普濟禪寺”。清雍正九年(1731年),擴建殿堂及用房,寺廟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進入普濟寺一般都要經過一個石牌坊,此坊四柱三門,高約20米,柱上橫楣雕刻有精緻的雲綾和石葫蘆。坊內北側,樹一石碑,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到此下馬。”據說這是皇帝立下的聖旨,過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觀音菩薩的崇敬。
普濟寺前有一個廣約15畝的蓮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於明代。池上築橋三座。中間一座,橋面平闊,北接著普濟寺的正門,南銜御碑亭。橋中有一湖心亭,又稱八角亭,正對普濟寺山門。周圍玉液擁抱,粉牆環繞。夏日荷花盛開,綠葉田田,紅花亭亭,景色迷人,憩此玩賞,憑欄臨風,清香撲鼻,頓覺暑氣全消,令人心曠神怡。橋南的御碑亭,在湖心亭前,與海印池相連。亭系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建,中豎雍正所書丈六白玉碑一方,高3米,寬1.5米。碑文記載普陀山歷史,碑額上雕龍栩栩如生,書法遒勁剛健。石刻非常精美,可謂雙絕,碑極名貴。東面一座為拱橋,稱永壽橋,長40米,寬7.5米,高6米,系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所建。橋上石欄柱頭,刻有獅子40座,形態各異,生動逼真。石橋古樸典雅,為雕刻中的珍品。橋前有菩薩牆影壁,上書“觀自在菩薩”五個大字,字高五尺,蒼勁有力。相傳觀音菩薩悲智雙圓,從悲則稱觀世音,從智則稱觀自在。牆旁刻有《心經》,頌云:“海上有山多聖賢,眾寶所成極清淨;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度眾生住此山。”西面一座為長堍拱橋,四隅鏤有龍首,逢雨水從龍嘴噴出,似裊裊輕煙。蓮花池三面環山,四周古樟參天,每年六月蓮花盛開,池中樹影、亭影、橋影倒映,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夏夜入靜,荷香沁人,池中銀花伴月影,形成普陀山十景之一——“蓮池夜月”,令人流連忘返。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123791_s.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法雨寺(正門海天佛國)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1345800_s.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法雨寺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1213297_s.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法雨寺(九龍殿)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1136197.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法雨寺
普陀山三大寺之法雨寺(後寺)
普陀山法雨寺又稱後寺,在普陀山白華頂左、光熙峰下,距普濟寺2.8公里,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佔地33408平方米,現存殿宇294間,依山取勢,分列六層台基上。入山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又後依次為觀音殿、御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九龍雕刻十分精緻生動,九龍殿內的九龍藻井及部分琉璃瓦從南京明代宮殿拆遷而來,被譽為普陀山三寶之一。整座寺廟宏大高遠,氣象超凡;不遠處的千步金沙空曠舒坦,海浪聲日夜轟鳴;北宋王安石曾贊之“樹色秋擎書,鐘聲浪答回”。
法雨寺創建於明萬曆八年,因當時此地泉石幽勝,結茅為庵,取“法海潮音”之義,取名“海潮庵”;萬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護國鎮海禪寺”。後毀於戰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濟、法雨二寺領朝廷賜帑,同時興建;後法雨寺的明益禪師又孤身入閩募資,歷時三年,將所募財物用以建圓通殿,專供觀音佛像,兩年後又建大雄寶殿,供諸菩薩。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賜金修寺,修繕大殿,並賜“天華法雨”和“法雨禪寺”匾額,因改今名。同治、光緒年間又陸續建造殿宇,成為名動江南的一代名剎。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0029249_s.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慧濟寺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0225658_s.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慧濟寺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043670.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慧濟寺
http://tw.mjjq.com/pic/20081105/20081105150711726_s.jpg
圖片:普陀山三大寺之慧濟寺
普陀山三大寺之慧濟寺介紹(佛頂山寺)
慧濟寺俗稱佛頂山寺,初建於明代,全寺佔地20畝,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座落於普陀山佛頂山上,普陀山以“海天佛國”享譽海內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該寺因山制宜,佈局包括天王殿後,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樓、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條平行線上,與左右廂房相擁,頗有浙東園林建築風味,為其他禪林所少見。
慧濟寺位於普陀山佛頂山上,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原有石亭、供石佛。
俗稱佛頂山寺,初建於明代,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庵為寺。光緒時又大加建,並經朝廷批准請得 藏經及儀仗,欽賜景藍龍缽、御制玉印等。從此,一切規制與普濟、法雨鼎峙。全寺建築別具一格,依山就勢,橫向排列,殿堂寬敞壯麗,整座寺院深藏於森林之中,以幽靜稱絕。大雄寶殿蓋彩色琉璃瓦,陽光之下光芒四射,形成“佛光普照”奇景,煞是壯觀。
全寺佔地20畝,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天王殿傍山而建,與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兩邊由阿難與迦葉侍之,大殿兩廂各有10尊塑像,是傳說中的“二十諸天”,後兩側供奉千手觀音木雕像。寺內還保存有御印三枚,分別為明萬曆年間銅印,清乾隆六年(1795)金印,嘉慶元年(1796)玉印。普陀山以“海天佛國”享譽海內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AAAAA国家旅游区,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舟山市。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于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现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
普陀山三寺: 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宝: 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
普陀山三石: 盘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
普陀山三洞: 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
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盘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
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盘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它们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
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AAAAA国家旅游区,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舟山市。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于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现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
普陀山三寺: 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宝: 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
普陀山三石: 盘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
普陀山三洞: 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
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盘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
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盘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它们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 [转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普陀山鈥Α痉鸾堂劳肌](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AAAAA国家旅游区,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舟山市。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于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现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
普陀山三寺: 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宝: 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
普陀山三石: 盘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
普陀山三洞: 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
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盘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
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盘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它们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