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魂——中华四大名砚欣赏

标签:
墨魂——中华四大名砚 |
东汉以前,砚被称之为“研”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这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等。其制作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整璞、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其工序精巧又细致。
歙砚:产于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唐开元年间开始制作。它有天然生成的纹理有: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如谷粒多如秋夜星星,闪闪发光;“眉子”似的眉毛,粗、细、疏、密,各具神采;“水浪纹”如水的波纹,变化无穷。歙砚的雕刻艺术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浑朴,大方匀称。
洮河砚:砚石产于甘肃西南的洮砚乡的洮河水底。色呈墨绿,经研磨后可呈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洮河砚在唐代已名扬天下,它具有发墨快亮而耐用、蓄水持久而不耗、色浓保湿而利笔等优点。
澄泥砚:产于山西,澄泥砚的制作先缝绢袋于汾水中,迎浪张开袋口,过滤水中泥沙,一年后袋内泥满,取出风干,制成砚坯,再烧制成质地似陶的砚台,最后经过整璞、雕刻、打磨等一系列工序,澄泥砚石质细腻、光润,以朱砂色和鳝鱼黄色为上乘。
一、砚中极品:端砚
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为砚中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采集端石的地方,通常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质量最佳。
『花开富贵』 介绍: 石色绿而偏黄.砚雕牡丹,旁栖凤凰,刻工精细
『如意吉祥』 介绍: 造型如意,线条简练,古朴.寓意吉祥如祥,富贵
『满地金钱』 介绍: 蘑菇造型,形象别致
『风华绝代』 介绍: 用天然冻纹,巧雕一美,万千美态跃然砚上
『撑 船』 介绍: 石色苍白微带青黄,有石眼,彩带
『风光无限』 介绍: 有石眼,玫瑰紫
『渔人得利』 介绍: 有石眼,金线
『游龙戏珠』介绍: 有金线、石眼
『松下问童子』介绍: 有金线、银线、冰纹、翡翠斑
『苍松白云』介绍: 有青花、金线、银线
『松间明月』
介绍:看松间明月,听石下清泉。月色如轻纱般,真的美景,必有天籁,是泉中的蛙鸣么,是林间的秋蛰么?
『高山流水』介绍: 有石眼、青花
『飞流直下』介绍:石质天然,石眼众多,晕重分明。兼之雕工精湛
『梅花报春』介绍:色泽油润,石色青紫微带赤。有火捺、玫瑰紫。
『山野夜色』介绍: 有石眼、青花、玫瑰紫
『湖光山色』介绍 有青花、火捺、蕉叶白。
『故乡山水』介绍: 有鱼脑冻、青花、火捺
『山行』介绍: 有鱼脑冻、青花。
『金钱』介绍: 造型古朴,雕工精细,寓意聚财、镇宅
『美人』介绍:石质细嫩,有冻、石眼、彩带,精雕人物及古式花瓶。
『瓜瓞垂实』介绍:作者匠心独运,巧用天然石眼的石形石色所雕刻的南瓜,
并以藤蔓作为装饰,使整个砚台更加协调。
『刘海戏金蟾』介绍: 有青花、蕉叶白、火捺
『祥龙戏珠』介绍: 有石眼、青花、火捺。
端砚十三方05
端砚十三方06
端砚十三方07
端砚十三方08
端砚十三方09
端砚十三方10
端砚十三方11
端砚十三方12
端砚十三方13
二、四大名砚: 歙砚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
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 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在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推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称为天下冠。
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
伯乐与马 |
|
![]() |
![]() |
过雨看松色 |
汉 简 |
![]() |
![]() |
翰墨情深 |
虎啸三溪 |
![]() |
![]() |
黄山印痕 |
蛟龙出水 |
![]() |
![]() |
跨虎入山图 |
|
![]() |
![]() |
秋山行旅图 |
松荫七贤图 |
![]() |
![]() |
铁杵磨针 |
|
![]() |
![]() |
吴彩鸾跨虎入山 |
湘云醉眠图 |
![]() |
![]() |
颜体残碑 ![]() |
|
三、四大名砚: 洮河砚
洮河砚是古称,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现在被简称为洮砚。用以刻洮砚的岩石取自甘肃卓尼喇嘛崖,精品常卧深潭水底,取之极难,获之不易。洮河石的石品高雅,常呈绿色,但不翠绿,多为淡绿泛蓝,晕点片片,酷似薄云晴天﹔石质温润如玉,叩之却无脆声,浑朴而无火气。涩不损毫,滑不拒墨﹔发墨迅疾,久蓄不涸。总之,无论观赏,抑或实用,均属上乘,故被古代文人雅士共识为中国三大名砚之一,名列端、歙砚之后。呜呼,此乃画中窥美,欲亲眼目睹精品洮砚,难矣。它虽位列第三,存世量却远寡于端、歙,何耶?可能是佳石难求吧。
竹林七贤砚
荷塘清趣砚
星湖烟雨砚
仙女散花砚
仙鹤戏水砚
悟空出世砚
山水砚
入云龙砚
名砚绝句砚
聚宝盆
金麒麟砚
金龙戏珠砚
月是故乡明
福如东海砚
四、四大名砚: 澄泥砚
墨魂——砚台及砚艺欣赏
砚台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松花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砚台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木胎漆砂砚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等。木砚研究始于何时,没有定论,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实际并不适宜做砚台,但文人的浪漫将这种大胆的尝试,与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颇为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砚。汉代有瓦砚,陶砚,玉砚,铁砚和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而今有橡皮砚。
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砚台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
如果要探究起中国砚台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打造工具的研磨器了,作为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中国历代的文化人对砚台的珍爱,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刻砚、赏砚、藏砚,作为一种时尚的风气,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对现代人来说,古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 (2012-05-19 09:37:13)
- (2012-05-19 01:13:02)
- (2012-05-17 00:36:00)
- (2012-05-16 00:45:33)
- (2012-05-14 01:01:09)
- (2012-05-13 00:50:02)
- (2012-05-12 14:32:55)
- (2012-05-08 13:20:18)
- (2012-05-08 01:07:54)
- (2012-05-07 13: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