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
(2017-06-29 14:14:46)
标签:
转载 |
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
幼儿数学教育总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数学教育包括在科学领域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
1、
2、
3、
4、
5、
小中大班数学教育目标及内容
(一)小班数学教育目标
1、
2、
3、
4、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育内容
1、
(1) 观察发现物体的异同,找出不一样的物品。
(2) 学习将相同的物品归放在一起。
(3) 学习将相同颜色(或形状)的物体归放在一起,并匹配相应的颜色(或形状)标记。
(4) 学习按物品的大小分类,并匹配相应的大小标记
(5) 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2、
(1) 学习将相关的物品一一对应匹配。
(2) 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品的多少。
3、
(1) 学习按大小给一组物品(数量在3以内)排列顺序;
(2) 观察、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接着往下排。
4、
(1) 感知“1”和“许多”,说出一个ⅩⅩ,许多ⅩⅩ;
(2) 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5、
(1) 学习按实物卡片上物品的数量(3以内)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
(2) 学习按点卡(3以内)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
6、
7、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育内容
1、
(1) 学习按形状(或颜色)分类并记数每一种形状(或颜色)的数量;
(2) 学习将相同数量的实物卡片归放一起,并按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卡片,再匹配相应数目的点卡;
(3) 学习将相同的物品归入在一起,并记数每类物品的数量。
2、
(1) 学习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在两组物品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 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3) 学习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变成相等。
3、
(1) 学习按大小、长短排序(数量在5以内);
(2) 学习按整物体生长(或变化)的顺序排列;
(3) 学习按规律间隔排列物体。
4、
(1) 感知5以内的物体数量,学习口手一致地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 学习给5以内地点卡配相应数量的实物;
(3) 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学习将两组数量变成一样多。
5、
6、
(二)中班数学教育目标
1、
2、
3、
4、
5、
6、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育内容
1、
(1) 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并记数每类物体的数量。
(2) 观察、发现图形的异同,找出不一样的图形;
(3) 学习按数量分类(数量在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
(4) 学习将相等数量的实物卡片归在一起,并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再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2、
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3、
(1) 学习按长短、高矮排序(数量在5以内);
(2) 学习按ABB的规律排列物体;
(3) 学习按自己设计的规律排列物体。
4、
(1) 感知5以内数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 认识数字1----5,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3) 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探索、发现相邻两数的大1和小1关系;
(4) 感知7以内物体数量,认识数字6、7;
(5) 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和大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物体数量;
(6) 感知、体验7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大1和小1关系;
(7) 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5、
(1) 感知、比较正方形、长方形地特征,寻找、发现环境中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2) 探索将正方形变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变三角形的多种方法;
(3) 学习用多个不同图形拼正方形,感觉平面图形间的不同组合关系。
6、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育内容
1、
(1) 观察、发现图形的异同,找出不一样的图形;
(2) 观察、概括图形(或物体)的两个特点,并按两个特征给图形(或物体)分类,并记数每类图形的数量;
(3) 学习自己确定物体分类的标准,探索从多个角度给物体分类。
2、
(1) 学习按长短、高矮、粗细顺序排列物体(数量在7以内);
(2) 感知、复制物体多种排列的规律;
(3) 观察、发现物体排列规律,推测、判断空缺部位应摆放的物体(或图形);
3、
(1) 正确感知8、9物体数量,认识数字8、9;
(2) 感知9以内物体数量,学习为每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
(3) 感知10以内数序,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的数的等差关系;
(4) 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物体大小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
(5) 观察、识别部分物体的数量,再接着数另一部分物体的数量;
(6) 学习10以内的序数,能正确说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7) 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20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4、
(1) 感知、比较长方形、梯形的特征,寻找、发现环境中与梯形相似的物体;
(2) 探索将正方形、三角形变梯形的 方法,感受梯形的特征;
(3) 学习用多个不同的图形拼长方形(或梯形),感觉平面图形之间的不同组合关系。
5、
6、
(三)大班数学教育目标
1、
2、
3、
4、
5、
6、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育内容
1、
(5) 学习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分类;
(6) 认识肯定、否定标记,理解其表示的意义,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和否定标记给物体或图形分类;
2、
3、
(1) 学习按物体的长短、高矮排列顺序(数量在7以内);
(2) 学习运用2—3种自己设计的规律进行排序,并讲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4、
(1) 观察小数群的数量,能接着数另一数群的数量及说出总数;
(2) 学习10以内序数,知道自然数可以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
(3) 学习10以内单、双数;
(4) 学习10以内顺着数和倒着数,感知1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5) 学习用多种方法记数30以内的数;
(6) 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感知1个数与前后两数的大1和小1关系;
(7) 学习5的组成,探索、发现将5分成两份有多少答案;
(8) 学习5的组成,尝试用数字、符号记录所分的结果;
(9) 学习6的组成,探索、尝试有序地将6分成两部分,并记录结果;
(10)
(11)
(12)
(13)
(14)
5、
(1) 学习识别正方体、长方体的主要特征;
(2) 学习等分,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6、
7、
8、
9、
大班下学期数学领域教育内容
1、
(1) 学习从多个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学习按肯定、否定标记分类。
2、
(1) 探索、发现环形物体排列的规律,猜测遮挡部分为什么样的物品,并补上;
(2) 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将方块拼成9方格图案,学习从多个角度思考,探索多种组合方式;
3、
(1) 学习7的组成,能在6种不同答案种找出相像的两种,学习用标记表示;
(2) 学习8的组成,感受8所分的两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 学习9、10的组成;
(4) 学习6的加减,能根据情景或画面解答加减应用题;
(5) 学习10以内的加减,能根据情景或画面学习自编应用题并作解答;
(6) 学习10以内加减,感知、理解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
(7)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记数50以内的数;
(8) 认识人民币,学习用多种策略进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兑换。
4、
(1) 学习识别球体、圆柱体,感知球体、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 学习等分物体,尝试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学习数量等分,感知一组数量可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