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姬从侠
姬从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48
  • 关注人气:6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

(2017-06-29 14:14:46)
标签:

转载

 

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

 

 

幼儿数学教育总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数学教育包括在科学领域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小中大班数学教育目标及内容

(一)小班数学教育目标

1、          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

2、          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

3、          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4、          能按物体大小、长短排列顺序(数量在5以内),能感知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并能按此规律接着往下排。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育内容

1、          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1) 观察发现物体的异同,找出不一样的物品。

(2) 学习将相同的物品归放在一起。

(3) 学习将相同颜色(或形状)的物体归放在一起,并匹配相应的颜色(或形状)标记。

(4) 学习按物品的大小分类,并匹配相应的大小标记

(5) 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2、          学习一一对应匹配。

(1) 学习将相关的物品一一对应匹配。

(2) 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品的多少。

3、          学习按规律排列物体。

(1) 学习按大小给一组物品(数量在3以内)排列顺序;

(2) 观察、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接着往下排。

4、          感知“1”和“许多”及其关系。

(1) 感知“1”和“许多”,说出一个ⅩⅩ,许多ⅩⅩ;

(2) 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5、          感知3以内物体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能说出总数。

(1) 学习按实物卡片上物品的数量(3以内)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

(2) 学习按点卡(3以内)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

6、          感知圆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寻找、发现环境中与圆形、正方形相似的物体。

7、          感知上下、里外空间位置,学习说相应的方位词。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育内容

1、          学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1) 学习按形状(或颜色)分类并记数每一种形状(或颜色)的数量;

(2) 学习将相同数量的实物卡片归放一起,并按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卡片,再匹配相应数目的点卡;

(3) 学习将相同的物品归入在一起,并记数每类物品的数量。

2、          学习一一对应匹配。

(1) 学习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在两组物品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 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3) 学习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变成相等。

3、          学习排序。

(1) 学习按大小、长短排序(数量在5以内);

(2) 学习按整物体生长(或变化)的顺序排列;

(3) 学习按规律间隔排列物体。

4、          学习5以内的数。

(1) 感知5以内的物体数量,学习口手一致地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 学习给5以内地点卡配相应数量的实物;

(3) 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学习将两组数量变成一样多。

5、          感知上下、里外、前后空间位置,学习说相应的方位词。

6、          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寻找、发现环境中与图形相似的物体。

 

(二)中班数学教育目标

1、          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愿意并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2、          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并能按规则进行活动。

3、          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4、          能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大小关系。

5、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6、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育内容

1、          学习分类。

(1) 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并记数每类物体的数量。

(2) 观察、发现图形的异同,找出不一样的图形;

(3) 学习按数量分类(数量在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

(4) 学习将相等数量的实物卡片归在一起,并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再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2、          学习一一对应。

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3、          学习排序

(1) 学习按长短、高矮排序(数量在5以内);

(2) 学习按ABB的规律排列物体;

(3) 学习按自己设计的规律排列物体。

4、          学习7以内的数

(1) 感知5以内数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 认识数字1----5,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3) 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探索、发现相邻两数的大1和小1关系;

(4) 感知7以内物体数量,认识数字6、7;

(5) 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和大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物体数量;

(6) 感知、体验7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大1和小1关系;

(7) 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5、          认识几何图形

(1) 感知、比较正方形、长方形地特征,寻找、发现环境中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2) 探索将正方形变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变三角形的多种方法;

(3) 学习用多个不同图形拼正方形,感觉平面图形间的不同组合关系。

6、          感知上下、前后、里外等空间位置,知道昨天、今天、明天。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育内容

1、          学习分类。

(1) 观察、发现图形的异同,找出不一样的图形;

(2) 观察、概括图形(或物体)的两个特点,并按两个特征给图形(或物体)分类,并记数每类图形的数量;

(3) 学习自己确定物体分类的标准,探索从多个角度给物体分类。

2、          学习排序

(1) 学习按长短、高矮、粗细顺序排列物体(数量在7以内);

(2) 感知、复制物体多种排列的规律;

(3) 观察、发现物体排列规律,推测、判断空缺部位应摆放的物体(或图形);

3、          学习10以内的数

(1) 正确感知8、9物体数量,认识数字8、9;

(2) 感知9以内物体数量,学习为每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

(3) 感知10以内数序,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的数的等差关系;

(4) 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物体大小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

(5) 观察、识别部分物体的数量,再接着数另一部分物体的数量;

(6) 学习10以内的序数,能正确说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7) 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20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4、          认识几何图形

(1) 感知、比较长方形、梯形的特征,寻找、发现环境中与梯形相似的物体;

(2) 探索将正方形、三角形变梯形的 方法,感受梯形的特征;

(3) 学习用多个不同的图形拼长方形(或梯形),感觉平面图形之间的不同组合关系。

5、          学习、认识一星期7天的名称和顺序。

6、          学习用多个相同的实物一个接着一个摆放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图画、点、线等符号记录测量的结果。

 

(三)大班数学教育目标

1、          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操作材料;

2、          能用多种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          能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获得的数学经验,感受生活中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

4、          能运用对应、比较、推理、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

5、          能按物体的两种特征,从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6、          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能有所感受和理解。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育内容

1、          分类

(5) 学习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分类;

(6) 认识肯定、否定标记,理解其表示的意义,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和否定标记给物体或图形分类;

2、          学习在两物体之间建立较为复杂的对应关系,如一对多的关系。

3、          排序

(1) 学习按物体的长短、高矮排列顺序(数量在7以内);

(2) 学习运用2—3种自己设计的规律进行排序,并讲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4、          10以内的数

(1) 观察小数群的数量,能接着数另一数群的数量及说出总数;

(2) 学习10以内序数,知道自然数可以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

(3) 学习10以内单、双数;

(4) 学习10以内顺着数和倒着数,感知1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5) 学习用多种方法记数30以内的数;

(6) 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感知1个数与前后两数的大1和小1关系;

(7) 学习5的组成,探索、发现将5分成两份有多少答案;

(8) 学习5的组成,尝试用数字、符号记录所分的结果;

(9) 学习6的组成,探索、尝试有序地将6分成两部分,并记录结果;

(10)       尝试将数字1—6进行不同组合,体验数字组合的多样性;

(11)       学习解答口报应用题,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12)       学习解答加法、减法应用题,初步理解加号、减号、等于及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13)       结合生活情景,猜测、判断用5元钱可买哪两样商品(商品价格均在5元之内);

(14)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它们的值是不相同的,学习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兑换;

5、          几何图形

(1) 学习识别正方体、长方体的主要特征;

(2) 学习等分,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6、          学习用不同大小的果实分别排成直线,感知果实大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关系;

7、          学习自然测量,探索测量直线长度的方法,体验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8、          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本班的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是哪几种。

9、          初步了解年历的内容,发现年历中不同数学所表示的意义。

大班下学期数学领域教育内容

1、          学习分类

(1) 学习从多个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学习按肯定、否定标记分类。

2、          学习排序

(1) 探索、发现环形物体排列的规律,猜测遮挡部分为什么样的物品,并补上;

(2) 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将方块拼成9方格图案,学习从多个角度思考,探索多种组合方式;

3、          学习10以内的数

(1) 学习7的组成,能在6种不同答案种找出相像的两种,学习用标记表示;

(2) 学习8的组成,感受8所分的两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 学习9、10的组成;

(4) 学习6的加减,能根据情景或画面解答加减应用题;

(5) 学习10以内的加减,能根据情景或画面学习自编应用题并作解答;

(6) 学习10以内加减,感知、理解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

(7)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记数50以内的数;

(8) 认识人民币,学习用多种策略进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兑换。

4、          认识几何图形

(1) 学习识别球体、圆柱体,感知球体、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 学习等分物体,尝试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学习数量等分,感知一组数量可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          学习自然测量,常识测量物体的长短、远近,体验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6、          认识时钟

7、          学习以自身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运动;

8、          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每组和全班男生、女生的人数,并学习在表格上记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