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大班幼儿可获得的数学关键经验
(2017-06-27 11:57:04)
标签:
转载 |
一、逻辑关系
1.知道类与子类的关系,形成初步类包含观念。
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他们不仅能感知集体的界限,对同类物体能也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如:不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说都是花)
对类与子类之间的包含关系的理解就比较模糊。(如红花多还是花多)
方法:教师可以从区分类与子类的操作入手(如:花坛里的花多还是圈起来的红花多?)帮助幼儿建立类包含的观念。
2.计划整体为两个部分或还原各部分为整体。(包含、互补、互换关系)
借助于实物数量来进行,重点不在建立一种数的概念或量的概念,而是要求建立一种逻辑的运算能力。无论等分还是不等分一个整体,整体大于每个部分,整体等于各个部分之和,同时从整体中分出的和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相对于整体而言是一种互补和互换关系。
3.有初步的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的观念。
大班幼儿能懂得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的很少,但是他们对数目守恒的理解可以帮助他们逐渐达到对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的理解,因此,可以迁移数目守恒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到物体的长度,大小和它们摆放的位置无关,然后再引导幼儿以同一长度或同一大小的图形做各种形态方面的改变,如直线变折或曲线,正方形分割重组为长方形等。
4.发现和创造各种排列的模式。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排列的模式,和在环境中创造有规律的图案。让幼儿在体育游戏口令节奏,音乐活动节拍规律、串珠、搭积木、插塑片中鼓励幼儿模式。
二、数与量
大班的幼儿能熟记自然数的顺序,对数的实际意义也有更多的理解。开始从表象水平向抽象水平的数学运算过渡。在这一阶段,幼儿可以学习的有关数与量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重点大班幼儿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还可以配合进位计数的表征来引导幼儿学习两位数的书写,但一定要注意笔顺、起笔和落笔的正确及笔画的工整,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以及正确的写字姿势。
2.在“加”与“合并”,“减”与“拿走”之间建立联系。
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理解加减的意义,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加减去处式并知道算式表示的含义,如:1+2=3(举例)
重点:把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作为“数运算”教学的基础。
自然数中的每个数(除0和1以外)都可以分成比它小的两个部分数,分出的两个部分数与原本的那个数(总数)之间存在着三种逻辑关系:
第一,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
第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第三,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由此,数的组成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总数与部分数的三种关系上,并从这样的关系入手来建立幼儿对加减去处的理解。
3.精确感知物体量的差异,并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物体大小、长短、轻重、高矮、粗细、宽窄、厚薄等连续量,都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引导幼儿发现量的不变性,还可以引导幼儿比较量的差异时,有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其中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帮助幼儿建立序列的逻辑观念。
4.学习自然测量。测量是测定物体数量的过程。
5.知道可用简单的方法估计时间,有初步的时间观念。
大班幼儿应能理解和运用一些时间词汇,如年、月、日、星期、小时、分。生活中四季的变化,动植物生长周期,各种非正式的计时工具,引导幼儿认识、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汇,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时间概念和时间关系。
钟表,学会看整点、半点,初步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让幼儿了解时钟钟面的主要结构,区分时针、分针并知道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三、空间与形体
1.能够认识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开始认识几何图形之间较复杂的关系,图形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为一个图形可以由几个同样的其他图形组成,还可以由几个不同的图形组合而成。如:
这一阶段发展较好的幼儿还可以在一定抽象水平上概括和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如四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2.发现常见几何体的主要特征及几何体各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大班的幼儿开始认识一些几何体,能正确命名并能描述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如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一样大,并且都是正方形。
引导他们发现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的区别,知道平面图形只有长短、宽窄,而几何体有长短、宽容和高低(厚薄)的区别。
3.发展左右方向感。
先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物体与自身的左右关系,
然后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来辨别客体与客体的左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