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言领域核心价值

(2013-12-17 16:01:55)
标签:

教育

一、坚守语言领域核心价值

     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主要有倾听、表达和情绪情感的体验。语言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核心价值,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1、倾听

   反复倾听(给予幼儿语言经验)——在教学中要给于多形式多次的倾听故事的机会

   完整倾听(把零散的经验穿起来)——在教学中一定要将幼儿在各种形式倾听获得经验通过完整讲述穿起来,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

   倾听他人(累计丰富的语言经验)——倾听同伴、教师是累积语言经验,促进自身语言发展的重要方式。

2、表达

教师创设敢说  想说的支持推动性的环境  (不但要有意识,更重要落实到行动中,多一点支持,少一点干扰)。

    教师要着眼于促进幼儿高水平的表达能力的提高,体现出语言活动重要的培养目标。

    高水平表达表现在:

    1)说清楚(表达的完整性,连贯流畅)

    2)大胆想象表达(表达的多样化)

    3)语言符号的运用(能用词汇、句式表达,体现表达的丰富性)

    3、情绪情感的体验

    语言活动的载体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有主题和风格的,语言活动就是让幼儿感受理解文学作品的中心主题和各类风格。

文学作品风格:抒情  优美  幽默  诙谐

中心主题:热爱音乐(《小青虫》)

          有梦想就快乐(《美丽的梦想》)

          学会判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丽的(《白羊村的美发店》)

          母子之间爱(《大卫,不可以》,《逃家小兔》)

二、把握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

    什么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就是幼儿语言发展和各个题材的专业知识,掌握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的意义在于让教师懂得幼儿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建构指导幼儿有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如散文学习的语文经验:

      第一阶段:通过倾听感受散文的抒情语言

      第二阶段:在成人的引导下初步体会内在的情感

      第三阶段:尝试用生动的语调朗读散文

     如故事理解的经验

     第一阶段:知道故事起始结尾,说出故事的主要人物

     第二阶段:用口头语言的形式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第三阶段:能初步用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准确概括主要情节和主题,仿编创编故事的主要情节

     如讲述活动(看图、故事)的经验:

     第一阶段:讲清楚主要事件,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

      第二阶段:讲清楚一系列事件,谁开始做了什么,后来做了什么

      阶段: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发展与结尾

     如儿歌学习的语文经验:

     第一阶段:理解儿歌内容

     第二阶段:喜欢倾听,模仿成人朗读

     第三阶段:能主动吟诵不同节奏、句式的儿歌。

     

    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教师才能科学地设计环节,围绕幼儿经验设计问题,提升幼儿,幼儿语言的发展才有效。

 

三、提高师幼语言交往的有效性

     在语言活动中,师幼语言交往的过程即提问——回答——回应,一堂语言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提问和回应质量的高低。

1、提问

    提出什么问题,如何提出问题,以及做出如何反馈,开始于教师对读本和孩子的了解,发展于活动中的随机教学。

1)      解读素材(画面)

切中主题:不仅是内容相关,关键是切入点

一只胆小的兔子会有什么梦想?

一只勇敢的兔子,看到有人争吵,它会怎么做?(《美丽的梦想》,提问围绕着兔子的勇敢的梦想展开)

围绕主线:紧密围绕主线,不问无关问题,关键页重点处理

《美丽的梦想》围绕着小动物自己独特的梦想展开问题,并选出4个小动物(4幅画面)作重点解读,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

 

2)      解读孩子

问题一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幼儿思维逻辑特点。

      小班:描述性问题较多;中班:分析性、推理性问题为主;大班:适当增加评价性问题,但并不是一刀切,要根据读本灵活分析。

     问题要有逻辑和相关性,注意描述性问题——分析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层层铺垫递进他,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理解故事或画面。

 《野猫的城市》中的提问

斑马说了什么(描述)

他为什么这样说(分析)

它到底介绍的是什么,城市是这样的吗?(评价性)

 

《大卫,不可以》中的提问修改:

妈妈说了什么?

她为什么这么说(实际上是大卫干了什么,大班可以把描述性问题直接转化为分析性问题提出)

从哪里看出来(推理)

 

    2、回应

    回应是“提问”策略的一部分,回应让师幼语言交往不断走向深入,回应的目的把幼儿的回答变成更深思考和更好回答的动力。回应有以下几种类型:

 

(1)重复:

作用:关注、肯定、示范

教师要避免无意义重复

(2)再组织

梳理、概括、补充

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准确、完整、连贯、生动)

 

《美丽的梦想》中教师的概括回应:

师:从哪里看出猪变高贵

幼儿:衣服、耳环、高跟鞋。。。。。。

师:你们从服饰从看出她高贵

 

《白羊村的美发店》中教师的梳理回应:

幼儿:染了头发狼就认不出来了

师:哦,染头发就有了安全感

 

(3)启发:

逐步提出更高要求,必要时提供支持(脚手架):

已有经验(故事经验,生活经验)

图文信息(利用图片)

举例示范

模拟环境……(如果是你,会。。。。。)

 

(4)追问

你怎么知道?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5)更正

直接更正

间接更正:幼儿自我更正、同伴纠正、补充和再组织

间接更正更为有效也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6)评价

评价应具体:不仅是好和棒,更是好和棒的原因(针对语言发展)

 

提问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提问数量适度:问题在“精” 不在多;不停问不利于孩子的深入思考。

提问前先等待:伺机而问,而不仓促或盲目。

提问后延长侯答时间,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

 

    第三、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1、关于完整听故事的要求

    语言活动一定要有完整听故事(听散文、儿歌)的多次机会,要给孩子完整的经验,年龄小的孩子尤其重视完整倾听故事。

    互动性讲述故事一定要分析故事,哪里停哪里提问都是科学严谨的,不要任意割裂故事

    2、关于完整表达的要求

    完整表达是培养幼儿清楚表达重要方法,是语言活动的重要要求。但要注意方法和时机,不能为了完整表达压制或干扰了幼儿想说敢说的欲望。

时机:可以在表达前提要求或表达后修正,不要在幼儿开口说话时随意打断。

 方式:教师的多次示范,隐性强调比比反复单调要求要有效得多

 

野兔的恩恩小小的,象什么(教师每次提问时都在示范强调)

春天来了,我送给。。。。。。

  题材:叙事讲述应要求完整表达,谈话活动、辩论活动不需要,需要流利的表达。

3、关于语言学习的情景性

   语言学习必须在社会、语言的情景中学习,语言学习在游戏、运用中完成。 有些活动讲故事后会练习某个句式,往往总是将句式与故事主题情感割裂开来,变成单调、形式化的句式练习,孩子无法理解句式与语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4、其他问题

1)绘本阅读不能取代故事活动

2)有些绘本只适合自主阅读,不适合集体活动

3)要重视朗读(跟读)

4)教师的语文素养要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