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早期阅读的文献综述
(2013-12-17 09:26:57)
标签:
教育 |
关键词:早期阅读早期识字早期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5-0083-02
1 早期阅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1早期阅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婴幼儿期是认字阅读的关键期,根据相关研究,婴幼儿识字阅读活动从性质来看是属于模式识别与语言理解活动;而模式识别与语言活动的关键期都在婴幼儿阶段,因此,婴幼儿的认字阅读的关键期就是婴儿阶段。其次从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成熟和机能定位来看,阅读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部,即顶叶——枕叶——颞叶交界出的角回,从脑皮层的发育顺序看应在说话中枢前基本发育成熟。另外从以往个案研究结果看,婴幼儿早期阅读表现出关键期“机能敏感”特点。新近的相关研究也证明,儿童掌握字形与实体的联系比掌握语音与实体的联系更为容易。此时的婴幼儿虽然还不能分析、理解和领会,但却能够把一切事物及相关因素作为一个完整的模式接受下来并印在神经网络里。
1.2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我国关于早期阅读文献的相关研究很多,基本都从理论上或经验上论及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可见,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在国内教育界受到广泛的认可。纵观相关文献,其重要性主要体现有:早期阅读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早期教育能够促进身心发展与协调;早期阅读有助于智力发展;早期阅读可以预防阅读障碍。
总之,从整体来看我国关于早期阅读必要性的研究比较少,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在国内教育界受到广泛的认可,但对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基本上是进行的理论论证或是理论经验的总结,相关的实证研究不多。
2 关于早期阅读的理解
2.1早期阅读概念
按照心理学的定义,阅读是“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活的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
目前,对早期阅读的定义主要有: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和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融观察、一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张明红,1996)“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对婴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让婴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黄娟娟,2002)归纳起来说,“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机会,是儿童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的机会。“(周兢,2005)
通过以上关于对早期阅读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早期阅读不同于成人阅读,儿童早期阅读有着自身的特点。早期阅读具有广泛的内容:色彩、图像、符号、文字等等主要要有视觉活动参与的一切感知活动;具有多元的参与途径:视、听、触、肤、嗅、动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参与丰富了早期阅读经验;更具有分享的活动特点:获得成人、同伴的帮助,分享阅读带给彼此的愉快情绪体验,积累有益的阅读经验等。
2.2早期阅读与早期识字
一种争论是集中在早期识字与早期阅读的差异上。另一种,早期阅读不是要让幼儿识字,而是要让他们掌握阅读的核心技能,但也不反对在自然的阅读过程中习得文字。还有一种争论是围绕着早期阅读会不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哪种识字法有效,早期识字是否会将学生负担向前延伸。
张明红认为,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与方式。周兢强调,“早期阅读”和“早期识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理论背景、教育目标和观念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根本差别。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更不等于把大量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学习的识字活动。
有研究发现,婴幼儿一般在掌握350左右个汉字时,婴幼儿开始表现出对识字的高兴趣性,高敏感性,认为350左右的汉字可能是婴幼儿的最低输入量。
可见,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但早期阅读应该包含早识字,早期识字要以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为基础,掌握一定量的汉字是进一步激起阅读兴趣的需要,进一步发展阅读能力的需要,按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婴幼儿阶段的最少的识字量应该在350个字左右。
3 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
早期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早期阅读兴趣的激发,早期阅读环境的创设,阅读材料的选择,早期阅读的方式,基本读写技能的教学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早期阅读的理解策略以及计算机辅助下的早期阅读等
近年来,周兢提出了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报告指出,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郝忆作了题为《制作图书》的报告。张明红在《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阅读的策略》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早期阅读的几大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认知策略等。
金小梅谈到早期阅读教学需要科学的策略,它们包括联想策略、语义策略、复述策略、表象策略等。
我国关于早期阅读的途径、策略理论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从自主阅读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研究寻求其理论依据,并注意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信息技术来辅组早期阅读。但总体而言基于教学实践而提出的经验总结报告较多,缺乏早期阅读策略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对幼儿集体阅读教学活动的指导较多,缺乏对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早期阅读指导,对早期阅读教学多样化策略研究相对多,对于早期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较少,另外,如何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信息技术来辅助早期阅读,虽已受到些关注,但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和普及,相关的早期阅读研究较少。
4 关于早期阅读的反思
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界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推广着早期教育理念,研究方案日趋精美,研究课题层层深入与细化,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并体现与时代相结合的特点。
但是,纵观我国对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滞后与不足,实践研究丰富,理论研究薄弱;实践研究中事实材料的汇集丰富,理论指导和分析薄弱。我们应该将学习、实践与创新相结合,力求将理论创新与应用,开发创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2]莫雷,李惠健,李力.婴幼儿书面语言机能发展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徐光荣.3-6岁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5]张明红.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阅读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1.
[6]金晓梅.浅谈早期阅读教学中的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2.
[7]徐晓蓉.幼儿早期指导策略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