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姬从侠
姬从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48
  • 关注人气:6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11-08-09 22:12:35)
标签:

少儿

提问

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

有效性

内容摘要:

    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追求热闹,提问过多,走向“满堂灌”的另一个极端“满堂问”;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教师好教,不是为教学服务;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不会有效倾听;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粗放提问时效不高,拓展性、探究性问题,发现型、创造型问题等开放性问题比例太少;控制问题的答案;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忽视学生的提问;总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给予消极的反馈等

    有效提问的策略:优化提问的形式:“趣问”;优化提问的切入点:“巧问”;优化提问的发式:“曲问”;优化提问的内容:“精问”

    有效提问的原则:提问要明确、清晰;提问要适时;提问不宜太多;提问涉及面要广;要学会倾听;要学会有效评价。

      

    一、课题概述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基于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1、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小学生有效性提问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

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已的见解。

我们围绕以下内容开展研究: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通过对课堂教学现状的信息采集、教学案例的分析、向师生发放调查问卷等,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时机及有效性等。

2、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互动的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4、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

2、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次它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有效的或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践加反思的方法,并配以以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2、教育实践法:在教学实践中观察记录、反思总结。

3、案例分析法:搜集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技术分析、比较等。

4、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5、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710---200712月)

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课题,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81---20087月)

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088---20089月)

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发表论文。

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构筑理想的课堂中谈到: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也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理想的课堂是充满自由轻松的氛围、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在互动中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很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提问的有效性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提问的数量: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的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

★提问的质量:提问的质量不高,单调,常常出现“对不对,好不好”,有些问题模棱两可,让学生无从回答,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问的形式:单一,一般都是老师问,学生回答,没有给孩子留下探究的空间,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

可以说,这样的提问在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背道而驰。那么,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有效、更富有艺术性呢?我想谈谈我们组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一)学习理论

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从事课题研究,最为缺乏的是教育理论。为了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我们经常听专家讲学,有机会老师还要外出学习。另外还学习课堂教学论,教育杂志、周刊上有关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的文章来积淀理论知识,转变教师观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重新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价值。

   (二)优秀案例的验认

1、查找一些优秀的案例加以学习研究,并参照优秀的教案尝试教学,从中提炼一些好的经验、好的方法。

2、听名师与骨干教师的课,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特别是提问方面的技巧,要提出艺术性、学术性和科学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问题及时记录,课后进行案例分析,不断尝试、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跟踪研究

1)研究活动

做好表格的设计工作。根据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教师的提问数量、质量、形式与学生的回答进行记录与分析。

      研究小组每月开展一次研究,重点总结前段时间课题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工作的措施和重点。

2)教研活动

活动设计:深入研究教材,先教研组教师选择活动内容,然后集体备课,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提问等内容进行研讨,发挥众人的智慧。

集体研讨:一起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使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有效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学活动:安排好老师记录好分配的内容,如:有的老师记录老师的提问数量、有效性问题、形式等,有的老师记录学生的回答。课后讨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滚动教学,再次备课,加以整理与改进,在不断的改进中,使课堂更加有效性,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4)案例研究:将教学活动的提问过程加以分析,特别是对老师提问数量、质量、形式与学生的参与情况,做出具体的整理、统计与分析工作。

5)注重平时经验的积累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分阶段进行组内交流、汇报,发挥小组的作用,克服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对成功的方式方法进行总结、推广。对学生也进行分阶段的调查,了解新实施的方法的成效与表现。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课题研究结果:

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牢固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教学中注意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境,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在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及策略、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问题情境研究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实践成果,另外,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也有一些明显的进步,老师们都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现归纳如下:

1.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的类型大致包括认知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方法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要想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全盘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个提问。

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充分体会到必须把课堂看成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牢固树立了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老师们潜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精心组织学生感兴趣的主体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积累了丰厚的教学成果。

积累了教师论文、案例、课例 、调查问卷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成果。

3.学生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的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我们力求做到

1、营造课堂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2、在探索中产生问题,让学生乐于提问。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提问。

4.加强引导注重培养,让学生养成的习惯。

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知识面更广了,学习方法更灵活了,思维更灵活了,学习能力更强了。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能够很准确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还有很多孩子能够问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整体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课题研究结论: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是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的。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问,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分析思考,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能面对教师和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通过答问,即可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本领,又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调整进度。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今后,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问题的探索还将继续深入下去,争取研究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成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