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2011-06-22 00:17:10)
标签:
语言教育文学作品进行语言运用目标杂谈 |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途径,
【】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途径主要包括:通过组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日常生活各个环节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游戏进行语言教育,以及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进行随机的语言渗透教育等。
三、制订语言教育计划
现在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围绕主题开展的。这个主题,可以结合季节如主题《美丽的春天》,可以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如《有趣的动物》,还可以结合社会情感如《亲亲热热一家人》主题活动的优点能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知识进行整合。如小班《亲亲热热一家人》主题活动中可以设计:语言活动:儿歌《好妈妈》、数学《做汤圆》、社会活动《我的家人》、音乐活动《我家有几口》、美术活动《送给妈妈的提包》等等。所有的课程都是围绕一个“家”的主题展开,这就是“主题活动”。下面回到语言教学计划的制定这个内容上,选择的语言教育的内容,也要围绕着主题来选择,内容的类型要多样,尽量少重复,要交替穿插。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类型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那在教学中如何来制定语言教学计划?以《小班语言教学计划》为例。
小班语言教学计划
月份 |
主题名称 |
内容 |
四月份 |
有趣的动物 |
1、故事《河马大轮船》 2、听说游戏《小兔请客》 3、散文《放风筝》 4、儿歌《数一数》 5、看图讲述《小熊洗澡》 6、趣味识字:马、兔、熊 |
四、简单看了上面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应如何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五、在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我们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更新自己的认识。
观念的转变:静态的语言学习--------动态的建构性学习;
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儿童当作学习的主体,自觉地有效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
1、重视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趋向
新《纲要》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重视儿童语言运用的要求。儿童的语言运用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的现象。重视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重视儿童语言交际的功能。因为儿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建立起与他人的交流情境,产生社会性交往和互动过程,因此儿童学到的语言是真正有用的语言。
2、重视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发展趋向
3、重视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重视语言教育与环境、课程的渗透和整合
4、、重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强调死记硬背,忽视语言的熏陶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
(四)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
新旧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语言教育活动:
旧的教育观念 |
新的教育观念 |
重视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重视儿童语言交际的功能 |
|
目标性单一 |
|
以教材为中心,内容局限,形式单一,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 |
注重语言教育与语言环境、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
很少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
重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 |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怎样的语言教育活动才符合新的幼儿教育观,怎样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才较科学、规范,怎样的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才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来研究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有哪些内容?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专门性语言教育
(一)专门性语言教育是指遵循语言教育规律来组织的学习活动,侧重提供幼儿以语言为对象的学习机会,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是教幼儿学习语言知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形式,教幼儿学习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
(二)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
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
1、确定活动目标
2、选择活动内容
3、策划活动流程
4、拟订活动方案
第一节
一、儿童文学作品有哪些内容: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谜语诗、绕口令、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二、文学作品学习的主要类型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类型。
举个诗歌教学的例子。这里有一首诗歌
诗歌——绿色的世界
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小猫,
绿色的甜糕,绿色的手套,
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
到处都是绿绿绿。
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
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
怎样来备课
看到这样的诗歌,我们应该怎样来备课呢?要备课,就要有目标意识、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的准备,设计合理教学过程。
一、
参考以下的内容:
【】参考目标种类: 1、知识目标 2、
技能目标
【】参考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要求幼儿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等体裁;2.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3.要求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习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理解。4.要求幼儿根据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这些目标还有要联系儿童个体实际的目标,包括儿童的年龄、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由小班、中班、大班依次递进。
首先想一想,这首诗歌的内容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孩子?我的看法是:小班的孩子可以接受,但要在小班下期这段时间才可以教。中班的孩子最合适,大班的孩子来上的话,稍嫌简单。想到了在小、中班的孩子中来教学,接下来就根据小、中班孩子的认知特点,知识水平来确定这个活动的目标。再参考一下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这样就定出了诗歌——绿色的世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画面内容,体验诗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欢快的情绪。
2、引导幼儿用诗的眼光观察周围物体,大胆进行艺术想象。
3、帮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仿照诗歌结构,根据个人经验、想象仿编诗歌。
这里就包括了: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2、技能目标(艺术想象能力、仿编能力)
二、围绕这些目标,策划活动的大体流程
1.初步感知诗歌作品内容。2.理解、体验作品意境。3.迁移作品经验
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三、
四、老师备课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如下问题:
1、围绕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
2、围绕目标,根据活动的重点、难点,应该 事先做什么准备?
3、围绕目标,根据活动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什么教学方法?
教案备好了,如何上好一节语言课
教案备好了,如何上好一节语言课(重点、难点的把握,时间段的分配与衔接)
上好一节语言课,也就是老师在组织过程中把语言教育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注意的两个关键问题:1、如何将一个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多个低层次目标。
1、上课时,老师应当注意重点、难点的把握,也就是如何将一个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多个低层次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难到易,一步一步递进。
2、注意时间段的科学、合理地分配。一般来说,每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是一节课完成,可以是两节课完成,还可以是三节课完成,老师要根据课的内容的深浅、小朋友接受能力来看。在教学中,课的引入部分要较精彩,能吸引孩子们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所占时间很短。课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老师的提问要到点,才能启发和引导幼儿清晰明了了解课的重点、难点,语言太多,提问太杂、没有主次、条理不清,会把孩子们弄糊涂了,自己的思路也不清晰。这部分所占时间较多,课的结束部分自然、合理,所占时间较短。如果时间段分配地不科学、不合理,衔接的不自然,那你事先备出那么优秀的课也没有用,教学效果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老师,备课备的很好,但上起课来总觉得哪里欠缺,孩子掌握的不好。
下面举例来上一节诗歌教学活动。
如何自己设计一节语言课
一、怎样想到要选择这个内容?这个内容是否符合选材要求。
参考【】选材的要求
l形象鲜明生动
l作品结构简单,情节有趣
l作品的语言浅显易懂
l题材儿童熟悉,符合现代儿童特征
案例:散文一篇
怎样想到要选择这个内容的?也就是设计这个活动的背景:
二、选好了合适的内容,接下来是定目标,也就是你这个散文欣赏活动适合什么年龄段的幼儿学习,小班、中班还是大班;这个活动能让小朋友获得什么发展?幼儿需要从课程中学到什么(价值)?
【】参考目标的内容: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3、情感、态度目标
【】参考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案例:散文欣赏
活动目标:1、适合中大班幼儿学习
•
•
我们从这两个目标中可以知道:这个活动适合中大班幼儿学习,帮助幼儿培养和体验关爱之心是情感类的目标,“体会理解散文传达的温情,初步学习散文中的优美句子”是知识目标,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情感迁移,鼓励幼儿运用语言大胆交流,这是运用技能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这些目标较合理、全面。
1.初步感知文学作品
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
2.迁移作品经验
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四、拟订活动方案后,备写详细的教案。老师备课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如下问题:
1、围绕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2、围绕目标,根据活动的重点、难点,应该事先做什么准备?比如事先的知识铺垫、在教学中运用什么教具、学具。
3、围绕目标,根据活动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什么教学方法?
幼儿园故事教学和看图讲述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故事教学和看图讲述教学很容易混在一起。
看图讲述——重点是以图引领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图片,从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描述,注重描述中用词的准确和多样以及展开适当的创造性讲述。最后由每张图的内容讲述组成一个故事。
新授故事——重点是通过整体感知故事,倾听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参与学习故事中的重点对话、或重点段落,了解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特点,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看图讲述《 西瓜船》
看图讲述是让幼儿通过对单幅或多幅图片的观察、分析、判断、自己选择词汇,组成句子进行连续讲述或编成小故事。由于,看图进述的情节是直接展示在画面上的,图片是静止的,图中的隐形线索不容易被幼儿发现。所以老师有时候要加入一定得动作或夸张的表情把静态的教学的图片转变成一个动态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图中的隐形线索,更好的对幼儿进行启发。所以看图讲述更侧重于看图观察,从图片隐形线索理解内容,也就是利用图片信息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后由每张图的内容讲述组成一个故事。
故事《爱美的青蛙》重点是先倾听整个故事,通过整体感知故事,倾听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参与学习故事中的重点对话、或重点段落,了解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特点,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所以故事教学更侧重于倾听故事,从故事情节发展中,理解故事,主要利用幼儿学习故事中的重点对话、或重点段落,认识角色的特点来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时并不要求幼儿会完整的讲述整个故事。
渗透性语言教育
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上面所讲的是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渗透性语言教育: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