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童话故事《追呀追》设计方案
(2010-12-05 11:10:37)
标签:
追呀追找朋友情感活动设计目标设计教材处理 |
注:此片教学活动设计荣获陕西中小学论文大赛二等奖
活动背景:
生活中有太多的选择。前几天,我们几位老师带领全班小朋友做了一场《丢手绢》的游戏。小朋友们你追我来我追你,嘚嘚嘚的跑步声和咯咯咯的笑声交相辉映,场面生动极了!看着孩子们玩得如此尽兴,便决定选取童话故事《追呀追》作为语言教学活动阅读的文本,以便让孩子们将游戏里欢快的感觉及经验带到语言活动中。
《追呀追》这则童话故事,生动、形象、幽默、轻松地向孩子们讲述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关爱的道理。此故事配有幼儿读本,利于师幼进行分享阅读,进而达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之目的。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图画的方法,能迅速找出一幅图的主要信息。
2.朗读作品中的主要对话,能用“我来帮你……”的句式与同伴交流。
3. 感受故事的幽默及情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蕴含的道理。
活动一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感知文本。
2.学习作品中的主要对话,并用“我来帮你……”这一句式与同伴进行语言交际。
3.观察画面,感受故事幽默、诙谐的风格和情感。
活动准备:
抽拉图片一幅(故事盒)、道具蝴蝶一个、幼儿读本、音乐磁带《找朋友》等。
教学过程:
一、做韵律活动,激趣导入。
通过韵律活动《找朋友》,感受找到好朋友的快乐。教师在韵律活动时,找出事先藏好的“故事盒”﹙抽拉图片﹚。
提问:A、你发现故事叫什么名字?
B、你发现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你能学一学它们的叫声和动作吗?
C、你发现小动物们干什么去了?发生了什么事?
D、它们都丢了东西,后来怎样了?
【通过提问,让幼儿积极去探究,主动去发现、去感知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的情感。让幼儿学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这一方法,是肢体语言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倾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和阅读的能力,使幼儿学得有趣。】
(三)教师完整出示图片,再次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教师提问:A、你们发现了什么?它是怎样说的?
B、谁帮助了它们?小熊是怎样说的?
C、你最喜欢那个小动物?为什么?
【次环节预设的问题,难易结合,有层次性。既有认知性问题,也有推理性问题,还有创造性问题。不同层次的问题,可引发不同层次认知水平的幼儿去积极思维,积极想象,积极感知文本内容,积极理解文本情感。同时所提问题可让不同阅读经验的孩子都有话可讲,有情可表,增强了提问的有效性。】
三、再次阅读故事读本,引进、积累“我来帮你……”这一阅读经验,
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一﹚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运用留白的方式,引进、积累“我来帮你……”这一句式。鼓励幼儿边看画面,边参与故事的讲述。
﹙二﹚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谁?
教师追问:为什么?
﹙三﹚幼儿结伴讨论:迁移学说句型“我来帮你……”。
教师提问: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会说一句什么话?
【此环节巧妙地运用了对话教学的方法,为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搭建了一个平台。对话式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此对话环节的预设,不仅体现了幼儿与文本的对话,还体现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对话,也体现了幼儿与教师间的对话。对话既让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充满了生气,又活跃了语言活动的气氛。同时,还加深了幼儿对故事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四、配乐朗诵文本,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一﹚教师范读文本两遍。
﹙二﹚幼儿集体跟着老师朗诵文本数遍。
﹙三﹚分组比赛朗诵文本。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将你喜欢的故事中的动物画下来。
活动二
教学目标:
1、熟悉读本内容。
2、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律感,能变换语气和语调朗读读本。
3、完整复述读本的主要内容 。
4、根据角色进行游戏,感悟帮人乐己的快乐。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幼儿读本、故事盒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理解内容,感悟情感
﹙一﹚教师配乐朗诵文本。
﹙二﹚幼儿和老师一起随着配乐朗读文本。
二、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一﹚理解、体验、表演动物之间的对话。
1、教师与幼儿一起分角色做示范表演故事中的情景。
2、幼儿分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情景。
3、幼儿集体复述文本。
4、指名个体幼儿复述文本。
﹙二﹚幼儿结伴讨论,升华情感。
提示:把你喜欢的小动物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并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喜欢的理由。
三、朗读比赛,理解阅读内容。
提示:朗读的时候把你高兴、喜欢的心情读出来。
1、教师与幼儿进行文本朗读比赛。
2、幼儿与幼儿分组进行文本朗读比赛。
3、幼儿与幼儿分组进行对话朗读比赛。
﹙此环节运用了朗读比赛的方法归纳了阅读内容。一是培养了幼儿的语感。这是因为语文的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核心是语感的学习。二是使阅读活动达到了高潮,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活动分析:
一、肢体语言的运用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都在启蒙阶段,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一是老师在朗读文本时运用了肢体语言,激发了幼儿听的兴趣。二是幼儿在学习文本时运用了肢体语言,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三是肢体语言的运用,激发了幼儿说的欲望。为了提高幼儿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此次阅读活动教师设计了对话交流的情景,让幼儿在这种较真实的情景中来进行对话交流,也较适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这里我想提的一点是:脱离了肢体语言,幼儿的对话将丝毫没有精彩可言。
二、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故事情感。每一次阅读活动都有一个重点。本次阅读活动运用了情境体验的方法来突出文本的重点。教师将幼儿分为四组,一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猪、小狗、小熊, 要求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并正确说出人物间的对话。一是通过情景再现,使幼儿对故事里所叙写描述的对象及内容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使每个幼儿喜欢故事里的动物和他们做的事;二是通过情景再现,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体验到帮人乐己的快乐。
三、运用朗读比赛的形式,结束了阅读活动的全过程。本次采取“教师与幼儿进行文本朗读比赛,幼儿与幼儿分组进行文本朗读比赛,幼儿与幼儿分组进行对话朗读比赛”的形式,归纳了本次阅读活动的内容,既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又培养幼儿的好胜心,同时还增强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附:
一只蝴蝶飞来飞去真漂亮,小猫追呀追蝴蝶,帽子跑掉了,它也不知道。
小狗看见啦:“我来帮你追!”小狗和小猫一起追呀追,小狗的鞋子跑掉了,它也不知道。
小猪看见啦:“我来帮你追!”小猪、小狗和小猫一起追呀追,小猪的眼镜跑掉了,它也不知道。
小熊看见啦,捡起帽子、鞋子和眼镜,跟在后面追呀追。
蝴蝶飞进花丛里不见啦,小猫、小狗和小猪累的呼呼喘。
小猫着急啦:“我的帽子呢?”小狗着急啦:"我的鞋子呢?”小猪着急啦:“我的眼镜呢?”
小熊追过来,累的呼呼喘:“你们的东西在这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