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班早期阅读活动——散文《秋天的色彩》说课稿
(2010-12-04 20:52:50)
标签:
秋天的色彩朗读阅读活动知识点教材幼儿 |
【教材分析】
散文《秋天的色彩》用优美的语言文字,以排比、拟人的手法,分别写了果园、树林、花园、田野色彩的特征。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幼儿经验分析】:
幼儿对秋天的景象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依据大班幼儿已有的观察图书中角色的动作、表情,背景及特殊符号理解画面内容;知道一幅画可以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表述,一句话或几句话可以用一幅画来表示;知道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转换关系和学习制作简单的一页单幅图画书,于是,我选取了散文《秋天的色彩》为阅读活动的素材。
【活动目标】
1、随着语言环境认读汉字︰果山、树林、花园、田野,审美体验秋天的色彩美。
2、在阅读中丰富词汇。学习运用“黄澄澄”、“金灿灿”、“红彤彤”、“五颜六色”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审美想象秋天的色彩美。
3、在复述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审美创造秋天的色彩美,感悟文本的价值取向。
【制定活动目标的依据】
1、依据幼儿园语言教育终极目标和年龄段教育目标;依据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原则,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2、明确本次阅读活动的目标,根据目标进行选材。本次活动是先定目标后选材,一改以往先选材后定目标的模式。活动的初衷是想要幼儿了解秋天颜色的特征,丰富幼儿有关颜色描述的词汇,学习阅读策略与技能,积累阅读经验,掌握成为流畅的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因而,选取了散文《秋天的的色彩》为本次活动的阅读材料。
3、注重了阅读活动目标的表述方法,明确了表述的角度。过去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教育目标。这次是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学习目标,把幼儿作为主体。采取了布卢姆ABCD编写学习目标的方法,编写了“随着语言环境认读汉字︰果山、树林、花园、田野,审美体验秋天的色彩美”的认知目标;“在阅读中丰富词汇,学习运用“黄澄澄”、“金灿灿”、“红彤彤”、“五颜六色”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审美相象秋天的色彩美”技能目标;“在复述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审美创造秋天的色彩美,感悟文本的价值取向”的情感目标。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可观、可测。
【知识点分析】
1、随着语言环境认读汉字︰果山、树林、花园、田野。
2、在阅读中积累词汇︰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苹果,黄亮亮的的桔子,紫盈盈的葡萄。
3、语言经验积累︰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玉
米长出紫色的胡须,豆子披着黄色的盔甲。
4、语言能力训练︰玉米长出紫色的胡须,豆子披着黄色的盔甲。这是两个拟人的句子,让幼儿初步理解拟人句的特点。
5、朗读指导句︰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玉米长出紫色的胡须,豆子披着黄色的盔甲。在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6、读说结合点︰“梧桐树变黄了,枫叶树变红了,像蝴蝶一样从天上飘落下来”这是一个比喻句,仿照这样的句子说一个比喻句。
————————像——————————。
7、阅读切入点︰秋天就是这样多姿多彩,美丽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如画的世界。
积累新的语言经验,体会对秋天的景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活动方法】
本次活动根据文本内容和幼儿的特点,我选择了讲授法、提问法幼儿所用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图文对照法、迁移法、质疑发、朗读法、视听讲做结合法、练习法。
1、《秋天的色彩》课件以及相应的图片。
2、《秋天的色彩》文本录音及歌曲《秋天多么美》。
3、字卡:果山,树林,花园,田野。
【活动过程的设计】
本次活动过程的设计,依据早期阅读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四环节独特结构: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自己阅读。第二个环节,在幼儿自己阅读之后,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第三个环节,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第四个环节,归纳阅读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巩固消化所学的内容。同时采取了集体阅读、结伴阅读、自由阅读的形式,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阅读方法逐步推进,层层展开。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幼互动,启发谈话。
2、重温儿歌《秋天到》,让幼儿感受秋天的色彩,秋天的丰硕。3、导入课题:秋天就是这样多姿多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如画的世界,是这次活动的切入点。
1、提示︰听散文时你发现了什么?他们都画了什么地方的色彩?为什么要画画?﹙此环节运用了全语言教学的理念及方法,让幼儿整体感知理解文本所描绘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幼儿自由阅读画面内容,相互交流观察到的对象和感受
1、幼儿自由阅读画面内容
提示︰请发现每一幅图是谁画的?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景物的色彩?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认真看,仔细想,一会讲给小朋友们听。
2、幼儿利用已有阅读经验,自由结伴相互交流观察到的对象和感受。
﹙此环节的设置是为了给每位幼儿创设一个开口讲话的机会,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四、听录音,图文对照,集体阅读小猴、小松鼠画的内容,并用提问的方式引进新的阅读经验
﹙学习“黄澄澄XX、红彤彤的XX、 紫盈盈的XX”等词汇;学习汉字“果山、树林”。﹚
1、听录音,观察小猴画的画,讲内容,谈感受
2、听录音,观察小松鼠画的画,讲内容,谈感受
﹙此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教给幼儿阅读的方法,为幼儿迁移阅读经验做准备﹚
五、听录音,图文对照,幼儿自由阅读小兔子、小花猫画的内容,迁移新的阅读经验,并提出问题,相互对话。
﹙学习运用“五颜六色、 金灿灿”等词汇;学习汉字“花园、田野”﹚
﹙一﹚学习方法迁移﹙上下文迁移﹚
1、幼儿自由阅读小兔子画的画,提问题,讲内容,谈感受。
幼2:小兔子画的是花园的色彩。﹙师:出示汉字“花园”﹚
2、幼儿自由阅读小花猫画的画,提问题,讲内容,谈感受。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幼儿个体阅读积累经验,为幼儿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做启蒙铺垫。质疑的策略预备技能是其中的一种技能。加之这个环节与上面的两个环节在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上都有雷同之处,让幼儿学习前面两幅图的阅读方法,自己听录音阅读画面,问一问,说一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二﹚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延伸迁移新的阅读经验
1、结伴讲述
2、指名讲述
六、图文对照,阅读文本
﹙一﹚图文对照,集体学习最后一句话——“秋天的色彩,多么美丽呀!”
(此环节是对幼儿情感态度阅读经验的积累,让每位幼儿感受到秋天的色彩是美丽的。主要是通过开放式提问的方式,让具有不同阅读经验的幼儿都有话可讲,有感可发,达到每个幼儿都受益的目的。)
3、集体朗读:熊猫老师高兴地说:“秋天的色彩,多么美丽呀!”
﹙二﹚图文对照,朗读散文《秋天的图画》
1、教师示范朗读。
2、跟读︰①跟着老师朗读;②跟着录音机朗读。
提示︰小朋友们读时要小声,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语气。
3、幼儿集体朗读。
提示︰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怀着对秋天的爱来朗读这篇散文。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跟读可使幼儿眼、手、脑、口、耳五种感官同时并用,协调一致。朗读就是让孩子摆脱录音,独立地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朗读有助于培养幼儿语感;朗读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文章内容和情感;朗读能及时反映出幼儿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所以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非常重视朗读。﹚
七、活动延伸
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秋天的色彩,为第二个教学活动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