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幽兰墨竹图》

标签:
文化 |
分类: 现代作品 |
http://s10/mw690/0023p8cIgy6JFQbofe9d9&690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 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和学习。[3]
张大千原名张正权。1919年,他到松江禅定寺为僧五月,逸琳法师取《长阿舍经》所说“三千大千世界”,为他取法号“大千”。张正权从法师为自己取的法号中悟出,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可包含在一个人精诚专一、锲而不舍的一念之间,从此便以张大千为名字,别号“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 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 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6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那种墨彩辉映的效果使他的绘画艺术在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中独具气息。
自古以来,一个画家能否承前启后、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传统功底是否深厚。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 石涛和八大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然而他对这些并不满足,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这些壁画以时间跨度论,历经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
历史上许多人临摹的画一般只能临其貌,并未能深入其境;而张大千的伪古直达神似乱真。为了考验自己的伪古作品能否达到乱真的程度,他请 黄宾虹、张葱玉、罗振玉、吴湖帆、溥儒、陈半丁、叶恭绰等鉴赏名家及世界各国著名博物馆专家们的鉴定,并留下了许许多多趣闻轶事。张大千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品已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他的《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他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师古人与师造化历来是画家所遵循的金玉良言。
师古人自然重要,但师法造化更重要,历代有成就的画家都奉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做法。大千在学习 石涛的同时,也深得古人思想精髓,并能身体力行。张大千说:“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的多才有所获。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都是一样的。”他又说:“多看名山巨川、世事万物,以明白物理,体会物情,了解物态。”他平生广游海内外名山大川,无论是辽阔的中原、秀丽的江南,还是荒莽的塞外、迷蒙的关外,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
在大千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中,他始终把黄山推为第一,曾三次登临。大千之所以偏爱黄山,主要来自于石涛的影响,黄山既为石涛之师,又为石涛之友。大千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不佳。但黄山之险,亦非它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大千在50岁之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50岁之后更是周游欧美各洲,这是前代画家所无从经历的境界。张大千先后在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居住,并游遍欧洲、北美、南美、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的名胜古迹。所到之处,他都写了大量的纪游诗和写生稿,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同时为他日后艺术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读书对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说有人问唐伯虎的老师周臣,为什么他画的画反不如他的学生唐伯虎,周臣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与其他成功的画家一样,大千也是一个用功甚苦,读书渊博的画家。他平时教导后辈:“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画画和读书都是大千的日常生活。过去是如此,借居网狮园后更是这样,朝夕诵读,手不释卷。在外出旅途的车中船上,大千也都潜心阅读。一次,大千从成都到重庆,友人托他带一本费密的《荒书》。到家后,大千即把路上看完的《荒书》内容、作者的见解、生平以及这位明末清初的四川学者和石涛的关系,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实在令人惊讶。因为这是一本艺术之外的学术著作。读书的习惯一直伴随到大千晚年。他常说,有些画家舍本逐末,只是追求技巧,不知道多读书才是根本的变化气质之道。大千读书涉猎很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并不只限于画谱、画论一类的书。
简称“ 大千画派”。中国综合性绘画流派之一。由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共同创建。在二十世纪20年代,张善子、张大千在上海西门路西成里“大风堂”开堂收徒,传道授艺,所有弟子们皆被称为
1918
年,张大千的母亲曾友贞曾画《耄耋图》。6年后,四川老翰林,著名藏画家傅增湘先生在此画上题了一段长文:此戏猫舞蝶图,内江张夫人曾氏友贞所绘也。夫人为吾友张君怀忠之室,清才雅艺,有赵达妹氏机针丝三绝之称。此虽写生小帧,而风韵静逸,正复取法徐黄。夫近人之物,最为难工,宣和内府所藏,画猫者惟取李霭之,王凝,何尊师三家,盖其难固在能巧之外者矣。夫人既擅绝诣,晚年尽以手诀授哲嗣善孖,大千,视文湖州张氏女临黄楼障以传子昌嗣,竟成名家者,先后同符,而二子亦咸厉志展能,飞声海内,号为二难,清芬世守,当代贤之。抑又闻昔人之评画也,猫形似虎,独耳大眼黄为异,惜尊师不能充之以为虎而止工于猫,今善孖独以画虎名,循流溯源,意必承颜奉教为多,然则夫人之充类以神变化,固贤于尊师远矣。岁在癸亥九月江安傅增湘识于藏园之长春室。
作者:张大千(现代)
形式:镜片
质地:笺本泥金圆扇
尺寸:25cm×25cm约0.6平方尺
内容:楚泽之遗。
款识:蜀人张大千爰画于欧湘馆中。
印鉴:张爰(白文)、大千(朱文)
简介:
名字由来
艺术特色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50岁进于“瑰丽”,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艺术评价
大千画派
张大千人物画作(40张)
“大风堂门人”。它是一个有别于“长安画派”、“海上画派”、“京津画派”等唯一不以某个具体区域划分和命名的画派;它是一个延续、开放、包容性极强的中国画中的综合性画派,不管是山水、花鸟、人物画种,还是工笔、写意、泼墨泼彩等画法,大风堂画派的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国画画派。事後,张大千十分佩服杨宛君处变不惊、有勇有谋的胆量。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画意境清丽雅逸。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他和当时许多画家担负起对清初盛行的正统派复兴的责任,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使得自乾隆之后衰弱的正统派得到中兴。
家庭关系
〔1〕从这段长长的题跋中,不难看出张善子,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得自于母教。 有此贤母,方能教导出善子,大千这样的杰出人才。张怀忠夫妻共生有九男二女(一说张氏夫妇生有十男二女),其中长子、五子、六子、七子、次女早夭。二子张正兰。据《张氏家乘》记载:“因八世祖不戒于火将家乘焚毁,九世祖尚属髫年,致将班次忘记。兹遵九世祖遗命,着由十世祖起,另拟二十字作班次,俾后辈有所遵循。”
〔2〕这20字是:“正心先诚意,国冶本家齐,温良恭俭让,子孙永保之。”张大千一辈是第十世,属“正”字辈。张正兰又名泽,因他与长子是双胞胎,故取字善孖,后改称善子。张善子生于1882年7月12日(清光绪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由于家中长子早夭,他在家里的地位相当于老大,说话颇有份量,对张大千的影响也最大。成名以后的张大千曾说:“我之所以绘画艺术有成就,是要感谢二家兄的教导。”
〔3〕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没有张善子,就没有张大千。1917年,张大千东渡日本,在京都学习印染,课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学诗,学治印。此时张善子也在京都。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善子发现了大千卓越的绘画天赋和才能,对张大千关怀备至,所需金石书画及参考资料莫不搜求以供,并经常指点书画之道,使张大千获益良多。1919年,张大千从日本京都公平学校归国,向父母提出要到上海拜师学习书画,父母反对。在这个决定张大千今后命运的关键时刻,张善子站到了弟弟一边,支持他到书画家荟萃的上海拜师。“张善子对其弟的支持,还表现在不断地携带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八弟出入上海滩上的文人雅集,利用各种场合,把八弟引荐给艺苑前辈名流,诸如陈散原,傅增湘,黄宾虹,齐白石,柳亚子,叶恭绰,谢玉岑,郎静山等等,张大千都是通过张善子的引荐而得以结识的。”
〔4〕张大千在上海很快就能露出头角,与这些艺苑前辈名流的提携分不开。张善子在中国画坛上也是个很有成就的画家。词人谢玉岑在《记画家张善子大千兄弟》一文曾这样论张善子的绘画:“早承家学,佩鞢之岁,即通绘事,花鸟外,山水比唐六如,郑穆倩:人物如陈老莲,张大风;走兽法李龙眠,赵松雪,无不精妙”。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画。后专攻画虎,又号虎痴,代表作有《十二金钗图》,《怒吼吧,中国》等。张善子是一位爱国画家。早年他参加过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并发起成立了内江保路同志会,积极参与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抗战期间,他奔走于国内外,以自己的画笔揭露日本侵略者,激励人民的斗志,为抗日军民募集了大量捐款,得到人民的赞誉。
纪念馆
前一篇:郭沫若为李芳远草书《钓鱼城怀古》
后一篇:盛茂烨《雨霁归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