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昌硕自诗草书《饮六三园诗》

(2013-04-21 20:12:03)
分类: 清代作品



http://s15/mw690/7035f55cgdadddda92b5e&690

http://s4/mw690/7035f55cgdba28c2a80b3&690



 

作者:吴昌硕(清未

形式:立轴

质地:绢

尺寸:36cm×99cm×约3.2平方尺

内容:世事瘖何補,人情媚盖工。汤君搜野史,游屐趁天风。帘浅通花气,盃深语醉翁。苦无商略处,阜帽忆遼东。

款识:饮六三园诗,辛酉(1921)仲秋,安吉吴昌硕

印鉴:吴俊印信长寿(白文).听有音之音者聋(白文)

:此二印与《吴昌硕篆刻集粹》第18、54页相符

说明:1:吴昌硕自作饮六三园诗》,未曾见发表过。

    吴昌硕一生以诗人自许,他于诗歌所投下功力和苦心,远胜于他用之于书画和篆刻。在他的时代金石刻划和绘画,仍被他看成是“曲艺”、“小技”,而作诗才是列身文人和仕途之必需。吴昌硕生当乱世,又在穷乡僻壤之浙西小村,家境和环境都未能给他从小有很好的诗教。他学诗已相当的晚,自云“三十始学诗”。而终其身学诗相当勤苦,同时也从中获得无上的乐趣。当闻王个簃先生云,吴昌硕八十后仍日夕苦咏,有时中夜得句,辄披衣而起,家人防其伤身和感冒,将其诗稿暂藏起来。某日,家人又劝他别写诗,吴昌硕竟发起脾气,以八旬高龄,却倒卧在地板上,不肯起来。其子吴东迈大为惊恐,最后急着连夜去请朱疆村来,反复疏解劝说,才算了事。吴昌硕仍是我行我素,咏呤自乐,直到八十四岁重阳登高,在华安楼雅集,他第一个赋诗交卷,其敏捷也如此。这是他去世前两个月,而临终仍有诗作。在七十岁后,他已很少奏刀篆刻,八十岁后,作画对外也称“封笔”,但咏诗,却是终其一生,乐此不倦。因此,在吴昌硕艺术中,诗是第一位的。吴昌硕本质上是诗人,他在一八八六年四十三岁时一首《赠内》诗中就极为自得地云:“平居数长物,夫婿是诗人”。但是,吴昌硕并未真正走上“诗人”的道路,在近代文学史上也并未占有真正的地位。而在同年(一八八六)开始,他却走向绘画生涯,渐渐的将诗、书、金石与绘画贯通一体,在中国绘画上成就了近代的“海派“巨匠。

2:六三园简介:

    六三园,是日本名士白石六三郎在上海建造的最大的日本私人花园,是一家高级会所,其日本料理名闻海上。白石六三郎是长崎人氏,原名武藤,1898年在上海文监师路(今塘沽路)开出了一家名“六三庵”的日式商店,生意兴隆。1900年他又开设了“六三亭”,以环境幽雅、风味清鲜出名,成为上海著名的日本料理店。1908年,他在江湾路购得土地6000坪,建造了此座大型园林、会所“六三园”,既有汉风唐韵,又有大和特征。园内环境清雅,景色旖旎,有大草坪、葡萄园、运动场等,遍植松竹梅及樱花,其中的绿樱尤为珍贵。园中还养有鹿、鹤、猴等动物。其主体建筑是二层楼的会所,飞檐翘角,具有古典气派,是日本政要、商界、艺苑的宴庆、娱乐及休闲之地。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来上海时,日本友人宫崎滔天曾在此宴请他。1922年孙中山广州脱险后回到上海,日本驻沪总领事船津辰一郎也在六三园为孙中山接风。

  吴昌硕能够结缘六三园,皆出于王一亭的引荐。白石六三郎颇有名士做派,喜好中国书画诗文,因此常有一些中国书画家、文人骚客在此相聚,翰墨飘香、笔花飞舞、诗文唱和,并观赏来自京都艺伎的表演。由于书画家、大实业家王一亭和六三郎关系甚好,因此自吴昌硕于1912年定居上海,特别是1913年乔迁闸北北山西路吉庆里后,王一亭就时常邀请吴昌硕到附近的六三园休闲小酌或品茗听曲。此时的缶翁虽已入耄耋之年,但他一直保持着鲜活的生活情趣,特别是对六三园雅洁明丽的环境很喜爱,从而成了此地的常客。1920年早春二月,吴昌硕和日本诗人、作家大谷是空在六三园的诗文酬唱,更是留下了名篇佳作。六三郎还特邀缶翁撰写了《六三园记》,勒石刻碑竖于园中,为六三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王一亭是一位既有艺术才情、又有社会能量和经济头脑的重要人物。正是他意识到缶翁那种既古朴浑穆、又雄健豪放的书画金石之风为当时的艺苑开了一大流派,定能为崇尚汉风的日本艺界所接受,而六三园正是日本政商金融实业界高端人士的聚集之地,是推介缶翁艺术的绝佳平台。于是王一亭专门向六三郎介绍了缶翁的书画铁笔之造诣,并在园中展示缶翁丹青翰墨金石之作,果然反应良好,颇得赞誉。颇有艺术鉴赏力的六三郎亦成了缶翁艺术的崇拜者,主动向来园宴饮的日本各界名流推荐。

  六三园举办吴昌硕书画展

  1914年金桂飘香、枫叶初红的时节,六三郎在六三园中的剪淞楼上举办了《吴昌硕书画篆刻展》。这是年届71岁的缶翁第一次个人展览,一时嘉宾云集、盛况喜人。特别是不少日本名流纷纷贴红认购,使缶翁艺名经此远播东瀛,誉满扶桑。也正由于这次画展的影响,是年冬季,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印出版了《吴昌硕花卉画册》,西泠印社刊行了《缶庐印存》三集。吴昌硕的润格也从这年开始大幅飙升,成为海派书画家中的标杆。

  六三园作为中日两国书画家交流的平台,时常有雅聚笔会,而六三郎对缶翁的笔墨刀艺更是推崇备至,经常在宴饮高潮之际向来客介绍缶翁艺术。而吴昌硕的日本弟子如水野疏梅、河井仙郎、长尾甲也和先生在六三园笔墨对应,雅兴联袂作画奏刀。河井仙郎虽远在日本,但每年必到上海拜望先生,请教艺事,并小聚于六三园。由于海派书画的领军人物吴昌硕时常作客于六三园,从1912年至1926年的十多年间,六三园实际上成了上海中日书画家艺术交流、展示的中心。海上书画家康有为、曾熙、吴待秋也时常在此雅集。1919年3月,中日收藏界在六三园联合举办了《沪上私家精品金石书画文物收藏展》。也正是通过六三园的揄扬及推介,加上王一亭、河井仙郎等人的努力,才促成了1922年在日本大阪高岛屋举办的《吴昌硕书画篆刻展》。而吴昌硕也在六三园中先后结识了日本大画家富冈铁斋(亲为其治印“东坡同日生”),日本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内藤湖南,日本书画名家、大收藏家中村不折等,从而奠定了吴昌硕在日本艺术界的高端地位。


作者简介:

    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8月1日,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21岁时回到家乡务农。耕作之余,苦读不辍。同时钻研篆刻书法。同治四年(1865)吴昌硕中秀才,曾任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同治十一年(1872),他在安吉城内与吴兴施酒(季仙)结婚,浙江归安县(今属吴兴县)菱湖镇人。结婚后不久,为了谋生,也为了寻师访友,求艺术上的深造,他时常远离乡井经年不归。光绪八年(1882),他才把家眷接到苏州定居,后来又移居上海,来往于江、浙、沪之间,阅历代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二十二年被举为安东(今江苏省连水县)县令,到任一个月便辞官南归。三十年夏季,与篆刻家叶为铭丁仁吴金培、王等人聚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探讨篆刻治印艺术,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艺名益扬。七十岁后又署大聋。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家,是当时公认的上海画坛、印坛领袖,名满天下。
                                           . 容之 .一                  http://s11/small/7035f55cgb76db541175a&690


 


                                             【艺术品门槛高.要投资须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