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巴慰祖刻铜套印

(2012-12-08 16:24: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清代作品
http://s15/mw690/7035f55cgd0531591050e&690

 
明月种梅花 
 

梅阁留春.荷亭销夏.自娱而已
 
 
读未见书如逢良友.读已见书如遇故人
 
 
热肠.冷面.傲骨.平心
 
 
莺边按谱.花前觅句
 
 
种五色瓜
 
 
不羡王侯知姓名
 
 
畏人嫌我真
 
 
对于此间得少佳趣
 
 
松竹风姿鹤性情
 
 
刚大
 
 
江上青山还六朝
 
 
 
燕子飞处柳烟低
 
 
护封
 
 
天涯知己
 
 
千古风情真里得
 
 
风弄月吟
  
 
琴书知己
 
 
明月前身
 
 
 一笑千山青
 
 
小窗多明
 
 
安且吉兮
 
 
坐花醉月
 
 
一日三秋
 
 
 出入日利
 
此套铜印作者以汉印为宗,章法自然,用刀工细,妙趣天成,不失为精品。
     
      套印源于战国,当时为二套印,称“子印”、“母印”,合称“子母套印”。东汉前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三套印,又称“子印”、“孙印”、“母印”,合称“母子孙三套印”,套印全部为私印。发展到明清时为铜套印,最多为十几套,一般为三四套。内容都为闲情逸致,吟月弄花,反映当时文人的雅致和情趣。 
    

     巴慰祖,[清](一七四四―一七九三)字予藉,一字子安,号晋堂,一作隽堂,又号莲舫,歙(今安徽歙县)人。官候补中书。少读书,无所不好,亦无所不能。弆藏法书、名画、钟鼎、尊彝甚伙。时伪作古器,脱手如数百年物,虽精鉴者莫能辨。尝制铜都承盘,字体抚散氏盘酷似。所画山水、花鸟皆工,然不耐皴染,成幅者绝少。人得其残稿,独珍重爱惜之。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作疏林茅屋图,载艺林旬刊。刻印宗穆倩(程邃),务穷其学。帝及钟鼎款识,秦汉石刻,遂工隶书,劲险飞动,有建宁、延熹遗意。卒于扬州,年五十。《广印人传、画友录、中国艺术家徵略、歙县志、述学》篆刻

  巴慰祖清代篆刻家。善仿青铜器。他浸淫秦汉,曾摹过很多汉印,得古茂之气,也力学六朝唐宋朱文,因此他的篆刻工致秀劲、章法构思精密又富于变化有自己面目。在皖南影响很大,其外甥胡唐最得其法,风格更加婉约。他有《四香堂摹印》、《百寿图印谱》留传,能得汉印精髓。过去因他作品极少而被列为皖派,但在战后发现的原印看来,与程邃的风格是不同的。

    巴慰祖治印初学皖派大师程邃,后来改学汉代古印,构思奇巧、章法缜密,得汉印之神而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卓然成为篆刻大家。他的印作构思精巧,工致挺秀,章法多样,富于变化。他继程邃而后起,印风与程邃相近,风格却更为淳朴规范,典雅工稳,有流畅挺秀、工致细润的美感。后人赞他的印章“巧工引手,冥合自然,览之者终日不能穷其趣”。 

  他的篆刻喜用“涩刀”,直追秦汉,境界甚高,成为清代中期一位声名显赫的篆刻大家。巴慰祖临摹古印,浸淫秦汉,功底非凡,得汉印之神而又有自己的特色。巴慰祖自刻的“莲舫”铜印一枚,庄严典重,温厚静穆,上密下疏,平稳自然。他制作的朱文印“遗稿天留”,石质雕刻精美,印文构造精密,线条畅达,神采飞扬,具金石意趣。白文印“深得酒仙三昧”,为寿山红半山巧色巧雕双狮钮印章,工整秀劲,构思极精,字体紧凑,疏中有密,笔道变化多端,朱底厚重,白底跃动,耐人玩味。巴慰祖作印,无论朱白、无论大小,皆能紧紧把握住稳健、静穆的格调,无丝毫浮躁之气。因而,他比当时的印家更多了一分深邃感。这应该与他力摹古玺汉印,仿制青铜彝器,琢砚造墨,长期把玩上古器物,心摹手追大有关系。巴慰祖著有《四香堂摹印》、《百寿图印谱》留传。

 类似此铜套印.在2010年4月22日.上海工美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以人民币95,200成交

                                . 容之 .一                  http://s11/small/7035f55cgb76db541175a&690

 

                                          【艺术品门槛高.要投资须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转载.品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