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爨体自有后继人

(2021-01-14 19:53:19)
标签:

鲁锡堂

文化

杂谈

书法

分类: 序跋书札

我国著名的爨体书法家沈长轩2021年1月6日在古城绍兴驾鹤西归,享年98岁。本文系10多年前《沈长轩书法作品集》出版时的文章,今重发以致哀悼缅怀……

     爨体自有后继人

       ——《沈长轩书法作品集》出版

    £鲁锡堂


  由沈定庵先生题签的《沈长轩书法作品集》,最近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书法名城绍兴可喜可贺之事。

 

  沈长轩这个名字曾与“鉴湖越台名士乡”一所独特的学校联系在一起。他与绍兴著名教育家邵鸿书先生一道主持创办了越新电大,同时协办越秀外国语学院前身的建工作。如今,沈长轩这个名字又与书法连在一起。他的爨体书法古拙、典雅、遒劲、清朗,颇得已故著名书法家周庸邨先生之遗风,被一些书界人士高兴地称为“爨体自有后继人”。

 

  其实后继者已非年轻。沈长轩先生今年已八十又七,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后光荣退休,本可颐养天年然而他老而意志弥坚,继续苦学书法,且书艺日臻精湛。

 

  沈先生是我读高中时的老师,曾任校教务主任。虽未直接得到他的“传道授业解惑”,但我对他的书法,心仪很久了,他的隶、楷字体漂亮得一如标准范字。

 

  沈长轩1924年出生于古越欧乡(今绍兴平水镇剑灶村)。复旦大学肄业,英士大学(浙江师范学院前身)毕业。少年时酷爱书法,潜心临摹名碑法帖,在邻近乡里小有名气。在故乡的一些景点、庙宇里,至今还留着他年轻时写的楹联和匾额。

 

  “反右”和“文革”中,沈老师也受到很不公正的待遇,下放劳动20余年。在艰苦的环境中,他没有放下心爱的狼毫,潜心苦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才恢复工作,在我的母校绍兴市皋埠中学任教数年,后调入市里参与筹办越新电视大学和越秀外国语学校。在繁忙的校务中,他还见缝插针,磨砺不辍。

 

  沈长轩先生真正专攻爨体,并且书艺进入新的境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一年,他有幸结识当时已八十高龄的我市著名书法家周庸邨老先生。周老的悉心指点,激发了沈先生继承爨体书艺的志向。从此,他广收历代爨体书法楹联碑帖,孜孜以求,取其精华,力求创新。学习东晋名帖《爨宝子碑》体达十余年,作品远播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如今他已成为我国极少数继承爨宝碑体的书家之一。据悉,其作品已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得过全国书法大奖赛一等奖、《中国书画报书法精品展奖等多次中央领导和海内外名流题过扇面,作品还被日、韩、英、美等多国藏家收藏。2004年绍兴电视台、钱江电视台曾作专题介绍这位我国著名的爨体书法家。

 

  因曾供职媒体,数次采访周庸邨老先生并有一定的交往,对爨体颇为喜好,也略知其一二。爨宝子碑原系东晋著名碑刻,据传此碑建成距书圣王羲之逝世仅约30年,清代乾隆末年在云南出土,道光年间才受世人注目。其字体朴质奇特,布局错落严密,深得人们喜爱,曾被清代名士康有为尊之为“真书的鼻祖”。绍兴周庸邨老先生与广东的秦萼生先生曾被誉为当代南北两大爨体代表人物,号称“南秦北周”,可惜两老早已谢世。爨体因须具有楷书的基础、隶书的笔意,并渗入魏碑的精髓,字体奇特,目前临摹者甚少,能学到形神兼备者更是寥若晨星惟此,更显沈长轩先生之难能可贵。

 

  沈长轩师古拓新,其书法用笔方峻,起收果断,似昆刀切玉,笔力雄强,结体茂密,继承汉碑法度,有隶书遗意,运笔方中带圆,笔画沉毅雄拔,兴酣趣足,意态奇逸。古越文化,源远流长,奇珍遗存,不胜枚举。沈长轩先生能老当益壮,继承爨宝碑体这一书法瑰宝,并创新追求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诚乃后学楷模也!

本文原载于2010年《沈长轩书法作品集》一书


爨体自有后继人

爨体自有后继人

爨体自有后继人

爨体自有后继人

爨体自有后继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