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的海鲜,在祖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因其温和的海洋气候,使得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交汇区域的连云港海州湾渔场的海鲜,呈现独特的味美。
海蛎,有海洋的地方大多生长,这种在礁石上生长的海鲜,有其非常特有的鲜嫩,在路旁一边剥壳一边卖的海蛎最好,因为它没有被贪心的卖家使水,这样的海蛎买回后,稍微放一点盐,用不多的淡水洗一下,将破损的蛎壳洗去,放进锅中,再酌量加一点卤水嫩豆腐,出锅时用生粉勾芡一下,放少许香菜、淋几滴香油,洒一点黑胡椒粉。那鲜嫩浓白的海蛎汤,让你吃了一碗还想吃一碗,在连云港上世纪80年代老火车站拔台口的海鲜一条街上,不到40岁的哑巴女人做的海蛎豆腐堪称一绝。
清蒸舻鱼一直以来都是连云港海港大酒店(原港务局招待所)的招牌菜,厨师们能将5~6斤一条的舻鱼清蒸得鲜嫩入味,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做这道菜,要先将舻鱼用刀在脊背上打斜刀片,用上等好酱油、料酒、香醋、葱姜等腌制半个小时左右,放进笼中急火猛蒸,临出笼时再将一寸长的葱丝、红肉辣椒丝洒上,这样,新鲜的舻鱼被急火清蒸得鱼肉饱满开绽,洁白如脂,而放入口中新鲜爽口,口感脆嫩,色彩更是让人食欲大增。
春天连云港的梭子蟹最肥美,那满黄的梭子蟹只要蘸上汪恕有滴醋,加少许生姜米即可,在海鲜烹饪中,要数水煮梭子蟹、对虾最省事了,所以说,真正的海鲜应该是“原汁原味”的为妙。为什么内地烹饪海鲜往往不好吃,关键是他们常常按淮扬菜系的做法,特别是用老抽之类的酱油,不仅让海鲜失去了清新的本色,而且酱油味太浓,盖掉了海鲜味。比如烧鲜带鱼,秋天的连云港带鱼是一年中最鲜嫩的季节,带鱼不要过宽、重,3~4指宽最好,银白色的鱼鳞绝对不要去掉,除去内脏、鱼鳃,将汤料兑好煮沸,将两寸长一块的带鱼川汤而下,急火猛煮十来分钟,临出锅前淋一点镇江香醋,洒一点胡椒粉即可,注意:兑汤时千万不要放老抽,应用生抽或者冷拌酱油,要放少许白糖提鲜。要记住,在市场上买带鱼,千万要识别哪是地产带,哪是南海的深水带鱼?那种脊梁呈灰黑色,眼睛大大的发黄眼圈的,就是深水带,不好吃,连云港的地产带鱼,在带鱼中是最好吃的,过去曾经有40多斤齐门长的带鱼,现在已经罕见了,四指宽的就算是特带了。
在海鲜中,要数炒花蚬最便宜,要买经过海水度过泥沙的花蚬,我们戏称花蚬是海瓜子,因为它炒上一大盘也就至多花10块钱,炒花蚬千万不要放酱油,喜欢吃甜的可以少放一点糖,出锅时一定要放黑胡椒粉,还可以用淀粉勾芡一下,辣椒因人口味而宜,但是,必须要放一点,改一改海腥味,提高食欲感。
在连云港吃海鲜,贵的要数鲍鱼了,前三岛养的鲍鱼口味就不错,我以为,最好吃的并不是鲍鱼拚饭,而是生吃鲍鱼片,有如吃三文鱼片那样,将新鲜活鲍鱼洗净,片成薄薄的鲍鱼片,放在冰块上,蘸上芥末、上等酱油、滴醋,非常有口劲,而且是清补的佳品。
在鱼类最细嫩的恐怕要数小眼黄(鱼)了,这种头大尾巴细小的小眼黄,肉最嫩,简直就是到嘴到肚。但是这种鱼一是个头长不大,顶多也就十公分长,一斤要秤几十条,新鲜的小眼黄洗净后也是将汤料兑好煮沸川汤而下,急火猛煮十来分钟,临出锅前淋一点镇江香醋,洒一点胡椒粉即可,兑汤时千万不要放老抽,放少许凉拌酱油,再加少许白糖提鲜,有的还将番茄酱加一点,孩子最喜欢吃。要注意的是烧小眼黄,水要一次放到位,能漫过鱼即可,要将鱼一并头顺滑进锅里,出锅时再一顺头尾地溜进盘中,这样,一条一条金黄色的小眼鱼整齐排在盘中,要是加进少许番茄酱,颜色更是诱人。现在市场很难买到新鲜的小眼黄了,要是碰上了,劝你绝不要错过,买两斤也就20元钱,吃个细嫩如脂的小眼黄——过瘾!
海里的鱼数海刀鱼、加吉鱼和黑三代鱼算是海中的珍贵鱼类了,现在一斤以上新鲜的要卖到30多元。要学会区别野生的还是养殖的,这三种鱼连云港前三岛最多,但是不成群,往往都是通过垂钓得到的。红加吉鱼要算最珍贵的了,无论清蒸还是红烧,都让你口感鲜腻,肉愈嚼愈香,做这道菜,依然不能放老抽,火要中等,烧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因为野生的身板比较厚重,时间短了烧不透,可以打斜刀,便于入味。
连云港有句话叫海里三样香:马交、勒鱼、碗口鲳。马交鱼的鱼头是愈嚼愈香,而咸勒鱼更是慢慢地品,愈品愈香,那真是留在舌头尖上久久让你回味的鱼香;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每年春节,每家可以凭粮食本一户卖一条三斤左右的勒鱼,来家煮鱼豆,一条鱼可以煮一脸盆的鱼豆,依然非常的鲜香。连云港有一家饭店专门有一道清蒸咸勒鱼菜,真是愈嚼愈香啊!马交鱼丸是鱼制品中的上品,连云港墟沟东大巷一家专做马交鱼丸,说你不信,如今春节市场上几乎没有排队买年货的了,但是,他家的马交鱼丸可是十分的抢手,要起个大早,在寒风中排队,去晚了就买不到了。马交鱼丸要做到细腻、鲜嫩、溜滑、有弹性,是不容易的。马交鱼丸是将肉取出,用搅拌机绞细碎,放进葱、姜汁,鸡蛋(最好是纯蛋清)、生粉、盐、油,再手工按顺时针方向使劲搅(千万不要左右来回搅),而且边搅边加水,一直搅到放进筷子能站立在糊状的肉泥中。马交鱼丸可以是水汆,也可以是油炸,相比较各有优点:水汆的比油炸的要嫩一些,而油炸的可以放时间长一点,且不易碎。做马交鱼后的鱼架等杂碎红烧是最好吃的了,因为马交鱼香,所以下酒最好,一边嚼着鱼头鱼刺,一边品味,真是回味无穷啊!你吃过马交鱼子干吗?那绝对是极品下酒菜。春天的马交鱼满肚鱼子,要是7~8斤甚至更大的马交鱼取出的鱼子晒干后,放在笼中清蒸,上桌时切成薄薄的鱼子片,枣红色的半透明鱼子片,那真是愈咀愈香,现在几乎是吃不到了,上世纪60~70年代我曾经吃过,那时不当稀罕,就像啃萝卜干,如今可真稀罕了!碗口鲳是说鲳鱼最好如碗口那么大,因为太小了吃不到肉了,太大了就老精了。碗口鲳的最佳吃法就是清蒸,犹如我在上面列举的舻鱼做法,将鲳鱼打十字花刀,但是,要在清蒸时用碗反扣在盘上,在端上桌时再将碗拿掉,那时,鱼的清香便立刻在桌上弥漫,清蒸的鲳鱼可以用色(银白)、香(清香)、味(鲜嫩)、美(赏心悦目)来比喻,不为过分。
“六月满滩秋几钩”,这是对吃两种鱼选择的最佳季节。满滩鱼,此地人称“踏板鱼”,肉质细嫩,肥美,而且去头(损耗)最少,一条鱼就是肚里的少许内脏、两小片鱼鳃,中间一根鱼刺。几天前我曾看到一条8斤多重的满滩鱼,卖鱼的要价1200,足实让我吓一跳!满滩鱼有个特点,几乎不论老少大小,肉质都一样的嫩,吃满滩是在秋天,晚秋最肥美,春天下过子的满滩是最瘦的时间,肉质也疲软不肥。几沟鱼最好的吃法是晒干后清蒸,秋天新鲜的鱼洗净后,从中间一片两开,稍微放点盐、料酒(也可放一点白酒)腌制一下,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待大半干了,就可以收起,最好是放在冰箱的保鲜间,吃的时候,稍微洗一下,切成片,放一点葱姜、料酒、糖、香醋等,进笼中清蒸。如果有炭火烧烤,将鱼体中的油烤出,味道更是香、鲜、脆,实在是爽口啊。
在煲汤的海鲜食材中当数连云港特别盛产的沙光鱼,晚秋至次年正月之间的沙光鱼是最为肥美时节,冬天到正月时,沙光鱼大个头的一斤3~4尾,洗净后整条下锅,在葱姜炸香后,将鱼在锅中翻炒一会,添上足够的冷水,中火,或者小火,煲一个来小时,一锅白白浓浓,鲜味十足的鱼汤就煲好了。要注意三点:一是尽量使用铸铁锅,二是必须翻炒一小会,三必须是冷水下锅,这样煲出的汤犹如牛奶般浓郁。出锅时撒上香菜、蒜苗沫,淋几滴香油,洒一点黑胡椒粉。这时的鱼肉已经没有什么好吃的了,倒是又肥又大的鱼头,特别是两鳃上的那块凸起的肉,非常的鲜嫩。沙光鱼的寿命大都一年,倒了它将繁殖后代的满腹鱼子下进大海,它的身子就疲软得像棉花了,随之就被其他鱼当饵料。渔民有句对沙光鱼的传说,是说沙光鱼曾经在海龙王面前炫耀自己:一年一尺长,三年赶上你老龙王。龙王听罢,这还了得,于是下旨:沙光鱼一年一投胎。所以在鱼类生长中,沙光鱼算是最肯长,也是寿命最短的鱼类了,在一年时间,最大的要长到近半斤重,它的胃口特别好,小鱼小虾,甚至连海底、礁石上的青苔都是它的饵料。
最后再讲一下比沙光鱼还要鲜的汤菜食材——籽乌。在五一节前后,是一年中籽乌最肥满的时节。你在海边看到渔民刚捕获的籽乌,新鲜还没有被鱼贩用淡水泡过(经过淡水浸泡过体积膨胀,鲜味大大降低)。透过籽乌身体,你会看见下体的囊袋中有凸起的呈莹光淡绿色的乌籽,这样的籽乌最肥满。连云港有道似汤又似菜的海鲜,叫籽乌烧青菜粉皮。籽乌汤虽然赶不上沙光鱼浓厚,但是其独特的鲜味,那是要“味(位)”高一等的。可惜现在已经很难吃到这样时令,这般肥鲜的籽乌了,过去渔民曾经将籽乌晒干了,就如同在上文中提到的马交鱼子干一样,都是下酒的极品海鲜。
限于篇幅,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比如八带鱼、比目鱼、乌贼鱼、黄姑鱼(连云港很少有真正的黄鱼)、马面鱼(俗称老鼠鱼)、凤鱼、海鳗鱼、石杂蟹(秋天在海边生长,最肥的一种叫玫瑰红的大鳌海蟹)、黄毛虾(又叫白虾)、毛蚬、文蛤、扇贝、狗腿鱼、黄季鱼、大头黄(鱼)等等。
连云港有很多比较有特色的海鲜饭店,只是你要会选,倘若你是外地人,最好通过当地的朋友、亲戚,帮你物色价廉味美新鲜的海鲜馆。其实,会做海鲜,最好还是在家里做,自己上街赶着傍晚的潮水,卖来最新鲜的海鲜,练练手艺,又不贵,何乐而不为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