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橡皮擦不掉的岁月痕迹 |
最近几天有点懒,不太愿意动笔,好几天没更新。早起爬山也暂停了,上周是因为下雨,这几天是贪恋被窝里的温暖。不好,要像helen和yannie学习,要做一只勤快的小蜜蜂。哈哈
清明休息3天,做了3天的司机。老家这次一共回去祭扫的人数是27人,全家总人数是38人,还缺四叔一家,小姑姑家只来了三人,还缺4人,还有一个弟弟在南京读研究生,其余都到了。
生于民国3年的爷爷,是何家最小的一个少爷,今年已经96周岁了,脑清目聪,不仅仅记得我们一家人的名字,还记得我们南京的家里电话,而且,南京市话升位加8以后,他还能搞掂,隔断时间就致电我们,问候关心爸爸身体,还关心我们搬的新家有多大?上班有多远?开车上班吗?是不是还还和小鹰一个单位,嘱咐我要多洗一些家庭照给他带回去,他要看、、、、、、
每顿饭,全桌人就他和何昱达饭量最好,一老一小横扫餐桌,其余人望桌兴叹。何昱达回到南京后,还屡屡感叹太爷爷的食欲居然比他还好,真厉害!
关于老祖宗的逸事,最近的有几宗。
其一:
有一天老人打电话到自己的外孙费跃家,恰巧鹞鹞哥不在,其女薇薇在家,有对话如下:
老:请问是费跃家吗?
女:是的呀,他不在家,请问你是谁?
老:我是何清江
女:我不认识
老:哪你是谁?
女:我是费昕瑀
老:我也不认识
然后两人悻悻的挂断电话,老的只知道曾外孙女叫薇薇,不晓得有个费昕瑀;小的长大到20多岁,只知道老的叫老太公,不记得有个何清江;此事后来被家人传为笑话,每次说起来,就觉得有意思;所以,聪聪弟弟自此以后,开始建家谱,免得一家人互相不认识。
其二:
外子何鹰,是老人最喜欢的一个孙子,这个全家人都公认,我93年第一次和他回老家过年,作为一个还未得到承认、未过门的孙媳妇,我一进家门,老人就去给我做了一碗糖水锅滋卧鸡蛋,据四位儿媳妇说,他们从来没有享受过如此待遇。哈哈。每次回去,作为老人最喜欢的一个孙媳妇,我都会给老人一点钱,每次呢,老人都会推辞一下,然后收下。这次也不例外,趁人不多,我就掏了500元钱给他,嘱咐他自己买点喜欢吃的,保重好身体。何鹰好奇,非要问爷爷:你把大家给的钱收好没有,收哪里了,会不会被老鼠偷走?爷爷但笑不理,只说:收好啦,收好啦,就是不告诉这个孙子,收哪里了?笑死我了。
其三:
老家在崇福镇,n年以前,这个镇比嘉兴桐乡都繁华。爷爷年轻的时候,也走南闯北,见过些世面,不过,进入80岁以后,就没再出过崇福了。05年有一天,他去看惯常给他看病的医生,结果,这个医生把家搬桐乡去了。老人觉得桐乡有啥大不了的,以前阿拉不经常去的吗?于是,就独自一个人,到汽车站买了张汽车票,做到了桐乡市。他印象中,桐乡汽车站门口有许多的三轮车,下了汽车,叫上一个三轮车,说出自己要去的地方,轻松的就可以完成。
结果这10多年沧海桑田的变化,不是老人前半辈子可以想象的,当他下了汽车,出了汽车站,一看,不仅仅没有三轮车,眼前的桐乡,已经不是他记忆里哪个小城,楼高车挤,马路上车马如龙,哪里去找自己熟悉的医生呢?
老人在汽车站门口等了一会,看到有公共汽车站,其中有一路公交车到桐乡中学,他的外孙前些年调到这个中学教高中,于是,他就上了这趟公交车,到了中学,偏偏还是星期天,学校不上班,他只好找到传达室,告诉传达室里的校工,说自己是费跃的外公,请费跃来接一下自己。校工看到老人,急忙打电话叫鹞鹞哥,鹞鹞哥接到电话,着实吃惊不小。那一年,老人已经是92岁的高龄了。
所以,我这次清明回去,和爷爷聊天,问他想不想到南京我们家住住,他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似的:要得,好得了好的了时,许多的人就呵斥我不好去挑逗一个老人。
走之前,老祖宗让我们把新家详细地址写给他,当他看着他小心翼翼的收好写有我们南京的地址的纸条时,我突然觉得有些玄,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接到电话,电话里老人用他的家乡话说:小鹰阿囡,我已经到南京汽车站了,你来接我一下阿好呀?
我有些期待,又有些忐忑。
下图是聪聪弟弟建的何家家谱。图片可能不是很清楚,将就些看看,我很庆幸我们有这么多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