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内外各大媒体4月17日报道,伊朗北部城市努尔(Noor)一名现年26岁、名叫巴拉尔(Balal)的男子因2007年在街头打架时,杀死了当时只有17岁的阿卜杜拉·侯赛因匝德(Abdollah
Hosseinzadeh)而被判处绞刑。按照惯例,在刑场上,受害人的父母会踢开绞刑架下面的椅子完成死刑的执行。当巴拉尔被带到刑场时,他边走边叫,似乎在跟自己的命运作最后的抗争,而此时他母亲蔲卡布(Koukab)无力再支撑自己而瘫坐在围栏边,等待最终失去儿子的结局,同时,受害人阿卜杜拉的母亲玛雅姆(Maryam)也代表家人向在场的人群诉说了失去爱子后给她身心灵带来的巨大悲痛和煎熬。然而,就在执行绞刑前几秒,玛雅姆(Maryam)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她站在另外一个椅子上扇了巴拉尔一个耳光,然后高声说“你被宽恕了!”随后和自己的丈夫将处以绞刑使用的绳圈从他脖子上摘下。见此情景,本已经放弃了希望,瘫坐在地上的蔲卡布上前来和玛雅姆抱头痛哭,在场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一过程被在场的伊朗ISNA摄影记者阿拉什·卡牟士(Arash
Khamooshi)完全捕捉下来。
玛雅姆和她丈夫将杀害自己儿子的巴拉尔从绞刑架上释放并松开套在他脖子上的绳子
蔲卡布抱着被害人的母亲玛雅姆哭泣
记得十多年前曾看过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电影Dead Man Walking(中文名为《死囚漫步》或《越过死亡线》)。该电影改编自美国一位名叫海伦·普雷金(Helen
Prejean)修女的真实故事。她应死刑犯马修·庞谢特(Matthew
Poncelet)的要求开始跟他通信,后来又到监狱去探望他,逐渐成为他的知己和心灵寄托,也了解了马修不幸的成长经历及杀害一对年轻恋人的真相:生活在一个破碎家庭中的他,从小饱受过各种辛酸的遭遇;作案当晚,他只是从犯,真正的凶手是另一个同伙,但那人却没被判死刑。海伦修女因此希望法庭能够同情马修的不幸遭遇,并明白对他的判决是不公正的;在面对他人的愤怒和两位年轻受害人双亲的悲痛时,她还冒着被误解和拒绝的风险,以最大的耐心和勇气要求他们谅解并饶恕马修的罪孽,但最终没有成功。不过,因着她不离不弃的陪伴和坚持,本来一直不肯悔改的马修在行刑前终于突破牢固的心理防线,真诚忏悔了自己的罪过,并向受害者父母道歉,同时,他也对站在旁边准备执行死刑的狱警和法官说:“我承认,我杀人是错误的,但国家杀人也是错误的!”最后,在包括受害者父母、自己家人和海伦修女的注视下,马修平静地接受了注射死刑。从那以后,海伦修女便为废除死刑而开始了她不屈不挠的呼吁和行动,直到今日。http://s2/mw690/0023mUyxzy6IbuEJ2WR61&690
毋庸置疑,人类社会中有无数宣讲甚至推崇报仇雪恨的思想观念,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血债要用血来还”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有人敢于挑战建立在复仇和偿命基础上的死刑,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愿意通过身体力行来挑战这样既定的规则,其中教导其门徒们“要爱人如己”,且“要爱仇人”的耶稣基督,就是典型的例子;即使他被人钉在十字架上时,还祈求说“父啊,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而这样的精神理念也被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所欣赏和实践:印度的圣雄甘地、德兰修女、美国的马丁·路德·金、南非的曼德拉、不但宽恕并到监狱探望了他刺客的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等。
是的,要宽恕和爱自己的仇人实乃违背人性自然倾向的行为,但上述圣贤之辈和今天这位伊朗母亲却以自己活生生的行动告诉我们说这是有可能的,而且只有如此,人类才能从“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和释放。不是吗?人类数千年的经验智慧告诉我们,心中装着仇恨的人是痛苦而不幸的人,只有放下仇恨选择宽容,纠缠在心中的死结才会豁然脱开,生命才会有安详、纯净的天空,世界才能实现大同、和平,但要做到这一点、迈出这一步,离不开一颗被大爱所提升并拓宽了的血肉之心!
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伊朗母亲学习、致敬,因为她的选择,才没有让已经发生的悲剧雪上加霜,也没有让另一个像她一样的母亲失去爱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