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五帝本纪》(个人学习整理)
(2013-10-18 09:30:53)
标签:
笔记历史文化 |
分类: 知识共享 |
读《史记·五帝本纪》
裴松之曰:“天子曰本纪,诸候曰世家。”“本”字,示以木之下,谓之根本。纪者,理也,谓之纲纪。以天子之事为纲纪,总领众事,系之年月,故称之为“本纪”。以天子为本,同儒家推祟的宗法制,似有关联。
五帝本纪一共讲述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及大禹六位远古时的首领,因为太史公将黄帝列入三皇之列,所以仍命名为五帝本纪。
古史传说:华胥氏是伏羲、女娲的母族,也是华夏汉族的祖先,处于原始社会中母系社会的末期。→伏羲、女娲:天统,色尚赤 →神农氏:部族名,以善耕植懂医药而闻名。→炎帝:火德王而称炎帝。姜姓。母亲名叫任姒,是有蛟氏的后代。她在游览华山南边时,见到了神龙的头,于是感而怀孕,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地统,色尚黑。其苗裔有缙云氏不才子饕餮。
|
人物 |
注解 |
译文 |
|
黄帝 |
●生於壽丘——曲阜東北六里。少典之子。其母名附宝,传说在野外见大电绕北斗星,感而有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本姓公孙,因長於姬水,以姬為姓。黃帝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号有熊。 ●生时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 人统,色尚白。官皆以雲命,为雲师。 ●娶西陵之女为正妃,是为嫘祖(创纺织)。嫘祖生子玄嚣(即为少昊,少昊有不才子穷奇,即共工)。生子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儿昌僕,即女枢,女枢感瑶光如蜺贯月,感而生颛顼) 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 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苍林)。 次妃, 嫫母。中国古代四大丑女。
● |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因生于姬水而以姬为姓。从黄帝的姓、名、号大致地推断他的活动范围,生于姬水——史家认为位于今陕西汉中境内;居轩辕之丘——据考轩辕丘位于今河南境内,建有熊国——据考有熊国在今河南境内,于是黄帝的活动轨迹大致为由西向东进,从陕西渐至河南河北(与蚩尤战于河北涿鹿)泰山,最后定国于河南,所以,可以得出黄帝的活动范围是在陕、豫、晋、翼、齐各地。 黄帝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羆(pí)、貔(pí)、貅(xiū)、貙(chū)、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突出黄帝的功绩在平天下。 |
|
颛顼 |
●高陽,有天下號也。高陽者,所興地名也。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生的儿子叫穷蝉。有不才子梼杌,即鲧。 ●《帝王世纪》上说: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 |
帝颛顼,以黄帝之孙而继帝位,并继续着黄帝开疆拓野的征伐。如果说黄帝主要沿黄河而战,帝颛顼则将版图更加以拓展。北至幽陵,南至交阯,西至流沙,东至蟠木。所以说黄帝平中原,而颛顼定四夷。在黄帝、颛顼的时代,应为神权统治占主导地位,故书中有言“依鬼神以制义”。 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突出颛顼的功绩在于理政治民。 |
|
帝喾 |
●名夋(qun),号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蟜极,蟜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帝王纪云:“帝喾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周之远祖)。次妃有娀rong氏女,曰简狄,生契(商之远祖)。次妃陈锋氏女,曰庆都,生放勋(尧帝)。次妃娵訾(jū zī,居资)氏女,曰常仪,生帝挚。” ●《帝王世纪》曰:“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至帝喾,疆界已定,则内修政事。此时,主要仍以神权治国,故言帝喾“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帝喾当是个守成之主,虽为守成之主,但亦因守成,故不会因征伐之事而苦民,所以帝喾之时应为从武治转为文治之初。 |
|
帝尧 |
●谥法:翼善傳聖曰堯。放勋,帝尧名。姓伊祁氏,号陶唐。帝王纪云:“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庆都,十四月生尧。” ●娶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 |
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尧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驩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四岳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尧因此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尧时,四海平定,战事休,所以帝尧可以设羲、和以观天文,以日月辰宿定四时之序,从而开始制定历法。历法既成,说明农耕文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 |
|
帝舜 |
●謚法:仁盛聖明曰舜。帝舜嬪于虞,因以為姓。虞舜,名叫重华,子都君。重华的父亲叫瞽叟姓嬀,妻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 ●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娶二女,娥皇为后,无子;女英为妃,生商均。 ●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的父亲是盲人,冥顽不灵,母亲阴险狡诈,弟弟傲慢骄纵,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 |
尧与四岳商议谁能顺应天命,接替帝位,众人推荐虞舜。尧因舜以孝闻,而先试试他。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舜任用了禹、伯夷、皋陶、契、后稷、夔、龙、垂、益、彭祖诸辅臣。以禹为水政,后稷为农政,皋陶为法政,以垂为工政,以益为牧政,以伯夷为礼政,以夔为乐政,以龙为纳言,使其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从中可以看到,神权渐淡,复以政治代之,国家体制已渐具雏形,此为帝舜之一大功也。然凡事有功必有过,在神权与王权的交替中,被逐之四荒的几个拦路虎,将在今后华夏民族的发展史中频繁现身,与定居中原的血亲开始不断的征伐。 |
|
八元八恺:高阳氏有才子八人: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八人是:苍舒、隤皚(tuíaí,颓挨)、梼戭(yǎ,演)、大临、尨(máng,忙)降、庭坚、仲容、叔达,已无可考。杜预注:“此即垂、益、禹、皋陶之伦。”高辛氏有才子八人:据《左传·文公十八 年》记载八人是: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杜预注:“此即稷、契、朱虎、熊羆之伦。” |
||
|
舜举用:禹(司空,主土)、皋陶(yáo,姚)(字庭坚,为士,狱官之长)、契(殷之祖,司徒,敷五教)、后稷(周始祖,农官)、伯夷(齐太公之祖,秩宗,主郊庙)、夔(kuí,奎)(乐官)、龙(纳言,喉舌之官)、倕(共工,其子句龙为社神。为司空,内言之官)、益(伯翳也,秦赵之祖,为虞,掌山泽)、彭祖(陆终氏第三子,简铿之后)。帝禹因长于水利,被帝舜委以水政。由于在农耕文明中,水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禹逐渐取得了万民的信服,最终接过的帝舜的指挥棒。尧、舜、禹的兴替,史家称之为“禅让”。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