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过江苏,海上云台山,东海第一胜境

标签:
江苏连云港海上云台山山海奇观杂谈 |
分类: 国内游 |
去过河南的人都知道河南的风景名胜之一是云台山,来到江苏才知道,江苏连云港也有一处风景名胜叫云台山。




居高临下的观看山下繁忙的海滨小城和连云古镇。
远处的桥叫“云中漫步”桥。





路边的“将军泉”,这是1938年万毅将军指挥连云港保卫战时亲自开凿的。




四周风起云涌,山峦叠嶂,海景变幻,蔚为壮观。





















连云港云台山,被称作海上云台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是江苏沿海著名的旅游名胜地。“此山原系海中的岛屿,沧海桑田,后演化成陆地”。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跟我一个年龄段的人中学的时候大都学过李白的这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瀛洲”所指的就是这海上云台山。

云台山古称郁州山,唐宋时称苍梧山。
李白的另一个诗句:"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苏轼的诗:"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写的都是这云台山,可见云台山在古代就是传说中的仙境。
“海上山”指的是,300多年前这里还是浩瀚黄海中的一列岛屿,后来由于黄河夺淮入海带来了大量泥沙,导致海上云台山于1855年前后逐渐和大陆相连,完成了沧海桑田的巨变,遂形成“峻峰深涧,奇岩坦坡,山光水色,独具神姿
”。
明嘉靖年间道教兴盛
,这里道士云集达两万之众,云台山又被誉为"七十一福地“,"海内四大灵山"之一;
到了清代被列为"海内四大名山"之一。

海上云台山三面临海,山海相拥,是珍稀生物的宝库,是佛从海上来的第一站,是自然和文化珠联璧合的灵山胜境,拥有非常罕见的山海大观和人文遗存,以其独具特色的山海奇观、清幽秀丽的自然景观、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极富"山水画,田园诗、梦幻情"的意境,吸引众多的游人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海上云台山1986年成为江苏省自然保护区,1988年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海里的岛是东西连岛,古称“鹰游山”

居高临下的观看山下繁忙的海滨小城和连云古镇。

桥的尽头就是二桅尖顶峰,海上云台山第二高峰,海拔503.7米。
站在桥上可观山海奇观。




路边的“将军泉”,这是1938年万毅将军指挥连云港保卫战时亲自开凿的。




四周风起云涌,山峦叠嶂,海景变幻,蔚为壮观。






二桅尖顶峰石碑,刻有清代诗人唐昆基的七言诗《桅尖山》,“仙人船入古云台,百尺桅尖海上来……”传诵至今。

海天一览观景台,建于山崖顶上。依山面海,凌空恢宏,与悬空栈道、悬索桥、云中漫步廊桥相连,总长1180米,直通二桅尖山峰。

海天一览观景台,建于山崖顶上。依山面海,凌空恢宏,与悬空栈道、悬索桥、云中漫步廊桥相连,总长1180米,直通二桅尖山峰。
游客在此,极目海州湾,港口、连云古镇、连岛、二桅尖尽收眼底。
山顶上一座用块石筑就的堡垒,是1938年5月至1939年3月,这里曾开展了著名连云港保卫战。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抗日将士沉重打击了日军,保卫了云台山,保卫了连云港。












海面上的气候也是瞬息万变,云雾骤起,只一眨眼的功夫,四周白茫茫的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法起寺,又名法溪寺,亦名鹫峰寺,因取"佛法起源"之意而命名。寺院始建于汉代,如从"楚王崇佛"算起,迄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早期寺院之一,到清代时法起寺的规模达24进院落,僧众达300多人,建有大殿、中殿、天王殿、净土阁、弥勒殿、藏经楼、法堂、方丈、祖堂、仓库及寮房200余间,香火鼎盛,声名远播,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四方信众自陆路与水路争相前来,并为之形成了一条"烧香河",河名沿用至今。
在近1900年的历史进程中,法起寺还为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起到了独特的促进作用。


不幸的是这座千年古刹1938年毁于日本飞机轰炸。
为宏扬佛教传统文化,满足信众的宗教生活需求,2006年8月江苏省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重建法起寺。

因在山顶逗留的时间过长,我们没能爬上高高的台阶去亲眼目睹一下这千年古刹的今日辉煌。
前一篇:飘过江苏,大丰湿地,麋鹿的家园
后一篇:飘过江苏,连云港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