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过江苏,参观中国海盐博物馆

标签:
江苏盐城海盐博物馆海盐文化杂谈 |
分类: 国内游 |
盐城因盐得名,历史悠久:
“盐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产盐历史,是淮河下游和黄海之滨悠久盐文化的源头所在”。
”早在春秋时期,先民们已“近海之利”“煮海为盐”;
“秦汉时广大沿海地区已因盐利兴起一座座城市”;
“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盐城就以其兴旺的渔盐之利立县盐渎,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
“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这是公元13世纪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初次踏上中国盐城这片古老大地时的感慨。

古往今来,海盐文化始终是盐城文化的主体、精髓,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之根。
中国海盐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反映古老的中国海盐历史和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也是盐城市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带有“国”字号的重点建设工程。

中国海盐博物馆系统反映了我国海盐发展史,展示介绍海盐文化的研究成果,收藏陈列我国海盐历史的文物和资料。博物馆采用蜡像、雕塑、沙盘等演示手法,展现古代"炼卤煎盐"、"晒盐"等海盐生产和盐民生活的多层文化场景。


盐分为海盐、陆盐、湖盐、井盐。


盐分为海盐、陆盐、湖盐、井盐。
海盐博物馆的重点是海盐。


海盐是大海的赐予,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晶。
海盐的生产方式经历了“煮海熬波”、“淋卤煎盐”、“晒海成盐”的过程,是远古时代人类取海为盐不断总结的制盐方法,彰显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