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吴哥窟,探寻失落千年的微笑】打卡暹粒·洞里萨湖上的高脚屋

标签:
游记杂谈 |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又称金边湖,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柬埔寨西部。
洞里萨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每年枯水季节,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补充了湄公河水量的不足,这时湖面长150千米,宽30千米,面积2700—3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每当雨季来临,湄公河暴涨之时,汹涌的河水又经洞里萨河倒灌入湖中,从而减轻了湄公河下游的泛滥
,此时洞里萨湖湖面扩大到 1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
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常10米以上,最深11.5米。
洞里萨湖像一块巨大的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上,为高棉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
——百度
离开崩密列,吃过午饭,我们前往洞里萨湖。
沿途的道路虽然是土路,汽车过后尘土飞扬,却也宽敞平坦···

路两旁都是这样静怡的田园风光····
洞里萨湖游船价格:一个人的船30美元,2-4个人乘船每人20美元,5-10个人乘船每人15美元。
我们五个人一条船,刚刚好。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今天,小伙伴儿们身穿的体恤都印有大象图案,这是我们一起买的有柬埔寨特征的“队服”,轻轻薄薄的穿着很舒服,也很便宜的,大概是一件只要两美元····
洞里萨河,比黄河还黄且更浑浊····
浑浊的河水里,有人在拉网捕鱼···

干涸的岸边,有人在劳作···


一条大小跟我们一般的游船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
令游人们对洞里萨湖趋之若鹜的原因其实不是欣赏“一眼望不到边际,极尽唯美的洞里萨湖”的景色,而是生活在洞里萨湖上的“水上浮村”。
船行没多远,就看到了依着两岸密密麻麻排列的五颜六色造型不一的高脚屋··
这里通通的都是这样高悬地面的高脚屋,这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水上浮村。
我不知道也忘了询问我们来到的这个浮村叫什么名字。
紧挨着高脚屋停靠在水中的是各种各样的小舢板····

柬埔寨是全世界公认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而住在洞里萨湖“水上浮村”的人们,则是这个贫穷的国家里最贫穷的一群人。
洞里萨湖水上浮村住的多数是越南人,由于战争的原因,这些人成了越南不要、柬埔寨也不承认的一群人。柬埔寨政府不准许他们上岸,这些船民只能蜷居在洞里萨湖上。柬埔寨政府也没办法再将其驱逐出境,但规定越南船民不准许上岸生活,只能上岸购物就医等短暂停留。

大概是有钱的人能住上高脚屋,更穷的人就住这样的小舢板,很难想像这样的小船就是为他们遮风挡雨,让他们渡终生的地方,幸亏这里没有寒冷的冬天····
出来看看就会有所觉悟:世上受穷受苦人还很多,他们还在水深火热的艰难地生活着,跟他们相比,我们若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再不满足说三道四就真的是没良心了····





“水上浮村”的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在河里捕鱼,将捕上来的鱼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卖掉来维持生计,据说在洞里萨湖上生活的人口已经繁衍了70多万人。
洞庭湖水养育了整个柬埔寨人,也让这些穷苦可怜的人们有了方寸的生存之地。

我们不让船夫把船开的太快,小船缓缓地行进在洞里萨河上,两旁的高脚屋也缓缓的退后着····
高脚屋的底屋是木头搭的架子,底层不住人,这里的人们用它来当车库,存放杂物,还有用来养牛养畜生,上层才是他们的生活起居的地方。

据说每当雨季到来水位上涨时这里的村子就被淹没的看不到底层的架子了,只有楼上的部分浮在水面上,也有人称这里是“沼泽森林”。


最开心的或者是这里的小孩子,浑浊的洞里萨河是他们宽广的娱乐场所,破旧的小舢板是他们最喜爱的玩具,孩子们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渡过他们快乐的童年,他们丝毫不会抱怨这里的贫困生活环境。


小舢板上的孩子们远远地还和我们打着招呼,尽管生活如此贫困,他们照样会很快乐。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第一大淡水内陆湖,盛产的渔获千年前就滋养着吴哥王朝,养育了一群逐水而居的高棉人,他们几世纪以来的家就浮在湖水上,从事大量的鱼类饲养和捞捕业,不管水位多高、湖面多小,这个湖一直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雨季倒灌时的湄公河水内含冲积物质所带来的养份,使得湖中滋生大量的鱼虾,无论旱、雨季都出产甚丰。目前洞里萨湖是柬埔寨北部的主要"肉食仓库",湖的周围有三百万以上人民直接或间接地以渔业为生,发酵及盐渍的鱼是柬埔寨人的主食。每年的5-10月雨季,湖面面积可达11132平方公尺,水深达14公尺;当旱季来临时,又深只有1公尺。悬殊的变化,使旱季时露出的湖底淤泥,成为农民播种早稻的肥沃良田,雨季时,藏匿无数昆虫及微生物的杂草沉入湖底,成为滋养鱼类的天然饲料。
居住在洞里萨湖上高脚木屋内的居民们,随着雨季来临,湖水变化,房子可以"整间"用船拖走或是用卡车搬走。
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包括街道都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观,也成了吸引世界各国游人的特殊人文景观。
——百度


小船不停地前行,沿途一直变换着场景,一会儿是狭长的河道,一会儿是又是宽阔的水域。

时不时有当地捕鱼的小船或一艘艘游船和我们的船交汇。



一只小渔船风驰电掣的一闪而过,我很想看看他们在湖上撒网打渔的场面······。

两岸边湖水中长满了枝丫交错的红树林。


弯道过去,又是一片低矮的丛林····

宽阔的洞里萨湖湖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湖水一望无边。

大海一样的湖水,一望无边。

啊!这是一船戴着口罩游湖的游客!
算起来,我们游湖的时间距今天正好相差一年零一个月!
谁能想到,一年后的今天,全国人民出门都要“戴口罩”!····
这些人早早地把口罩带上,是有预感吗?
——触景生情,思绪跑偏了:愿2020年糟心的疫情赶快过去,还我山河无恙,世人平安!····


远处的视线出现了漂浮于水面之上的一排房子,有人说,那里是座水上学校,也有人说,那里是个水上餐厅,具体什么也不知道了·····。

为我们撑船的船老大小哥俩····

水上浮村的孩子们乘着他们的小船游荡在湖面上,洞里萨湖是他们的全部天地·····

洞里萨湖的落日景观也是很令人震撼的,可与我们无缘,本身,这天的天空白茫茫一片,没有一丝云彩,我喜欢那晚霞满天的落日;再者,好朋友阿公阿婆当晚的飞机不能耽误,落日我们看得多了,不看了。

原路返回···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换乘小舢板进入洞里萨河两边的水上红树林里游玩,每人5美金,船老大问我们要不要去,这是年轻人喜爱的项目,老年人没兴趣····


远处的视线出现了漂浮于水面之上的一排房子,有人说,那里是座水上学校,也有人说,那里是个水上餐厅,具体什么也不知道了·····。

为我们撑船的船老大小哥俩····

水上浮村的孩子们乘着他们的小船游荡在湖面上,洞里萨湖是他们的全部天地·····

洞里萨湖的落日景观也是很令人震撼的,可与我们无缘,本身,这天的天空白茫茫一片,没有一丝云彩,我喜欢那晚霞满天的落日;再者,好朋友阿公阿婆当晚的飞机不能耽误,落日我们看得多了,不看了。

原路返回···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换乘小舢板进入洞里萨河两边的水上红树林里游玩,每人5美金,船老大问我们要不要去,这是年轻人喜爱的项目,老年人没兴趣····
这里是什么地方?船老大告诉我们,上面有座寺庙,还有浮村学校,时间还早,船老大停下船,真不错,我们可以上岸,近距离看看浮村人的生活状态··




下课了,学生们在空旷的场地上打篮球···


这里应该是学校的阅览室,很干净整洁,很意外浮村的孩子们学习环境会这样的好···

很专心的在看图书的孩子们····



这是老师吗?这么多的孩子专心的在听她讲什么故事?




下课了,学生们在空旷的场地上打篮球···


这里应该是学校的阅览室,很干净整洁,很意外浮村的孩子们学习环境会这样的好···

很专心的在看图书的孩子们····



这是老师吗?这么多的孩子专心的在听她讲什么故事?
这里大概是寄宿学校,住在学校的孩子们自己洗干净凉晒的衣服吧?

楼道上也挺干净···

走廊上种的有花,环境还很美··

这个瘦瘦的女人,看样子大概是越南人·····

可爱的小女生大概是很爱照相,主动对着我的镜头把手指竖成了V字····

看看俺的车技高不高?

学校旁的水塘···

学校旁的寺庙····

楼上挂了一个牌牌,这个学校应该是与澳大利亚联合或资助的学校。

浮村的街景,有很多的游客。

街上的生意人···

这些大概是欧洲的游客,在跟小学生们合影····

铃声响了,孩子们急急忙忙的回到了教室···


上楼参观,老师的办公室,也很干净整洁···

孩子们安静的在听老师讲课,教室的环境跟咱们国内的也没两样,很洁净学习氛围也很好····

一个小女生站起来发言····

门外的我们打搅了老师,sorry!

寺院的金塔···

参观了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原先有点儿沉甸甸的心情好了许多,再看洞里萨河两岸林立的高脚屋,不再那么杂乱肮脏,竟有了些美感····

高脚屋的小女孩,美美的~~



不敢也不应该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可怜”,用这个单词形容他们是一种亵渎,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这是他们生活的天地···
只能说,每个人生活的层次不同,对快乐和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每个人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都会找到各自的满足和快乐,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