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俄罗斯·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标签:
杂谈 |
教堂位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不远处的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旁。











教堂内部据说更漂亮,有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这些马赛克是由意大利产的不同颜色大理石及俄国产的宝石精致加工而成的,从1895年起由姆·维·瓦斯特索夫、姆·维·聂斯特洛夫、姆·阿·弗卢贝尔、里阿布金斯基等艺术家及技艺高超的维·阿弗洛洛夫进行设计镶嵌。
我们的时间只够围着教堂外观看看,沿着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旁的涅瓦大街匆匆忙忙的走走,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入教堂内部欣赏。


公元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准备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当他的马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的暗杀。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被送回到冬宫几小时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
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沙皇,因废除农奴制而深得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农奴解放者”。
公元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了这座教堂。
教堂充分体现俄国风格,教堂外貌的艺术设计灵感来源于莫斯科雅拉斯拉夫斯基火车站的建筑风格及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教堂。而教堂整体之具体建筑结构,则来自于修道院院长大司祭伊格纳奇依的构想。据传说大司祭伊格纳奇依在睡梦中显现出这座未来教堂的设计蓝图。
1883年9月14
日举行了奠基典礼,历经24年的兴建工程,直到1907年8月19日正式完工,并由尼古拉二世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国家政要及皇亲国戚均应邀观礼。
——360百科

尽管有些地方正在整修,滴血大教堂还是我见过的外观最漂亮的建筑,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精致,让每一个看到她的人都会赞叹建筑设计师的独具匠心和建造者的精工细作。
教堂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充分体现了俄国十六和十七世纪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
从外观看,教堂轮廓美丽,装饰花花绿绿,与古老俄罗斯风格及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教堂墙面使用大量花岗岩、大理石和彩釉砖,装饰极其丰富,富有层次。几何形窗孔饰框、盾形装饰、各种脚线和瓷砖以及彩色瓦块和马赛克壁画,使教堂看上去像个积木搭起来的巨型漂亮玩具,造型奇特、色彩亮丽而优雅。









教堂内部据说更漂亮,有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这些马赛克是由意大利产的不同颜色大理石及俄国产的宝石精致加工而成的,从1895年起由姆·维·瓦斯特索夫、姆·维·聂斯特洛夫、姆·阿·弗卢贝尔、里阿布金斯基等艺术家及技艺高超的维·阿弗洛洛夫进行设计镶嵌。
我们的时间只够围着教堂外观看看,沿着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旁的涅瓦大街匆匆忙忙的走走,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入教堂内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