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江南第一村,呈坎
(2018-05-03 21:15:40)
标签:
游记杂谈 |
“游呈坎,一生无坎”,大概来到徽州的人,呈坎必须是必游之地了.


呈坎村称得上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徽派文化艺术结合的典范。
百度描述:呈坎依山面河而建,坐西朝东,面对灵金山,背靠葛山。河东河西分别有上结山和下结山,龙山与龙盘南北相对。以河为界,犹如两把太师椅相扣,古村正好处在藏风聚水的最佳位置--灵穴之中。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呈坎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据说村子是按八卦风水布局而建,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


从入口处进入呈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很大的湖,这个湖叫永兴湖,据说是寓意永远兴旺发达,对于村民来说也是聚水纳财的意思。

秋日的湖面上布满了残荷败叶,不难想象夏日里,绿色的荷塘盛开的荷花映衬着白墙灰瓦的徽派村落,景色一定格外的美丽。



沿着湖中的一道石板路,穿过湖中间的石拱桥,才能进到村子里。




女村民走路很利落,带着我们走的马不停蹄,怕跟不上趟掉了队转不出村跟伙伴儿们失散,一个小村子走的我们跟头流水,勉强算得上走马观花看呈坎了······

村子里清一色的青石板路面,窄窄的小巷子一条又一条九曲八弯的相连着,真是仿佛置身在一个巨大的迷宫当中。听说村里有三街九十九巷,这样一看没有人带着走真的会晕头转向。





小巷窄的地方两边的屋檐快连在了一起····,有人管这里叫“一线天”。



卖旅游纪念品的徽派艺术小作坊。


“呈坎罗氏毛豆腐”,大概是个年代久远的老豆腐作坊。


领路的村民带我们进入了一家很讲究的古宅,家里的老主人好像在忙着研究八卦阵,也许是习以为常,对我们的到来老人家连看也不看一眼。

老宅没有很奢华的装饰,是个四方形的三层的天井结构院落,精雕细刻的木质门窗楼板给人的感觉是洁净中带着书香,这家的主人应该是个读书人——我猜的,因为我没有听懂带我们进村的那个女村民的讲解。


门楼上屋檐上的砖雕很精细。



徽州歙砚、徽州木雕皆为古时候的贡品。

由于长时期雨水的冲刷,路两旁的房屋墙体斑驳发黑,也像在向人们诉说这些建筑的年代古老且久远。



又来到一户老宅子。

相同的木质门窗楼板,四方天井,不知道这样的老宅子年代有多么久远。






及至该走时看到墙上的宣传招贴画板,才知道这是罗聘的家。
罗聘,何许人也?
画板上介绍: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遁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呈坎人,其先辈迁居扬州。
罗聘24岁时,拜扬州八怪之首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8幅<鬼趣图>最受注意。次年南归,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农诗作,并作后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路经泰安,与几位好友相遇,滞留数月,于次年返里。42~46岁间,曾游历鲁、晋、豫、鄂等地。47岁时,第二次赴京。其间,他曾画蜈蚣、观音、杜甫与韩愈像,又作过指画。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涩而返故里,仍以卖书画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应地方之请为重宁寺作大幅壁画,画中仙佛人物维妙维肖,传为名胜,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罗聘携幼子允缵三上京师。其书画不仅达官贵人求购,在京朝鲜人亦以重金收买。其时收入颇丰,但因豪爽挥霍,8年后还需别人资助路费,才得以返回故里。返乡之后,作《梅花记岁图》。嘉庆四年(1799)逝世。
罗聘在“扬州八怪”中年辈最晚,但其画能兼擅众长,自辟蹊径,别具一格。《鬼趣图》是他的存世名作,画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家。


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2)的钟英楼,原专属户部侍郎罗应鹤府,后为村内打更、报时、纳凉之用。
罗东舒祠(明代建筑),全名为“贞靖罗东舒先生祠”,被尊为“江南第一祠”。是黄山罗氏其中一支的祠堂,属于宗族祠堂的一类,纪念的是罗氏第十三世祖罗东舒。被认为是现存祠堂中规模最大、设计及雕刻均出色的建筑,于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润坤宅,位于呈坎村前街73号,建于明正德三年(1507),门罩为砖制瓦檐。







呈坎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徽派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为古徽之最。
1995年5月,呈坎村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呈坎村的古建筑群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村整体已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推荐目录。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旅游区。
前一篇:人间四月芳菲尽,麻城杜鹃映山红
后一篇:徽州行——邂逅唐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