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西藏——烟雨巴松措

标签:
杂谈 |
拉萨过来,一路紧走慢赶,下午将近四点钟来到巴松措。
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什么时候飘起了小雨,好在景区有区间车,我们不至于冒雨在景中漫步,门票加区间车共计145元。
在西藏,“湖”被称为“措”,“河”被称为“曲”。
巴松措也称措高胡,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堰塞湖之一,措高在藏语中的意思为“绿色的水”。
区间车沿着湖边在山林中穿行,下着小雨,游人寥寥,濛濛的烟雨和秋天的色彩渲染着湖边的山林,路边的景色更像一幅幅水粉画。
巴松措有两个观景点,结巴村和湖心岛
区间车直接将游客拉到结巴村。
“结巴村”,很可爱的名字,跟“口吃”没关系。
“结巴”,藏语的意思为“遗忘”,是被世人遗忘的桃花源?
一个很有趣的传说简单解释了结巴村名字的由来:一位佛人独自转湖,将马鞍遗忘在这里,第二天,他返回去寻找,发现马鞍还在原地。他自言自语道:“难道是佛祖的指点,叫我在这里安家落户不成?”于是他便成了此地的第一个居民。若有人问此地叫什么?他就说:“结巴”(忘了)。
“结巴村”,在林芝的工布江达县境内。
工布江达,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生活在工布江达县的藏民被其他藏区人民称为“工布人”(意为生活在凹地里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服饰、独特的建筑、独特的节日,甚至语言都与其他藏族不同。
结巴村是工布藏族居住的村落,这里有原始工布风情的藏式建筑,80多户人家,听说,村内还有少数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家庭。村里的男女都喜穿氆氇制成的“果秀”(毛呢长袍),头戴黑白折围花裹毡帽。妇女腰带银链,喜戴首饰,背披一张猴皮坎肩。
——信息来自网络
安静的小村坐落在湖边,老式的藏房和五颜六色屋顶的新式藏房隐匿在彩色的丛林之中··
“福建泉州市援建”的石碑豁然站立在村口···
村子里还有个小小的幼儿园·····
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开心的玩耍,有三个小孩儿在跳猴皮筋,这是我们小时候的游戏,现在城市里已经很少见了····
村子旁边的一条小道通往山顶,山顶的观景台可以俯瞰巴松措和结巴村。
小雨依旧不紧不慢漓漓淅淅的下着,远山云雾沼沼,近处湖水如玉···
散落在湖边的藏房安静而祥和,如世外桃源一般,我忽然有点羡慕这里的藏民:住在这样的地方,夜听涛声,早看晨曦,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没有纤尘,没有噪声,没有纷争,怡然自乐,··· “神仙般的日子”这句话大概就是这样吧?
可惜我们是拼车,同来的还有其他的伙伴儿,否则我可能真要在这里住上他几天····
躲在山峰后面的雪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一阵风吹过来,驱散了乌云,蓝天透过云缝让眼前的景色更加多彩····
太阳悄悄地射下一束光,眼前竟然出现了我最期盼见到的彩虹······
一瞬间,彩桥飞架,在弥蒙的云雾中一条七彩之光飞向山间,像变魔术一样,初到林芝,这是上天送我们的礼物吗?!要不就是传说中的虚幻景象海市蜃楼?
彩虹虽不是那么的灿烂,也让我们开心的快要发蒙了,····
巴松错另一处看点是湖心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只是个传说,···
一条小狗懒懒的趴在桥头上,看门呢?!竟然不要买路钱·····
巴松措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扎西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寺庙内供奉着莲花生大师、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虔诚的藏民在这里行着五体投地的叩拜。
顺时针绕岛而行,岛上密布着许多神奇的传说:
传说,如果夫妻两个来到这里共同拥着这棵树相抱,夫妻感情将会更加恩爱更加天长地久。
春天,盛开的桃花与枝繁叶茂的青松相映,又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再往前行,在寺庙后面有棵千年的古树“字母树”,相传有佛缘的人可以看见树叶上自然形成的藏文字母,可惜我与佛无缘,只看见树上的五彩经幡在随风飞扬····
在巴松措有一块奇异的地方,藏民只要虔诚地祈福,然后把代表吉祥如意的哈达轻轻地放在湖面上,哈达就会沉入湖底,表示神灵接受了藏民的献礼。
另外,岛上还有格萨尔王挥剑于石头上留下的剑痕、松藏干布在石上留下的足印、莲花生洗脸的神泉.....
坐上景区的快艇,可以游览巴松错两岸的风光,来到巴松错南岸一处小溪边,还有一充满神奇传说的“求子洞”。传说这个小洞曾被莲花生大师加持过,来此求子甚为灵验。湖西北还有一个五平方米大的巨石,大石中心有一可供一人钻过的洞,据说能钻此洞可消灾除病。
巴松措的传说,很多·····
我们匆匆忙忙一走而过,也是回来后才知道还有这许许多多林林总总的传说。
看见一个僧人,和在藏区寺院看到的喇嘛衣着不一样,很像少林寺的和尚,有点好奇:藏族红教与其他教派服饰上或有区别?
巴松错的秋天是最美的,秋天的巴松措很有九寨沟的味道····
最让人迷恋的就是巴松措的水,晶莹透彻的绿,美的像玉,美的像翠,美的像绿松石····
烟雨中的巴松措,更有着天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