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一辈成都人的习惯,年味在腊八渐浓,春节大约在这天开始了。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成都的腊八粥讲究“八料”,不多不少,刚好八种,因“八”与“发”谐音,腊八节喝腊八粥,预示着明年便可“发财”。腊八节还要腌腊肉、灌香肠,为过年做准备,有川味和广味两种。烟熏后再风干,雪白的脂肪变得晶莹剔透,让人忍不住多扒几口饭。腊味,也是年夜饭的主要菜品之一。
过了腊八,不久就是年,“过了腊八就是年”,卖春联灯笼的店铺纷纷挂出了许多大红灯笼,一串串的辣椒,春联和“福”字,整条大街都是一片红。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扫扬尘”,也就是年前大扫除,将“灾运”扫出家门。还要贴春联、贴“福”字。特别的是,四川人习惯将门外的“福”正着贴,屋内的福“反着”贴,意思将福“倒”进自己家。
过了小年,大伙儿就更忙了。大人忙着置办年货,孩子们则去买过年燃放的爆竹。大人们要备好至少到初八的一家人的吃食——按照老规矩,店铺多数初八开门。
腊月二十八,家家都要打糍粑。俗话说“二十八,打糍粑”。将糯米蒸熟,捶打成胶质,便是糍粑。淋上红糖汁与黄豆面,便是春节的一道小吃“红糖糍粑”。
除夕清晨,人们便开始筹备年夜饭了。在异乡的游子,无论有多忙都会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吃完年夜饭,人们便开始摆龙门阵啊、打麻将啊等等。无论老少男女定要守岁。直到深夜十一点半,人们便会来到大街上,摆好烟花,在新旧年交替的时刻点燃。顿时,一朵朵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炸开,人们欢呼雀跃,迎接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清晨,谁也不许睡懒觉,不然,这一年都会懒的。初一也不许扫地,不许倒垃圾。一片热闹祥和的情景。四川初一也有吃汤圆的习惯,期望新的一年生活如汤圆馅儿一般甜蜜。
正月十五还有灯会。各种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灯笼映入眼帘。
春节差不多在正月十五结束了。孩子该上学上学,大人也该干活了。一切又恢复了往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