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前临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自4~14世纪,连续开窟造像不止,形成南北长1680米的石窟群,鳞次栉比分布于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的492个洞窟是礼佛活动的场所,今存彩塑2000多身,壁画45000多平方米,木构窟檐5座;北区洞窟243个(另有5个窟已编入南区序列号中),乃僧侣修行、居住、埋的场所。莫高窟的开创相传始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佛光,状有千佛……造窟一。次有法良法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二僧。”此后,北魏宗室东阳王元荣、北周贵族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刺史,信奉佛教,推动了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活动。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直到清初,莫高窟才开始被人们重新注意。1900年6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沙石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即今17窟),从中出土了公元4~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0000余件。这一震惊世界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但是,英、法、日、俄等东西方探险家闻讯接踵而至,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大量的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这些国家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成为中国人民永远的遗憾和悲愤。
1961年,莫高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机会的话,大家也来看一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