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函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博士生孙翀的来信

(2014-06-06 12:45:08)
标签: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扬州

扬州大学

博士生

分类: 五架书屋

http://s9/mw690/0023ktmOty6JsyaWJjR93&690

 

 ↑:退翁网上头像图志 

 


 

 

引言〗新浪与腾讯微博“小淘气19860411”, 在退翁新浪博客上留言说:

 

先生,您好。我看到《元代扬州基督教徒墓碑出土记》一文后,急切想与你联系。我现在是浙江大学的博士生,现在陪一个美国教授在关注这一块内容,不知能否留下联系方式?多有叨扰,还望见谅!

 

我给了他一个腾讯邮址,他又来信说:

 

朱老先生:

您好,我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博士生孙翀,现在是一个美国教授的助教,这位教授现在书写《全球化的文艺复兴艺术》,涉及到了您专长的领域,希望得到指教,不知道“元代扬州拉丁文墓碑”(凯瑟琳和安东尼拓本或者原墓、原碑在何处?)急盼指点,有机会一定前去叨扰、讨教。麻烦了。

谨祝安康!

学生:孙翀

 

退翁于是回复如下:

 

孙翀助教,来信收阅,并知尊意。信中所言之事,这已是老话题了,但也由此而知美国学者对学术问题的执着和深入。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根据中美学术交流协议,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一位助教授,曾因研究中国汉代绘画来扬州找过我,他因研究需要,竟对西汉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里的〈服像制〉全文,能背诵如流,因而感动了我,我遂结合中国汉墓考古所见,结合《春秋繁露·服像制》,对他作了扼要的讲解,后来他送我了一套汉画幻灯片以谢。除此而外,美国《全国地理杂志》副主编麦克爱德华兹,因作“追寻马可波罗足迹”的研究,于2001年,曾经到扬州找过我,在我家谈及马可波罗在中国踪迹问题,我向他讲解了元明两朝交替时期的历史背景,及文献与文物发现情况,论证了在扬州担任总管一职的可能性。后来他在回国后,写了一篇题为《追寻马可波罗足迹》的论文,刊美国《全国地理杂志》上,并全文转载于中国《参考消》报,与香港《读者文摘》上,这些与你所提及的《元代扬州基督教徒墓碑出土记》,同属于一个类型的研究课题……但这些课题,亦已过去十几,以至二三十年了,而我己经是从扬州大学离休在家养老的老人了,对你和你那位在浙大执数的美国教授来说,在直接交流方面麻就大了:首先是你们要到扬州来面谈,再者是你们要得到扬州大学离退休干部处同意,并由他们作出安排,我才有可能接待你们,因为我已年迈,无力对来自外地和外国的朋友劳神费力了!即便是接收和回复你的这封信,你从新浪微博的“小淘气”,又到腾讯微博的“空气蛹”,把老头儿闹头昏眼花,丧透脑筋,才弄明确是回什么事。因我只是网史上的“传统派”,不适应网络“新潮流”了,还请予以体谅为幸。即颂

夏祺!

扬州大学离休教授朱江谨复。甲午五月吉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