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仅仅满足视网膜,更满足心灵

(2015-01-16 10:52:39)
标签:

上海书法

百强榜评审

郑晓华

评后感言

分类: 学术文稿

不仅仅满足视网膜,更满足心灵

--------百强榜评审感言

郑晓华

 

近来国家级专业大展开始增设“文字识读”这一环节, 检查入选获奖作品是否存在文字错误。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举措。它对当代书法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正面引导意义。

 

我估计,在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正确使用本国文字,应是任何一个文化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就算科学家,搞原子弹的,他也应该懂文法,用字准确,这样写论文才表述清晰。中国书法就是专门以文字为创作载体的艺术,应该比其他职业更精于文字之学才对。曾何几时,“我们书法家是搞形式的,文字对错不重要”,这话出自界内专业人士之口,居然在一定范围获得认同,成为某些专业大展评审指导原则。以中国文化史角度视之,那就是历史的笑话,也说明当代书坛某些人自诩的“对传统的回归”还在多么肤浅层次。

 

这次百强榜评审,更提高了一个文化素养测试级别。最后20位选手,除了投稿作品,还要现场临摹,创作,然后以手札形式,写一篇命题作文。而且在总分120中,作文占50分,书写20,文章30。

 

这是真正把书法当作一件文化人干的事来考察了。这一下,谁的综合素养好,谁真正够得上成“书法家”而不是“写字匠”,一下都水落石出。

 

除了临帖之外,你读过多少书,是否有思想,文章组织得怎么样,是否经过一定的文字训练,一个小小手札,其实20个选手,“谁是高手”的信息,里面已经全部具备。

 

本次大赛负责人之一,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先生在致辞中说(大意):上海《书法》多年来致力于书法的传统继承与创新,积极探索引领,这次大赛增加这样的一个测试环节,也是探索书法大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深化书法向传统人文精神回归的一个新尝试。

 

我为上海《书法》的这个新尝试叫好!

 

也许它会引领我们书法界,告别文化人里的“文盲” “半文盲”时代,走进一个真正的面向传统,有深度的历史回归。我想那种“不仅仅满足视网膜”,“更满足心灵”(雷诺阿语)的书法大繁荣,才是和我们的民族审美精神及书法史相对接的。(2015年1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