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结翰墨缘——2013年“第二届中国书法赴美交流展”访美随笔

(2013-05-01 22:53:59)
标签:

第二届

赴美展

随笔

分类: 驿路鸿影

  广结翰墨缘

——2013年“第二届中国书法赴美交流展”访美随笔

刘春雨  喻夏

 

 

    2013年3月28日美国东部时间傍晚,我们乘坐的美联航UA0088航班准时平稳地降落在了纽约纽瓦克国际机场,我们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一行28人的访美行程也随即开始。

 

此行的重点,是应美国著名天主教大学——华盛顿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东亚语言文化系之邀,到该校多元文化中心举办中国书法展。

 

乔治城大学创建于1789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被认为是美国25所全明星顶尖大学之一,也被认为美国最好的天主教耶稣会大学,曾为美国培养大批政界精英,包括前总统克林顿、前国防部长盖茨、奥巴马政府的财长杰克卢、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等。该校非常重视东亚文化研究,设有汉语专业。我们有幸应邀走进这所大学进行书法交流活动。同行的胡传海老师说,乔治城大学原来是为美国耶稣教会培养传教士的,我们到这里举办书法展,相当于也是来传教,我们来传播中国文化。

 

此次访美展览,代表团一行28人,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郑晓华教授带队,随行的特邀嘉宾书法家有徐庆平、吴震启、胡传海、兰干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法高研班四期部分学员。这是继2012年3月首次在新泽西州肯恩大学举办“中国书法赴美交流展”后,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策划并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赴美交流展。乔治城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为美方合作单位,共同策展。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东亚项目、艺术系参与了主办。

 

因为时间正好赶上周末,访美代表团一行在纽约落地后,在纽约停留了两天,参观了大都会博物馆、东亚艺术馆、现代艺术馆、华尔街、第五大道等。纽约活动结束,代表团驱车绕道费城,参观了独立广场,然后直奔华盛顿。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多元文化中的中国书法艺术”。美国东部时间2013年4月2日下午,郑晓华教授在乔治城大学教学主楼为东亚语言文化系师生作了题为“多元文化中的中国书法”的主报告。报告从前哈佛大学教授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切入,联系中西艺术的不同艺术观念和思想,阐述了中国艺术的特独性及其普遍意义,同时对中国汉字书写为什么能够发展成为一门纯艺术做出了解释。报告结束后,徐庆平、郑晓华、吴震启、胡传海和兰干武五位书法家现场挥毫,演绎翰墨,共同创作了一幅“跨洋过海,翰墨传友情”的组合作品,赢得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

 

讲座结束后,代表团成员匆匆赶往临近不远的乔治城大学多元文化中心,参加本届中国书法交流展开幕酒会。

 

东亚系为本次活动作了充分准备,他们事前在网上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来校举办书法展的消息,所以那天展厅来了好多人。我们到达多元文化中心时,里面已经人头攒动,相当拥挤。包括乔治城大学学部院长Chester Gillis、国际事务部主任Samuel S.Robfogel、艺术系主任John Morrell、艺术系教授 B. G. Muhn、艺术史专家Michelle Wang,还有华盛顿地区华侨华人艺术家:美国中华文化艺术同盟主席张明明、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市都会视觉艺术中心常驻艺术家毛先荣、乔治华盛顿大学东亚书法讲座教授王粹人、画家王纯杰、毛戊、靳杰强、巴尔的摩市华人协会主席刘孟经等。不大的展厅,估计来了有一百来人,开幕酒会显得很热闹。负责接待我们的东亚系主任高化岚(Philip A. Kafalas)和张京媛老师可忙坏了,又得招呼来宾,又得一一给我们引见介绍。好在美国的习惯,开幕酒会就是吃点喝点自由交谈,没有领导讲话、剪彩,所以大家感觉还比较轻松。

 

针对东亚系有中文专业的特点,本次展览策划时,有意安排书法家采用多种字体和书法样式书写,所以展厅里作品形式很丰富,篆、隶、楷、行、草各种体都有,装裱形式包括条幅、对联、扇面、斗方等。所有作品内容、格式,我们都按照国际展览要求,事先翻译好,编印了中英文对照作品集和展签。作品集在展厅现场发放,人手一册。所以观众观看展览效果很好。学中文专业的学生,在现场尤其活跃,和我们团员热烈交流。这是我们去年在肯恩大学办展时未曾见到的。

 

接待我们行程的黄先生是当地华侨,还是我们人大校友。他说他在美国二十几年,还是第一次碰到国内团到美国一流大学办艺术展。他说这次展览很有意义,对美国人来说很需要,是让他们了解陌生的中国书法,了解中国文化;对于华侨华人来说也需要,是重温祖国文化,增强文化记忆。华盛顿及周边地区的华人华侨、艺术家同行以及书法爱好者更对本次展览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最感人的是第五代华侨刘孟经先生,他和几位朋友专

程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驱车两个多小时,前来参加展览开幕酒会。

 

一小时的酒会,交流互动的气氛友好而热烈。多元文化中心大厅尽头是一个咖啡厅,所以人来人往很多。这个大厅我们刚到第一眼觉得有点俗,好像跟艺术展有点格格不入。但是我们用红黑棉布特别设计装裱的书法挂轴一挂起来,大厅的气氛出现神奇的变化,顿时感觉满大厅清雅之气流溢。郑晓华老师说,这就是我们中国书法的魔力,哪儿挂上了中国书法,哪儿就有了“雅”,我们书法洋溢着的东方古典美气息,把环境视觉感改变了。

 

临近晚餐时间,开幕酒会在两国师生热烈交流中结束。结束前,徐庆平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向乔治城大学东亚系赠送礼品——一批毛笔和描红本,郑晓华教授向东亚系赠送了他题写的书法作品——是应邀为乔治城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题写的系名。全体师生一起合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乔治城大学的展览前后四天。展览期间师生一行参观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现代艺术馆、东亚艺术馆等。其中参观东亚艺术馆时,我们有幸得到著名文学家老舍的孙女舒悦女士的帮助,她在这里的图书馆做研究员,所以带我们进了书库,看他们的馆藏。她的同事王粹人先生,来自台湾,是美国著名中国书画专家,头一天到乔治城大学参加了我们的开幕酒会,已经见面认识。这一天他带领我们参观了东亚艺术馆下属的弗利尔美术馆和赛克勒美术馆,并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使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结束在美国东部的访问,我们还顺访了洛杉矶好莱坞影视城和夏威夷珍珠港纪念馆,了解了世界超级电影制作中心的奥秘,同时在太平洋二战岛屿凭吊“古”战场珍珠港,倾听美国导游讲解珍珠港在“二战”中的惨痛历史,增加了对为维护世界正义和平而牺牲的盟军战士的敬意。

 

这次赴美展览和参访游学活动前后16天,回顾所见所闻,感慨颇多。

 

对于中国人来说,书法是很熟悉的。对于中国文化来说,书法是很有代表性的。但是对于世界艺术同行来说,书法是很“另类”的。因为西方文化体系下,书法不是艺术,是技术。书法家不是艺术家。对于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成长的美国人来说,书法很陌生、很遥远,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差异性、认同中国人的艺术观念,不容易。郑晓华教授在微博中说,我们要有当年利玛窦、郎世宁不远万里来中国传教的精神,向西方世界叩门。我想我们这次“跨洋过海”举办展览,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以翰墨传情,广结墨缘,在交流中争取理解、认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