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爱娜堡(Ann Arbor)--密西根大学访问随记(一)

标签:
爱娜堡密西根大学访问随记杂谈 |
分类: 驿路鸿影 |
探访爱娜堡(Ann Arbor)--密西根大学访问随记(一)
郑晓华
2012年1月26日,大年甫过,匆匆上路,赴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从早上八点起飞,中午在东京转机,下午两点继续乘机飞行10余小时,到达美国中北部城市底特律。密西根大学在距离底特律40分钟的小城--爱娜堡(Ann
Arbor)-。出了机场没有看到拿牌接我的人。在大厅等了等,没见人来,后悔在国内没有打电话;光发邮件,可能联络中间有问题了。找邀请函,打电话给密西根大学,但是手机不能用。怎么办?看地图,上楼找出租车。地图上标明了出租车的位置,但是上了二楼,上面大厅有多个通道,不知东南西北。转了转,感觉自己没有第六感觉,于是找人问。一个带胡子的中年男子很有修养,带我下楼,到了出租车点。于是花了五十美元,找到了密西根大学孔子学院。
密西根大学爱娜堡校区。十万人的小城。四万是大学师生。大学没有围墙。环境幽雅宁静。只有路旁一群群抱着书行色匆匆的年轻人,显示这是大学。
校园一角。密西根靠近加拿大,底特律与加拿大多伦多相邻,这一带南北都是巨大的内陆湖,气候湿润,一年有半年是冬天。我们到达爱娜堡时,地上积雪未化。
密西根大学的钟楼。大学校园高耸一座钟楼,特别具有象征意义,也平添些许人文底蕴。因为那两根似静止而实永动的时针,隐喻着既无穷(相对于宇宙客观存在)又有限(相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时空存在。历史、时间、岁月、沧桑,这些对不同对象拥有不同意蕴的表述,在这里凝聚为两根永远似静而非静的直线。它在悄悄迈步,无情地裁剪历史,啮食时光。人类的善与恶,伟大和卑鄙,高尚和龌龊,真诚和虚伪,善良和奸诈,谁都无法逃脱它的严厉目光。
薄暮时分我们入住离开主校区约10分钟的Hawthorn Suites 220
房间.这是一个自助式中低档宾馆,两个带卫生间的套房家一个公用的带冰箱厨房壁炉的大厅,两人住,日资110美元。一层有简单的早餐和晚餐,是免费的。谁来吃都可以,没有餐券,也没有人查房号。
早上起来,撩开窗帘,外面满天雪花飘飘。下楼呼吸新鲜空气。看楼外,十万人的小城,地广人稀,出来站半天,没有看到一个行人或自行车。只有远处偶尔有车飞驰而过。
路边的爱娜堡校园地图,每一个楼有编号,下面是注释。
第二天下午四点是油画家徐唯辛讲座。这是戏剧和表演大楼。往里走就是Parmer公共大楼。
徐唯辛本次讲座的内容是:中国当代艺术及他本人的实践。内容充实,现场翻译很优秀。效果很好。
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密西根大学孔子学院约瑟芬院长(右二)带我们探访密大艺术学院Edward West教授(左一)。
Edward West是个摄影家。他夫人收藏古地图。他们家居然挂了一张古代温州地图。大概是明清时代的。难得!
Edward West性格热情友好。他拿出精致的小莱卡照相机给我们拍照。
教授给我们介绍他近期的创作。一个很有国际性、也很有全球文化价值的主题:不同人种组合家庭,混血后裔的形象传承与变异。
从他的系列图像展示看:跨种族婚姻改良了不同人种的形象。混血儿继承的都是优点。女儿比父亲、母亲更漂亮了。
数码拍摄,德国特种纸精致打印。图像非常细腻,很有感染力。
音乐学院走廊的“五大洲乐器陈列”,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美国人办学很用心啊!这些乐器应该是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当然这需要钱,也需要全球文化战略眼光:到我这儿学习的,专业视野无所不包。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有限的经费,首先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另外密西根大学音乐学院的图书馆也是了得。
这仅仅是图书室中厅四围的一侧。没有图书岂能称学府?专业教学必须有自己的图书室。
从图书室往外看,景色宜人。据说这座楼的是美国大牌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大牌的概念就是,外表朴素,其实很有格调,里外都很讲究。
建筑与设计学院。门前是一个巨大的雕塑。上面柱头和地下基座都是类似汉白玉的大石雕。中间是钢材。
艺术学院大厅,所有教师的照片和名字。
艺术学院走廊,直接水泥墙,墙上有高低不同的小洞,展览作品挂件用的。
楼上走廊,侧面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