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收藏观:得到大多数人喜爱的艺术很可能不是最高水平的艺术

(2011-04-09 17:02:46)
标签:

艺术收藏

二流

一流

资本力量

误导

影响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

郑晓华

杂谈

分类: 学术文稿

我的收藏观:任何时代得到大多数人喜爱的艺术很可能不是最高水平的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郑晓华

 

任何时代,得到大多数人喜爱的艺术,很可能是很好的艺术,但不一定是最高水平的艺术。因为最高水平的艺术,应该超越同时代的大众审美水准。惟其超越时代、超越历史,他才能引领。因而,受到大众喜爱的艺术,应该是很好的艺术,但很可能不是最高水准的艺术.

 

盲目的收藏,资本的力量有可能使“废纸”成为黄金。为商品经济规律所制约,为了使“废纸”继续保持“黄金”的价位,收藏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护盘”。收藏的资本不幸成为和科学、理性、学术对抗的力量,成为低水准艺术的保护神。从支持艺术出发,收藏走向了它最初目的的反面。

 

如果艺术收藏的社会影响力,不幸被误用。我们的劳动果实不幸但非常成功地追捧了历史和学术标准下的废纸和垃圾,即使你作为投资人获得了百分之百的成功,作为一个拥有财富、在国家文化学术发展中应该有所担当的“财富所有者”,你还是一个失败者。

 

今天在北大作讲座,跟西安金融界的朋友们谈艺术收藏。我给他们重申了上述观点。这是我2009年在杭州“艺术与财富”论坛上提出来的。

 

民间资本通过收藏的导向作用,会对国家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影响。如果它的标准有误差、导向不正确,投资会盲目哄抬二流艺术并积极“护盘”,由此资本将变成“学术和理性”的对抗力量,长此以往,会把一国的艺术理想给摧毁,引导艺术变“衰”。

 

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是艺术作品“多”、技术“精”。其实,作品“多”、技术“精”都不是这个时代艺术成就高的标志。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是否文化艺术繁荣并走向高峰,“多”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多”且“新”(原创)、“好”(合理)才是真正的繁荣,并预示未来有辉煌的发展高峰可期待。

 

文化高峰时代的特征关键在“创造”的繁荣,“创造”既多且“新”、“精”且“合理”。

 

“创造”天然拥有“新”的特征。但“新”不一定好,重要的是要“合理”。国际学术界对“创造”的界定:From a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the products of creative thought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divergent thought) are usually considered to have both originality and appropriateness . 这里的originality and appropriateness,前者意指The quality of being original 即“新”、“原创”,后者指的是Suitable for a person, condition即对大家的“适合”亦即“合理性”。

 

对于艺术家来说,要做到“美”、“精”已很不容易。要做到既“美”、“精”且“新”且“合理”,更难上加难。所以做一些迎合大众审美口味的、雅俗共赏的“艺术精品”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毕竟,那只是技术活儿,不需要动多少脑子。

 

目前我国的民间收藏,热捧的主要是这一类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未来在学术上很可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他们使用和展示的都是已有“成熟技术”,对人类视觉文化的发展没有什么贡献。

 

而技术精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人类视觉审美境界的原创艺术,因为它形式、语言陌生,欣赏者接受心理基础薄弱(因为是原创,大家不熟悉,接受起来自然困难),往往遭受冷落。

 

如果一两人热捧二三流艺术,那个人的事无关紧要。但如果是财富阶层群体性的“理性迷失”,那后果是严重的。因为,理想的召唤是强有力的。财富的召唤,也同样强有力。历史上已有无数多的事实证明:理想主义在物质主义诱惑面前,绝大多数都会失去自制力,一定会交枪投向,败给“实用主义”。艺术行业焉能例外?

 

因此民间收藏如果没有学术眼光和前瞻性,它可能会赢得金钱,但输掉民族文化的未来。(201104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