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日看到一则消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式登陆央视,“溧阳美食雁来蕈即将亮相《舌尖2》”。溧阳市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证实,去年10月和12月,《舌尖2》摄制组先后两次到溧阳拍摄了雁来蕈,将在5月2日晚播出的《舌尖2》第三集中亮相。
在我的记忆里,原来一直幼稚地以为雁来蕈是宜兴特产。因为先前的目光制约在宜兴的一些宣传资料上,加上和宜兴山里的一些朋友交流中,也多见他们津津乐道宜兴三珍即宜兴丘陵山区盛产的三样应时山果鲜品— 春季的毛笋、秋季的板栗、春秋两季的鲜蕈(燕来蕈和雁来蕈)。在“新华网宜兴频”也道清晰可见这样的推介文字:“燕来蕈与雁来蕈,肉质脆嫩,美味可口,是素肴中的上品,被誉为‘厨中之珍’。宜兴山区野生的鲜蕈,呈深褐色,春天飞燕营巢时所采的名为"燕来蕈";秋天采摘时,恰逢北雁南归,称作"雁来蕈"。鲜蕈与蘑菇同类,含有大量于人体有益的物质,能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帮助消化,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荤素食用皆宜”。
据说在溧阳,雁来蕈,又叫“松乳菇“、“雁来菌”,它盛产于溧阳北部的瓦屋山区以及溧阳的南山地区。这是一种迄今无法实现人工培植的菌类,完全野生。一般只有在深秋时节、大雁南飞的时候才有,是十大“溧阳经典名菜”之一。雁来蕈最喜欢生长在松树下的茅草丛里。溧阳的高档宴席上,凉拌雁来蕈常作为一道开胃凉菜出现。而家常最普遍的做法,是炖老母鸡汤、炖豆腐之类的煲菜,加入几朵雁来蕈,特别提鲜入味。还有一种常见的吃法就是加入嫩生姜,将雁来蕈熬成酱。溧阳人喝稀饭时就喜欢用熬好的雁来蕈酱佐餐。烧菜时也放一点提鲜,或吃面时用来拌面,十分鲜美。因为身价不菲,加上一小勺雁来蕈酱做浇头的面,就要卖到20元。
从“溧阳雁来蕈”到宜兴三珍的燕来蕈和雁来蕈,因为地域相连,所以都有产出,在两地均被视为特产其实也不足为奇。但“溧阳美食雁来蕈即将亮相《舌尖2》”,是不是反映了两地在推介理念和推介力度上的差异。历史以来,宜兴人杰地灵、物产丰饶,这也导致宜兴人一直以来都在“洞、陶、竹、茶”的千古绝唱里自我陶醉。而溧阳人把沙河水库摇身变成天目湖再到南山竹海温泉捆绑经营,使得溧阳旅游一举成名。可见,与有着丰富资源和诸多景区沉浸在优越感里面的宜兴相比较,在旅游文章的构思和书写上溧阳人显得专心致志多了。很多上天的丰厚赐予,如果遭遇了后天的无限失落,那就是暴殄天物了。从“溧阳雁来蕈”到“宜兴三珍”,我个人觉得尤其宜兴人确实值得好好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