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的教育需要“爱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2013-12-01 21:18:22)
分类: 读书学习体会

成功的教育需要“爱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学习何汝玉校长“细节德育”报告有感

她不是一个普通的班主任,她有着德育主任、副校长、校长独特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她不是一个普通的“领导”,她有着长达28年班主任的丰富阅历,她的每个学生几乎都有自己的故事;她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因为有太多的学生成了她的儿子、女儿。她就是惠州市首届优秀班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现惠阳三中的何汝玉校长。

一开始觉得,做班主任,和孩子在一起很开心;后来觉得,不做班主任,找不到做老师的幸福感;现在觉得,不做班主任,品味不到‘母亲’的幸福。”何汝玉校长这样开始她的开场白。

说实话,听过魏书生、陈宇、万韦等名班主任讲课的我,此刻我没有被这个操着广东话的女校长所吸引,但渐渐地我被何校长的“细节德育”所吸引,直至被一个个充满爱的教育故事所震撼,多年没有被教育感动过的我有了想哭的冲动。

 “我本身是学音乐教育的,就是现在,音乐老师做班主任也是非常少的。”何老师毕业后在家乡的一所中学教音乐,一次偶然的机会,校长发现她的班级上课时氛围、纪律都很好,于是让她当班主任,开启了她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一开始还会有家长说:‘音乐老师怎么能做班主任?’但通过努力,我很快获得了家长的信任。”何老师这样介绍她与众不同的班主任生涯。

何校长从“以礼导其行,而后身修;以智启其德,而后理明;以诚动其怀;而后自省;以爱感其心,而后情通”四个方面阐述了“细节德育”的模式。何校长还进一步讲到:在德育教育中一定要落实“一问好”,就是学生要举止文明,彬彬有礼,遇见教师、长辈、嘉宾、同学,都应该主动敬礼或微笑点头问好;“二弯腰”,就是学生在校园看到纸屑、食品袋等废弃物弯腰捡起放到垃圾箱内。何校长同时强调,落实这两点都离不开教师的引领示范和以身作则。  

     何校长的报告之所以与众不同、异常感人主要是几个充满爱心和智慧的案例组成:

案例一:第一节课“发书”教学生礼仪

“细节德育”首先关注学生的礼仪。在何老师看来,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件装饰品,都应该成为班主任关注的对象。

每当接手新班级,何汝玉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课是“发书”。她双手捧起新课本,让学生一一上讲台领取,结果发现,一个班仅有三四个孩子用双手接书。对于用单手接书的孩子,何汝玉就将手上的书收回去,如此两三次后,她问:“同学们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吗?”一个同学猛然领悟:“他没有用双手接!”何汝玉微笑点头。之后所有学生都学会用双手接过书本,并对老师说:“谢谢!”

“以礼导其行,而后身修。”何汝玉给学生的礼仪满分是120分,另外的20分在课堂之外,比如家长的礼貌。在给家长打电话时何汝玉发现,很多家长接起来就问:“什么事?”她希望通过孩子“小手拉大手”,促进家长的文明礼仪。“我向学生们公布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这是‘礼貌热线’。”很多同学回去后就给老师家打电话,发现何老师一家人接起电话都会首先问好。第二天,一位家长就打电话向何汝玉道歉,原来她的孩子回家后“教育”妈妈:“我们老师很讲礼貌的,以后你和老师打电话也一定要讲礼貌。”

案例二:PS照片弥合母子裂痕

“以诚动其怀,而后自省”,指的是用一片诚心打动人的心怀,然后对方便会反省自己。这也是何汝玉“细节德育”的一剂良方。

一次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要求学生穿白鞋,何汝玉班上的小甘没有白鞋,又不愿和父母说。原来,小甘和父母关系不好,父母把他托给舅舅照顾,双双到北京打工去了。接到何汝玉的电话后,小甘的父母从北京寄了一双白鞋过来,但小甘却拒绝接受。

怎么弥合亲子间的裂痕?何汝玉决定开一节班会课,主题为“感悟亲情”,要求每个同学交一张温馨家庭照,但小甘却找不到一张这样的合照。何汝玉想办法找到了小甘母子的单人照,PS成一张,并特意在中间加了一道“裂痕”。班会课上,这张与众不同的照片把大家惊呆了,何汝玉便让小甘上台讲自己的故事。

事实上,在班会课前,何汝玉悄悄联系了小甘的母亲,她放下所有事立即赶了回来,悄悄地坐在教室最后面,而小甘并不知道。当小甘说到父母的辛苦以及自己的不懂事,并说“妈妈我想你”时,妈妈泪流满面地走上讲台拥抱住了他。这节课后,母子俩解开了心结,放学后立即到照相馆补照了很多亲子照。

组建“何氏班级管理团队”

案例三:创建了“班主任管理团队”。

“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很多,单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何汝玉有意识地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力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班级管理团队,它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校外德育辅导员、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组成,被笑称为“何氏班级管理团队”。

这个团队是如何组建成的呢?几年前,何汝玉深感“说教式”教育早已为学生们所厌烦,该如何开拓生动有趣的教育渠道?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她把这块心病告诉了资深的校外辅导员隋修德。30年来,隋修德的足迹遍及惠州的十几所学校,通过快板、演讲、朗诵等艺术形式,在欢乐的氛围中达成德育效果。听了何汝玉的“诉苦”,他欣然加入惠阳一中的德育辅导员团队,同时也接任了何汝玉班级的副班主任一职,从此用“艺术德育”解决了何汝玉的上述烦恼。

30年来,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成了我的好朋友,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也参加到我的教育团队中,帮我出主意、出点子,是我班主任工作中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何汝玉对此很自豪。

案例四:她和学生胜似亲人

“问题生”最让老师们发愁,但是在惠阳一中,很多问题生受到何汝玉帮助后,最后都成为她的“干儿子”、“干女儿”。

何汝玉还记得第一个“干儿子”是怎样认来的。几年前,一个问题生小刘经过何汝玉长期帮助后,取得了很大进步。有一天,小刘的家人给何汝玉打电话:“何老师,请您过来一下。”原来小刘生病在家,不肯吃药。何汝玉立即赶过去,陪小刘吃了饭,看着他乖乖吃下药才离开。她走之前小刘忽然说:“老师,你要是我妈妈就好了。”何汝玉回答:“好啊,这样我又多了一个儿子。”

小刘并不是何汝玉班上的学生,几天后,何汝玉在校门口遇到小刘,小刘立刻开口喊她:“妈!”何汝玉一看,小刘的妈妈正在旁边呢,就笑着说:“你不怕你妈妈吃醋啊?”小刘的妈妈说:“不会不会!我高兴还来不及!”就这样,何汝玉的“干儿子”“干女儿”越来越多,已成为该校的一个特色了。

我认为,最感人的两个案例是何老师“无意间”拯救了一个在家长饱受虐待、企图自杀的孩子以及因救母亲而偷了偷学钱差点被班主任送到公安局的孩子。说无意间,怎能离开何老师常年注重的细节教育与爱心付出?

我感动,何老师在当了德育主任、副校长、校长后还能拿出当年初当班主任的激情来教育学生,来坚持教育学生,每天能扛着照相机记录学生的点点滴滴,谈何容易?

我想到,作为分管九年级的副校长,能抓住学生到校后在楼道打闹这一细节,突破这一教育难点,甚至教育盲区,谈何容易?我们为什么不行呢?

我问自己,惠州三中和我校极为相似,生源薄弱,无优等生,却能在一年内在均分上有重大突破。我能为自己心爱的学校做点什么呢?

 何汝玉校长的精彩报告带给我强烈的震感和深深的触动,那就是做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而且还要有智慧;班主任工作再“细”也不为过, 再“爱”也不为过,再“坚持”也不为过。

                                                 柴老班

                                                2013-11-3

 

附:何汝玉校长简历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第三中学

德育高级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广东省特级教师

广东省名班主任

2010《班主任》年度封面人物

惠州市优秀班主任

惠州市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电子邮箱:hry8341@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