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申请(审批)表
(2013-10-26 06:09:45)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申请(审批)表
课题承担单位(单位盖章)
一、课题基本情况及申请内容 |
|||||
课题名称 |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性目标达成的实践 |
||||
主持人 |
张杰 |
课题编号 |
JG10215 |
申请鉴定形式 |
会议鉴定 |
张道福 |
联系电话 |
13866177435 |
申请鉴定时间 |
2013-11-10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800字以内)
研究的内容:
1、实施过程性目标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体从以下两点展开研究:
⑴ 基于过程性目标达成的学生行为;⑵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展示。
2、实施过程性目标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具体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⑴基于过程性目标达成的高中数学新授课和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⑵课堂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优化策略研究;
⑶基于过程性目标达成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3、实施过程性目标过程中评价机制(方案)
制定了基于过程性目标达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授课和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机制(方案)。
研究的主要成果:
㈠ 理论成果
1、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查明问题的症结
课题组通过对我县四所很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肥西中学(省级示范高中)、肥西三中(市级示范高中)、肥西实验高中(民办高中)、肥西二中(普通高中)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厘清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教学行为中存在那些失当行为,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分别撰写了调查报告《基于过程性目标达成的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问卷调查报告》、《基于过程性目标达成的高中生学习行为的问卷调查报告》,报告中的统计和分析,对我校乃至其它学校教师如何改进教学工作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构建教学新模式及其评价方案,保障过程性目标的有效达成
本课题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艰辛探索,构建了基于过程性目标的高中数学新授课和复习课教学新模式及其评价方案。
⑴ 新授课的新教学模式着力于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出发,通过创设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首先获取对新授知识的初步的感受并提出大胆的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来验证或论证自己的并将探究的结果有序地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对上一阶段获取的感性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辨析、加工,从而使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最后通过例题、习题的研讨进一步完善所学新知,最后引导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和情感三个角度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通过这些环节逐步将本节课所学习的新知识及其包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逐步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
⑵ 复习课的新教学模式着力于引导学生先通过学案进行相关板块知识结构的自主梳理进行知识网络的初步构建,然后在课堂交流展示的过程中通过同伴互助、教师评价对学生自主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修正,再通过对例题及其变式的探究、展示去进一步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完善。
3、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过程性目标有效达成的前提是创设高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通过7个课例研究和四类学生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保障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性的达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工作的开展均建立在高中数学新课标相关理念、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我们在新教学模式下尝试的教师研课活动和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又是对这些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广大同行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㈡ 实践成果
1、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⑵ 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3、带动了学校的全面工作,促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我校近几年学的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率、优秀率以及高考高考也稳步提高,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收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4、课题成果对我县(我市)的教学、教研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
在课题研究期间,肥西中学、肥西二中等学校都曾来我校交流;课题组成员毛启干、吴志勇两位老师在市级教研活动中分别面向全市高中数学教师开设示范过课,受到合肥市教育局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初步意见(单位盖章) |
||||||||
是否同意鉴定 |
|
鉴定形式 |
|
鉴定时间 |
|
|||
鉴定组组成(3-5人) |
||||||||
姓名 |
单位 |
职称 |
专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意见(单位盖章) |
||||||||
|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