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反思

标签:
教育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语文园地的第二篇课文。这一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鉴于本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本课时,我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其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观赏北方的雪景,一幅幅美丽的雪景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时
“哇!—哇!—”地惊叫起来。学生参与的激情被激发了。
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对于这一点呢,我是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2.在理解第四句时结合图片理解了小画家的画与自然界里的一些景物是多么相象,然后结合四个小动物,反复诵读,这句话。
(三)、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二、这堂课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http://s14/mw690/0023j1fTzy7b0GkxAgR1d&690
:
无论言谈举止或各环节教学设计,我都围绕一个"趣"字。应该说一节课四十分钟对一年级来说是很漫长的,但这节课却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心,学生们至始至终处于一种高亢的学习状态中,课堂效率极高。
三、通过本节课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具体问题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