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童瑶黄渤章子怡民兵葛二蛋 |
分类: 星光无限 |
谈起10年前的那起伤害
童瑶:我的人生没有坎儿
火爆春节荧屏的《民兵葛二蛋》里有她,刚刚在北京卫视掀起养老话题的《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里也有她。乍看,她那张脸像极了国际巨星章子怡,但细细品读,她的笑容似乎更纯净,眼神似乎更轻柔……她,就是85后新生代演员童瑶。
“章子怡比我漂亮”
跟“国际章”撞脸这事儿,童瑶聊了成千上万遍了,可见到她那一刻,记者还是HOLD不住——
“实在太像了,不光是长相,神态、声音都像!”
记者话音刚落,童瑶马上把食指比在双唇前面,“嘘”一声后轻轻说道:“哎哎哎,你可别骂她!”
骂她?啥意思?童瑶赶紧解释:“我是说,子怡姐可比我漂亮!”边说边露出淡淡微笑,从那笑容看得出,她对这个聊烂了的话题并无反感。
第一次听说自己长得像章子怡,是进中戏之后,“子怡姐也是中戏毕业的,我考进去后,就不断有声音传到我耳边。”从那时起,童瑶就“警告”自己:“可得注意言行,千万不能给‘姐姐’丢脸!”
她可不是瞎琢磨,还真发生过把她俩当成亲姐妹的乌龙事!那次,一个朋友的朋友打电话给童瑶,说:“我们是航空公司,想找代言人……”听到这儿,童瑶在心里打了下鼓——航空公司应该不会找我做代言吧?她还没想明白呢,就听到对方说:“能不能找你姐来帮我们拍下广告。”童瑶愣了:“我是独生子女,没姐姐啊?”怎知对方反问道:“章子怡不是你姐吗?”
换别人遇到这么个大乌龙可得郁闷半天,但童瑶却挺开心:“子怡姐的每部戏我都会看,我觉得她是一个特别好特别努力的演员,我能跟她长得像,真的非常荣幸,这也是对我自己的鞭策和鼓励。”
“我把人生握在手心”
熟悉童瑶的人会记得,10年前她在中戏读书时受到过的那起伤害。如今回头看,在人生起步阶段经历的这件事算不算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坎儿?
采访时,听到记者说出“坎儿”这个词,童瑶的第一反应是:“不会啊?有什么坎儿啊?”
“我是说,大学期间的某些事情会影响到你今后的生活吗?”记者接着追问。“这个啊……”她再次反问,“你觉得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吗?你觉得我会有什么坎儿吗?”
能感觉到,童瑶是个很敏感的姑娘,关于戏和工作她可以侃侃而谈,但关于这些年的沉浮、心路,她仿佛筑了一道防线,让人难以靠近。
不过采访下来,记者倒觉得,她这种敏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在这个浮躁的娱乐环境下,能时刻警醒自己要守住个人隐私的演员,才能守住最宝贵的人生,这正如童瑶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人的一生可以给别人很多东西,包括你的金钱,你的时间,甚至是你的感情,但惟独你的人生不能给别人。人生很宝贵,所以要好好经营,好好珍惜。”
童瑶 演员里的“奇葩”
她和章子怡长了相近的“老天爷赏饭吃”的脸,可是,章子怡的人生写满了“进取”,而她的人生一直恬静如昨。
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进中戏表演系,还是班上为数不多大一就被挑去剧组挑大梁的学生,但当同班同学文章、唐嫣、白百何先后成为万人追捧的当红炸子鸡时,她却仍旧满足于平静、不受打扰的简单生活。
没啥野心
“不用都认识我,那样会打扰我生活”
“N个卫视轮番热播。”“观众逢播必看。”“逢看必笑抽。”……这是《民兵葛二蛋》在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取得的光荣战绩。紧接着,《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又以其接地气的剧情引发了一众“婆婆妈妈”观众的热议。作为这两部热播剧的女主角,这会子乐成啥样了?这是记者采访童瑶前最想知道的问题。
可是采访时,童瑶给出的回答却超乎记者意料的简单、谦逊:“嗨,就是赶一块儿播了,都播得好,心里当然很高兴,但内心并没有太多其它变化。”
这两部戏不但播得好,而且都很有话题性,男女老少看完后都会热议几句,作为“当事人”的童瑶,春节期间听到亲友们的讨论难道真没有一点沾沾自喜?怎知这小妮子的答案实在得让记者不好意思再追问:“春节带爸妈出国旅游了,没太关注大家的反应,只是当初看剧本时就预料到这两个戏挺好玩的,应该会受欢迎。”
这就是童瑶,虽然还处在完全可以大胆张扬青春的27岁,却意外地选择了清心寡欲。入行这么多年来,她身上没什么新鲜话题,更绝对拒绝制造话题。作为表演系科班生,她只关注于演戏本身,至于这个职业能赋予她的其它名和利、红与不红,她通通选择无视,“走到路上时,听到有人叫我‘孟喜子’‘李小曼’,我会特高兴,因为大家记住了我的角色。但我并不希望大家都认识我,都叫我‘童瑶’,那样会打扰我的生活。”
戏一旦红了,自然会成为狗仔的新目标,这不,童瑶最近就被拍到了“素颜用餐”“吃相不雅”的照片。作为漂亮女生,被拍到“丑照”会不会不开心?对此,童瑶爽朗大笑:“我完全没关注这些新闻啊,我的工作人员也知道我不关心这些事儿,所以也没告诉我。”那以后会不会把自己包裹严实点儿再出门,童瑶连连摇头:“不会,我很不喜欢把自己藏起来,我还是乐意怎么开心怎么来,没必要太在意这些,那样太累。”
不会交际
“我从没因为喜欢某个剧本,就去毛遂自荐”
导演:“童瑶、李健,《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马上要开拍了,你俩在戏里演的是同学、初恋、夫妻,是特别熟的关系,你们得迅速熟络起来才行啊!这样,进组前,你俩每天给对方打一个电话,多聊聊呗。”童瑶、李健齐齐回答:“嗯嗯。”
3天过后,导演打来电话,问:“你们打电话了吗?”俩人立刻大眼瞪小眼,傻了——从导演那儿回去之后,谁都没把导演布置的任务当回事儿……导演一听,怒了,把他们俩痛骂了一顿。
这下,童瑶、李健可再不敢把导演的话当耳旁风了,回去后赶紧打电话联络对方。可要命的是,他们俩都是特别慢热的性格,刚开始谁都不知道该聊什么,除了开场的寒暄——“你吃了吗?我吃了。你干嘛呢?我在干什么”之外,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可导演之命难违,俩人就这样特尴尬地坚持寒暄了十多天,一直撑到进组……
童瑶承认,自己一直都这样不善跟生人打交道,“很多人刚跟我接触,都会觉得我很冷很酷,不愿意讲话,其实我不是装酷,我是真的挺内向的,不知道该跟人家说什么。”
她这种性格导致她不仅不善于交际,还一度不知道什么是交际,“读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就知道要和导演出去吃吃饭啊,跟经纪公司的人结识啊,但我那时真的不知道。虽然我从大一就开始拍戏了,但那时候接的戏基本都是朋友推荐,对方看了我的照片就定下来的,我从来没有主动找导演推荐过自己。”
即使毕业后当了专业演员,童瑶也仍旧不会自我推荐,她把所有工作交给了经纪人。即便看到哪个剧本觉得特别好特别想演,别人没有找到她,她也决不去毛遂自荐。
在娱乐圈里,不会推荐自己的人肯定会失去很多机会,童瑶也明白,但她并不想改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这就是我的个性。就算逼着自己去找导演推荐自己,见面了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别改变了,也改变不了。”
不是劳模
“我主张劳逸结合,不是什么角色都敢接”
“导演,‘文远’这个角色我不太敢演,要从十五六岁演到30多岁,年轻阶段我大概知道什么样,但她30多岁、经历过婚姻那段我没有经验,真不敢碰,怕演不好。”
《家常菜》是童瑶这些年来很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她诠释的“文远”一角,被夸赞演技上了一个台阶。可在接这个角色之前,她却一直犹犹豫豫,生怕自己演不好角色30多岁时的状态,反反复复推了导演好几次,好在导演信任她,坚持让她来演。
什么都能演、越有挑战越想演——这是不少年轻演员的接戏标准,但在童瑶这里,恰恰相反,她说自己从来不是什么都敢接、什么都自信能演好的人,“之前有导演让我演到40岁,我真不敢去,还是在什么年龄段就演什么年龄段的戏吧,我这个年龄,演到30岁就差不多了,再往上演,我真怕我演不好。”
因为要对角色有兴趣和把握,所以童瑶的作品量并不多——从大一接第一部戏《林海雪原》开始,10年了,她只演过16部电视剧、8部电影,基本上是一年拍2到3部。要知道,像她这个年龄段的女演员大多在全年无休,一年至少拍5部戏,有的甚至会好几部戏同时拍,自己的工作量比别人少了近一半,难道不怕被人比下去?
对于这点,童瑶很是淡定:“如果接了一个不喜欢的戏,随后再遇到很喜欢的,可又没有时间拍,会觉得很可惜。所以还是少接点吧,保证接的每个角色都让我有演的欲望,这会让我很踏实。”
在挑选和等待的过程中,童瑶把一部分时间留给了缓冲和沉淀,“塑造角色是件很累心的事,所以每拍完一部戏,我都要给自己留出时间从上一个角色里走出来。”在这段日子里,看书、看碟是她最享受的事。
另外一部分时间,她用来享受生活,“有一年,我拍了4部戏,一整年都没时间跟朋友聚会,等大家见面一聊天,发现自己很多东西都不知道,还挺失落的。所以虽然处在事业上升阶段,但我仍然会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跟朋友聚会,带父母出国旅行。”
每拿到一笔片酬,童瑶都会给自己买样礼物,礼物不是名牌包或者名牌衣,而是哆啦a梦、暴力熊、hello
kitty这类玩偶,“我老去东四或百货大楼的儿童用品层那儿去找最新款的玩偶,它们能给我很好的催眠:自己还小呢,还没长大呢!”催眠的结果是,她家玩具多得都摆不开了,很多都只能“关”进整理箱。
事实上,即便拍戏时,童瑶也不忘记劳逸结合。作为宅女的她,放松方法和普通女生毫无差异——逛淘宝!“最疯狂的一段时间,我每晚收工后,都会去淘宝逛到凌晨一两点,直到所有店家都下线了才睡觉。”有意思的是,她每买一样东西都会写点评,以前还会写得特别详细,每条评论都是5行起,到后来玩得颈椎都不行了,她才把评论缩短为两个字——不好、很好或还行。
童瑶这逛淘宝的爱好这次还帮了拍戏的忙,“《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这部戏的服装老师50岁了,买的睡衣不太符合人物的年龄状态,然后我就自告奋勇,在淘宝上搞定了我和李健的睡衣,大家都觉得挺萌挺可爱的。”
性格极轴
“角色理解不了,我打着飞的去找导演”
虽然不善于主动推荐自己上戏,可一旦进入创作阶段,童瑶就变了个人似的,可以为了角色主动找导演“喝咖啡”。
比如,签《家常菜》时,她只看到了剧本大纲。等拿到详细的剧本后,她发现“文远”这个角色身上有很多写得不合理、她理解不了的问题。童瑶很清楚自己的个性,知道自己很轴,在无法理解角色性格的情况下,没法演,于是,她决定在开拍前一定要找导演谈一谈。
当时,导演已经飞到南京准备筹备开机了。随后,童瑶自掏腰包买了去南京的机票,找到导演,一聊就是3小时,直到把角色聊通了,她才肯“放手”。
这不是她找导演聊的唯一一部戏,拍《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之前,她也跟导演聊了好几回。童瑶说,她不知道别的新生代演员会不会像自己这么“轴”,但自从跟偶像王志文合作之后,看到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自己这股子轴劲就起来了,“跟他们这样的好演员合作后,我发现,当把演戏当成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时,你是可以去为它争取些什么的。”
前一篇:春妮:当家花旦的“老友总动员”
后一篇:秒杀下的圈套